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山山地公园的建设及思考

2010-02-12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半山雨花山地

杨 向 荣



半山山地公园的建设及思考

杨 向 荣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建设局绿化办 310011)

半山山地公园是杭州市半山地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工程建成后被全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当年全国优秀工程金奖,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半山山地公园建设实践为基础,对半山山地公园建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半山山地公园建设的“最小干预”、“整体开发”、“生态原则”和“文化原则”,以期对其它山地公园的建设有所启发。

半山;山地公园;建设

1 山地公园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1.1 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moutainous region),许多山岭、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地区,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多山的地带,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山地公园(moutainous region park),主要是突出山地特征,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依托变换的地形、丰富的植被,厚重的历史,采用最小干预生态的原则,利用自然、生态的景观手法,营造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公园。

1.2 山地公园建设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公园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城市公园建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已近一种奢求;同时“亲近自然”又成为城市人休闲放松的强烈需求,于是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应运而生。近几年来,各地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方兴末艾。浙江省丘陵、山地面积为70.4%,杭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4%,在2009年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成功申报了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城市是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如何才能在充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的公园场所,建设成功的山地公园,本文以半山地区的山地公园建设为例,尝试提出山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原则,以期对山地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 半山山地公园建设背景

半山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范围属于拱墅区半山镇。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径120°10′18″~120°11′59″、北纬30°21′16″~30°22′41″,属天目山山脉,是天目山脉余脉的末端。公园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山脉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313.3米),进入公园内,与半山(283.9米)、老虎山(256.2米)相连接。山脉最高峰为皋亭山,海拔361.2米。

但半山作为杭州的老工业基地,有杭州钢铁厂、杭州玻璃厂等一大批的污染企业,半山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为劣三级,地表水总体为劣V类(劣五类);河道水质差,氨氮等生活污染严重,截污率很低,对整个环境和生态安全构成压力。2007年杭州市政府启动半山地区的环境整治,对整个半山地区坚持企业搬迁、道路建设、河道整治、景观完善、区块开发“五管齐下”,确保半山地区环境质量改变。作为半山地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位于半山区域内的半山山地公园建设启动。

3 半山山地公园的建设实践

半山公园改扩建工程半山山地公园总占地约41公顷,总投资约1.1亿,其中主体工程6500万,文化小品建设650万,功能照明及景观造明600万,体育设施、治安及消防监控200万,拆迁3050万。公园定位为集生态、休闲、锻炼、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山地公园。公园内新建有牌坊、亭、廊、阁、展厅、管理用房等5500余平方米;改建维修亭、廊、桥等4座;铺设上山游步道7400余米;栽植银杏、无患子等6万余株;架设路灯390余盏;建立治安监控探头24个;增设消防水池10座;增加了休闲健身场地等一系列设施。半山公园改扩建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档次、提升品位、独具特色”的建设标准,在“做大公园规模、做优公园功能、做美公园环境、做精公园品牌”上下功夫。在保护公园原生态风貌,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完善休闲锻炼功能的基础上,全力构建了由“四区十二景”。

3.1 半山山地公园的四大景观功能分区

半山山地公园主要有四个景观功能区:游憩健身区、半山文化展示区、民俗休闲区、山林野逸区。

游憩健身区:以史载宋、元文化为基础,设立两处人文景点“云锦亭”“踏古寻梅”, 功能以休闲、健身为主,改造已有的游乐场、茶室建筑的形成几个功能完整景观节点,并加强个节点空间横向的联系,设置老年人安静、运动的场地,儿童的活动场地。半山文化展示区:以历史为依据恢复雨花寺游览、休闲的旅游文化功能.此集中展示半山典型的民俗文化观桃,桑秧会,轧蚕花,泥猫等内容,在室内展示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建筑风格以清新朴素的江浙民居为特点,此处可为游客提供中途服务。山林野逸区:文化内涵以史载宋、元的兵寨文化为基础,设立以文天祥主的人文景 在山腰和山顶设几出景观平台,可观景,眺望 。民俗休闲区:深入挖掘娘娘庙遗址的文化内涵,利用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活动契机,增强游人的参予性。

3.2 半山山地公园的十二景点

半山山地公园内建设了十二主要景点。十二景点:绿溪滴翠、栈道寻幽、孤亭寻思、山楼品茗、怡神静雅、雨花听泉、半山观桃、丹心映照、庙址瞻礼、文苑觅踪、隐云飞天、翠峰揽秀。

景点一绿溪滴翠,由明代张遂辰《看花皋亭村落》“皋亭山下绿溪斜,才上香船又酒家。”的诗句而得名,有绿漪桥、绿溪亭、绿溪廊桥、临溪轩和积翠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景点二栈道寻幽,在山谷开辟的一条石栈道,夹道藤萝缭绕,树草交掩,曲径通幽,营造了山林的野趣,增加了游人的乐趣,别有一番特色。

景点三孤亭寻思,云锦亭,曾建于南宋,宁宗皇帝御书“皋亭山”匾于亭上。清代,亭内有石碑,题“古云锦亭”,刻有文学家毛先舒《云锦亭》诗:“孤亭山半散晴云,扶杖登高日又曛。万树桃花红未了,千畦麦叶翠难分。高标元气峰头树,下界疏钟静里闻。五百年前寻往事,手攀荒藓读遗文。”

景点四山楼品茗,半山楼由清代王嗣槐《半山》诗:“女儿家住半山头,日对门前溪水流。忽见桃花溪口落,无心更上半山楼。”而得名,为游客品茗之处,左侧有仿古建筑翠微轩。

景点五怡神静雅,怡神静雅景点有怡神阁、友梅轩、岁寒亭和望山亭等建筑设施,为游客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景点六雨花听泉,雨花听泉景点由雨花泉,雨花亭,雨花桥组成。雨花泉,翠谷中一泓碧水,别具林泉之趣。一条索回曲折的溪涧,溪边奇花异草争芳竞艳。迈步在雨花桥上,身栖在雨花亭中,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景点七半山观桃,半山观桃景点,重现了清代桃花诗代表作马曰璐的《杭州半山观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到泪流不去,始知去水恋桃花。”的意境。

景点八丹心映照,丹心台景点由文天祥全身塑像、文天祥《自叹》诗刻和丹心亭组成。站在塑像前,让游客亲身感受到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拒降、丹心爱国的浩然正气。

景点九庙址瞻礼,庙址瞻礼景点为“半山娘娘庙”遗址,建有娘娘亭。八百多年来,遗址祈神香火绵延不断,而一则史话与神话完美结合的民间故事《半山娘娘》更是流传至今。

景点十文苑觅踪,进入博文苑山门,沿溪拾阶而上,走入原宗堂,文韵堂,文经堂,可饱揽古代先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半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点十一隐云飞天,隐云飞天景点由隐云亭,观景远眺平台组成。半山向有“云出则雨”之说,最能让游客感受到雨前、雨后山色的云雾美景。

景点十二翠峰揽秀,登上翠峰阁,放眼远眺,钱塘江蜿蜒如带,古城新貌尽收眼底。纵目四望,令游客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3.3 半山山地公园内的植物配置

公园内的植物在保留现有半山良好的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梳理林下空间,实现生态与景观并存,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美学要求进行乔木、灌木、地被三者合理的配植,突显植物优美的季相、色相、林缘线和林冠线。同时植物造景赋予文化色彩,并与景区意境相结合。健身、休憩区主要梳理小乔木和灌木,达到林下各空间层次丰富“舒适”的景观效果;半山文化展示区主要恢复雨花寺原有的植被,体现了“禅”境的植物景观效果;民俗休闲区主要以恢复被石矿破坏了的山体植被,达到与民俗庙会“热闹”相映的植物景观效果;山林野逸区则保持现有的山林相、林貌,突出“野”的效果。

3.4 半山山地公园内建筑风格及道路分级

公园内的建筑风格在山脚以仿中国古典园林和杭州民居风格为主;山顶和山腰以自然墅趣的建筑风格为主,部分采用干砌山野石墙体。

公园道路主要分为三级,其中3.6米为主道,2.4米为次道,1.5米为游步道。 主道、次道为方便通行采用了较平整的花岗岩石材,游步道则采用富有山地公园特色的毛面弹石路面。石材以浅红色高湖石为主,与黄色微酸性的土壤色系相近,同时为了增加山地公园的野趣,公园内还设置林下石栈道,增加了趣味性。

公园的主入口沿明园路设置,主入口设有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居民游园。为强化主入口,增加公园的通达性,拆除了区委党校约3800平米的建筑,实施了规划的明园路,延伸规划道路轴线进入半山公园:公园主入口近景设一牌楼作为框景,远景设玉兰亭和“半山公园”浮雕照壁,远景以“润玉亭”作为借景来组织有层次的景观空间。拾阶而上以自然曲线因山就势,叠石筑亭,根据地形保持原有的大乔木,增加地被和花灌木,以保持山地的自然特色。延伸道路轴线加强主入口的大气,又保留了山地公园自然的基地。

3.5 半山山地公园的文化建设

半山山地公园在建设之初,就十分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提升公园建设的文化品味。通过政府平台与文体局合作,开展文化收集与挖掘工作。主要通过杭报征集、群众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委托杭州社科院的朱宝华副教授(半山皋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执笔对半山的历史文化碎片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背景资料基础上对山地公园内的文化陈设室、浮雕墙等文化小品进行了招标。通过招标完成了约200平方米的半山公园文化陈列的布展工作。在山地公园大范围内建设了半山群山图、半山民风、闻天祥塑像、战国水晶杯、端午儿童称重、半山历史名人物图集、云锦石等十五处文化节点。

4 半山山地公园建设的思考

半山山地公园07年11月启动,2009年8月完工。半山山地公园建成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其中半山山地公园分别被评为杭州市园林协会、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优秀工程金奖,2009年度“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优秀体验点。回顾思考半山山地公园建设过程,半山山地公园建设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4.1 最小干预的原则

半山山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以“最小干预”为原则,还原生态、链接人文对公园游步道两侧进行了合理的适度开发,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前提,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展示山地特色,创造理想休闲空间。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让半山山地公园保原了大量自然山地的面貌,自然景观是半山山地公园中最吸引游人的景观,是区别于普通公园的金字招牌。

4.2 整体开发的原则

山地公园占地面积大,半山山地公园总占地41公顷,山地公园面积大,在建设中之初缺乏整体开发的理念,山地公园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缺乏联系,公园的通达性不强,成为制约半山山地公园建设的瓶径。公园建设过程中及时调整公园主入口,拆除公园主入口3800平方米的建筑,建设了明园路,通过明园路联接了公园主入口与城市主干道半山路。对整个规划内容有本着“整体开发”的理念,对公园外部沟通、联系、预留半山公园与大范围内的景点的通道,梳理公园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对内针对山地公园平地少的特点,在空间处理上以化零为整的方式来加强不同景观空间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加山地公园与城市道路的可达性,是半山山地公园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3 生态原则

生态性是山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生态上尽量还原自然物种的生态属性,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自然山林植被资源,以植物造景为主。半山山地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极适宜植物生长。公园内海拔落差不大,仅为270米,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不明显。从水平分布看,原地带性植被以阔叶林为主,另有部分杉木林、经济林和灌木林存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原则,对现状植被进行了保护,特别是乔木资源,植物配置主要是对林下黄土裸露的地方进行了复绿,保留了原生态的植物资源,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来建设,保持并恢复山地公园特有的“幽、野、静“的自然山林特色。

4.4 文化原则

文化是半山山地公园的灵魂。人文上深挖半山文化内涵,修缮和适当增加人文景观,既维护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又能满足文化休闲需要。公园在建设初,就十分注重文化内容的收集与挖掘工作,以提升公园建设的文化品味,建成了半山群山图、半山民风、闻天祥塑像、战国水晶杯、端午儿童称重、半山历史名人物图集、云锦石等系列文化景点,成为杭州城区内最具独特山水资源和丰厚人文资源完美结合特色的山地公园之一。

公园的文化建设则充分发挥挖掘皋亭山的山水文化、诗词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土物文化、宗教文化的基础上,设立了十多处文化景点。 特别是深入挖掘了解情况民俗文化中的“皋亭祈雨”、“桑秧会”、“半山祈蚕”、“半山泥猫”、“皋亭修禊”、“皋亭登高”;名人文化中的钱缪、闻天祥、白居易、宋高宗、阮元、郁达夫等与半山有渊的名人在半山的印迹;民俗文化中的“雨花寺”、“娘娘庙”等建设了80米长卷式浮雕墙,战国水晶杯小品,闻天祥雕像等一系列的文化景点增添了公园的文化魅力。“看山如读画,游园如读史”。半山山地公园可令游客流连忘返的是山水文化的体验元素和荟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建成后半山公园成为了半山地区及周边居民和杭州市民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S731.2

B

1004-7743(2010)03-0057-04

2010-06-25

猜你喜欢

半山雨花山地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山地草甸
半山,挺好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山地之旅
王安石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