节能减排:城市建设主旋律
2010-02-13◎
◎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之年,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给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提出严峻的课题。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给出答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必由之路。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未来住房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方向。近10年来中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似乎也走进了一个误区:城市建设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土地成本数额越来越大,高楼鳞次栉比,城市被建设成了“建筑森林”。我国每年新建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城镇住宅超过7亿平方米。这些新增建筑都面临建筑节能问题。因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推广并普及绿色经济与低碳理念,至关重要。
上海世博会就是推广绿色经济和低碳理念最好的范例。上海市以低碳和环保为目标,提出了“绿色城市”的概念和主张——世博会上很多建筑,无论是英国的蒲公英,还是德国的植物墙,或者日本会呼吸的房子,都可以把雨水收集下来进行自然的处理;为世博会服务的数百辆机动车全都是绿色的、低碳的或者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电动车。可以说,低碳、绿色、环保,既是上海世博会的主旋律,也是2010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主旋律。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就把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等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政府主要工作任务时表示,今后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了2005年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国家指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出席2010达沃斯论坛时表示,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制定节能减排的量化约束指标,政府将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
世界银行曾经主张,一个城市是不是要搞紧凑化、便利化或者舒适化,最核心的还是人本化。实现绿色、环保、健康、和谐的人居,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必由之路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