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0-02-12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双语会展教材

张 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4)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双语教育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适应我国加入WTO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在具备条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纷纷加大了双语教学的力度。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又叫双语教学,对其含义的界定有几十种之多。一般来说,双语教学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系[1]。也就是说,在课程教学中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且后者必须达到相当的比重。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双语教学就是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根据这一界定,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非教学的内容或科目,这是双语教学的基本特征[2]。

双语教学的实质是用教学语言促使语言能力的发展[1]。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所要学习的外语的,由于科目学习的需要,自然而然产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而且,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中更容易产生和持久[3]。加拿大有关双语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通过7~8年的法语沉浸式课程教育,其法语水平要远远超越专门把法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的学生,甚至与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差无几。正是由于双语教育能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陆续采用了双语教育制度。

二、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众多高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如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并将会展旅游作为主要的专业方向之一。但是,目前会展活动策划与管理的专业人才仍存在极大的缺口。最近的就业调查报告表明,会展专业的人才缺口极大,岗位需求和求职者的比例悬殊,上海已达10∶1,北京和广州均为8∶1。而且,随着国际会议和国际大型展览在我国的迅速登陆,以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参展,业界对会展专业人才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

笔者所承担的“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课程(简称会展旅游课程),在内容和性质上都具有国际性的特点,采用双语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了解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而且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外向型专业人才。结合4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从学生素质的评估与基本教学模式的选择、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考评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对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和深入探讨。

(一)学生素质的评估与基本教学模式的选择

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其中应用较广的有沉浸式、过渡式、穿插式、术语引导式等[1,4]。沉浸式,指教师完全使用英文授课;过渡式,指教学前期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文为辅助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之后,再完全使用英语教学;穿插式,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交替使用中、英文教学;术语引导式,指教师以中文讲解为主,教学中穿插使用英语术语。

笔者认为,在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以首先要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摸底。会展旅游课程面向的是本科3年级学生,通过摸底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约4/5的学生已通过了全国英语4、6级考试,而其余1/5的学生还在为通过全国英语4级考试而努力;在听力和口语水平上,学生之间的差距更为悬殊,少数被选拔为奥运志愿者或工作者的学生,基本能使用英语自如交流,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

会展旅游课程首先是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从一开始就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那么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像“听天书”,从而失去对专业课程本身的兴趣;或者导致学生将专业课变成英语课,将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对英文的翻译上,而忽略了对专业内容的把握。特别是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直接的结果就是既学不好英语语言,也学不好专业知识。但是,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就个别术语采用英语,那么双语教学就失去了利用英语情境训练学生进行英文思维和表达的机会,同样也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因此,笔者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会展旅游课程教学中采用了“穿插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对相对容易理解的课程内容,如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史等,主要采用英文授课;对专业词汇多、相对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如场地经理的基本职责等,采用以中文为主、其间穿插英文术语引导的讲授方式;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前半段适当辅以较多的中文讲解,随着学期的推移和学生对会展专业领域的逐渐熟悉,在课程教学的后半段则加大英文讲解的比例。

(二)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目前,多数双语教学课程都直接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能够直接将国外的最新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内容的编排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课堂讨论的开展。但是,对会展旅游课程来说,由于国内外会展行业的背景和发展水平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如果全盘引入国外的原版教材,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国内的行业实际挂钩,从而造成知识理解上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因此,笔者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教材时,以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为主,并据此搭建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而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则综合多种文献的内容,特别注意补充与我国会展现状相结合的案例。也就是说,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构建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

在选择原版教材时,应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教材的理论体系应具有系统性,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次,教材的内容不宜过于艰深,否则会妨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甚至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材中的实际案例应比较丰富,以便于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后,教材应为近年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版本。

从上述原则出发,笔者选择了Johnny Allen等学者所著的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3rded.)作为会展旅游课程的基础教材。该教材于2005年出版,理论体系完整,基础概念论述清晰,每一章节都配备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以及有利于加深理解、启迪思索的参考题。同时,笔者还为课程选择了其他6本参考书,其中3本为英文原版教材、3本为国内中文教材,以便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扩大视野,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与国内会展行业的实际相衔接。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笔者编写了中英文对照的核心讲义。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时能大致了解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容易听懂教师的讲解,在课后对照复习时也可以弥补所忽略的内容[1]。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2方面的考虑:首先,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语言学习能力;其次,由于会展旅游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所以强调学生的理论学习必须与行业的实际紧密结合。因此,笔者认为,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应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交际教学法

语言是活的,只有多说、多用才能真正提高。交际教学法,也称概念功能法,其特点是在注意语言结构的同时,更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交际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教学,一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功能交际法,主张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5]。因此,在会展旅游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的思维习惯,强化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模式源自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式教学”[6],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因此,在会展旅游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笔者除了援引大量典型案例之外,还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查阅或调查会展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例如,在讲授“总服务承包商”部分时,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进行检索,然后分别选择1个国外公司(英文网站)和1个国内公司,了解其基本业务内容,并加以对比。

3.实践教学法

在会展旅游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理论学习与行业现状之间建立迅速、有效的关联,笔者安排了2次课外实践。一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北京地区的大型展览会,并完成主题调研报告。另一次以个人为单位,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家乡的节事庆典,并撰写课程论文。这2次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自己分析调查结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扮演引导的角色。通过实践教学法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帮助其在实际的行业背景下消化原版教材的相关理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评模式的建立

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会展旅游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考评模式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程度;同时,考评模式要与课堂教学模式相呼应,尽量激励学生对教学语言的应用[4]。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会展旅游课程考评应采用综合评定模式,以“334”比例核定学生总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从而避免仅通过一次考试就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武断的评判。在这一课程考评模式中,由于平时成绩占了相当的比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的动力;同时,由于小组展会调研和个人节事调研的成绩分别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所以这种导向性有利于引起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不仅去“读懂”专业知识,而且去学会“活用”知识[4]。

迄今为止,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已有4年的实践探索。随堂调查及教学评估结果均显示,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基本评价是“有趣、内容新、系统性强、案例丰富、与实践结合紧密”;虽然课程教学全部采用英文课件,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并把握专业内容,而没有将专业课变成英语课。可以说,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所进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对取得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双语教育除了要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评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外,还要全方位地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成功实施。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双语教师的素质结构必须包含2方面的内容,即外语素质和专业素质。所谓外语素质,是指教师必须精通一门外语,具有运用正确的外语口语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所谓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必须精通学科专业知识[2]。对高校的双语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应处于其知识结构的核心层面,专业素质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7]。特别是像会展旅游这样迅速发展的学科,由于许多理论尚处于成形或更新的阶段,所以更要求双语教师不断追踪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工具独立或合作地去获得最新的知识[8]。此外,双语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从学生那里获得及时的反馈,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才能保证双语教学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像会展旅游这样具有国际性特点的课程,如果采用适当的双语教学方法,不但无害于学生把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技能和专业素养。不过,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在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评模式等方面,尚需开展大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1]黄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新加坡双语教育之比较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184-187.

[2]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56.

[4]李娟,徐万华,熊桉.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0):166-167.

[5]罗爱梅.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03(6):59-60.

[6]BARNES L B,CHRISTENSEN C R,HANSEN A J.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Text,Cases and Readings[M].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7]姜宏德.试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41,64.

[8]侯映霞,李华.高校双语教师特征及培养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69-71.

猜你喜欢

双语会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