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资本量与社会支持提供机制
2010-02-13何敏媚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00029
何敏媚 吴 明(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00029)
老年人社会资本量与社会支持提供机制
何敏媚 吴 明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目的 探讨影响社会网络为老年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数量及质量的根本因素。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某城区 2004年随机整群抽样及系统抽样方法的老年人家庭入户询问调查。结果 当老年人需要社会支持时,他们首先想到家庭网络,家庭网络的信任度最高;老年人非正式网络呈现出社会资本量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采取措施增加正式网络的社会资本量,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共同作用以保证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
社会资本;信任;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支持
在传统中国社会,老年人有着较高的尊严和威望,他们一般生活在大家庭中,有成群的儿孙照料,因此,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的需要,大多都能通过非正式社会支持——家庭得到满足。然而,一方面随着我国核心家庭比例的增多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的弱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1,2〕,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正式社会支持如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尚不能满足老年人在保障及社会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因此,老年人正处于社会支持系统全面弱化的阶段。本文作者既往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经济、心理慰藉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社会支持需要明显较高,尤其是日常生活照顾和心理慰籍,且随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老年人对社会支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尤其是在经济、心理慰藉以及信息方面〔3〕。主要原因除社会支持提供者的提供力度有所降低外,在社会支持对象、提供内容和提供方式上也具有选择性。社会支持提供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性提供某种 (些)社会支持,如宁愿提供经济支持而不是生活支持,不得不为失能程度严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不亲自护理而是采取看望等方式〔4~6〕。
那么,是什么根本因素影响着社会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数量及质量?本文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探讨社会支持提供机制,并为改善老年人社会支持提供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 2004年 6至 7月在北京市某城区(为四大城区中经济水平居中的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三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 3~4个居委会,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至少包括一位 65岁及以上的老年家庭进行入户询问调查。共调查836户、1 192名老年人。
1.2 一般资料 样本人群中,女性占 56.29%;平均年龄为74.60岁,其中 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 20.97%。不识字或识字少及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分别占 28.86%和 33.39%,大专及以上老年人占 10.40%。丧偶和未婚老年人分别占31.12%和 0.25%。居住方式为一代户的家庭 (空巢家庭)占37.92%,其中 43.22%为单身家庭;二代户及三代及以上户家庭分别占 25.36%和 36.72%。78.56%的家庭住房类型为平房,其余为楼房。
2 结 果
通过询问“在您需要帮助时,您首先会想到谁”来确定在各社会网络中老年人对关系人的信任顺序。结果显示 (表1),当被调查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照顾支持时,他们首先会想到人根据构成大小依次为:家庭成员 (86.94%)、亲属(4.87%)、邻居 (3.27%)、护理人员 (3.27%)、社区(0.91%)、朋友或同事 (0.59%)。当需要经济支持时依次为:家庭 (91.12%)、亲属 (6.10%)、朋 友或同事(1.36%)、邻居 (0.83%)、社区 (0.37%)。当需要心理慰藉支持时依次为:家庭 (83.38%)、亲属 (8.15%)、邻居(2.84%)、朋友或同事 (2.67%)、社区 (1.40%)、护理人员 (1.40%)。当需要信息支持时依次为:家庭 (85.82%)、亲属 (5.53%)、邻居 (3.37%)、朋友或同事 (2.40%)、社区 (2.40%)、护理人员 (0.24%)。
3 讨 论
结合各种网络能够提供的社会支持数量、种类以及在老年人需要各种社会支持时各种网络的排序,对老年人对各网络的信任度进行排序,可知当老年人在需要任何帮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网络,其次是亲属网络,可见老年人对家庭网络的信任度最高。在需要日常生活照顾支持、心理慰藉支持以及信息支持时,邻居网络位居第三,信任度仅次于家庭及亲属,但在经济支持方面朋友或同事排在第三。在需要心理慰藉支持以及信息支持时,除家庭、亲属和邻居网络外,老年人对朋友或同事以及社区居委会也有一定的信任度,对家庭服务员在日常生活照顾和心理慰藉支持方面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总体看, 85%以上的老年人在需要帮助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成员。反映老年人对其他网络的信任程度相对较低。
从调查结果可知,老年人家庭网络的信任度最高,因而在需要帮助时,通常会首先求助于该网络中的提供者。家庭网络以几千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为行为道德准则,其中的信任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且由于很多人担心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再加上目前基于契约性信任形成的正式网络提供的社会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限制,而不得不尽力为老年人提供可能的社会支持〔7~10〕。
但是,从当前老年人家庭网络提供社会支持的未来发展情况来看,依赖非正式制度维持其完整性的非正式网络社会资本存量将会逐渐削弱。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的发展,家庭网络规模减小,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增加,家庭网络资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以及工作压力、自己家庭的利益等因素的作用,子女越来越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的选择性增强,提供社会支持的力度有逐渐降低甚至难以提供的趋势。
同时,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改变使得“不遵从”非正式约束给人们带来的社会成本已经远远低于既往,非契约性信任发挥作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大城市,再加上社会环境中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因此,可以预期基于非契约性信任形成的家庭网络社会资本量将越来越小,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政府作用手段决定了政府具有很强的社会支持提供能力,因此政府网络的社会资本量本应很高。1978年之前,我国实行“单位保障制”,单位承担了包括住房、食品、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等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事宜。政府通过单位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涵盖了职工的生老病死。但 1978年之后,政府制定的规范发生改变,不再全面提供社会支持,仅限于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且覆盖面窄,保障水平有限,支持力度也较小,为老年人提供的保障类型比较单一,以经济支持为主。老年人与单位的来往越来越少,同时,国家政府目前尚未关注老年人问题,缺少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相关政策,因此国家政府的社会资本量貌似很大,实则不大。
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通常为国家指令性工作,而目前国家仍以发展经济为核心,尽管老龄问题逐渐严重,但是在相关政策缺乏或不完善的情况下,缺少居委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方面的规定,即使居委会为部分老年人提供了社会支持,也是出于道义上或邻里间互助上的选择,而非其职责,因而所提供的社会支持缺乏稳定性,也难以满足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需要。因此,实际社区网络的资本量并不大。
此外,目前城市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市场范围窄,服务内容局限,除了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照顾老年人生活或护理老年人专门培训的家庭服务员外,既缺少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即使有要么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要么价格太高,也没有为老年人提供其他类型社会支持的提供者。因此,市场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
1 于学军 .中国人口老化与代际交换〔J〕.人口学刊,1995;6:15-20.
2 刘桂莉 .眼泪为什么往下流?——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倾斜问题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8.
3 何敏媚,吴 明 .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提供与利用状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8;10:1177-8.
4 周林刚,冯建华 .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4.
5 贺寨平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35-49.
6 贺寨平 .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76-82.
7 周红云 .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4:46-53.
8 卜长莉,管树侠.评福山的社会资本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6-5.
9 法兰西斯·福山 .诚信-社会德性与繁荣的创造〔M〕.台北:台北县新店市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1-20.
10 何历宇,曹沛霖 .资本主义:从社会契约论到社会资本论——论社会资本概念在政治领域拓展的意义及其局限〔J〕.江苏社会科学, 2005;1:101-7.
〔2007-10-31收稿 2009-09-27修回〕
(编辑 李相军/张 慧)
book=1723,ebook=86
R19
A
1005-9202(2010)12-1723-02
1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吴 明 (1961-),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卫生服务等研究。
何敏媚 (1979-),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社会医学、卫生服务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