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拥抱“引进”到家里
2010-02-11郭其健
郭其健
前几天,到机场送女儿回新加坡。女儿进港办理登机手续时,朝我们挥挥手。算是告别了。女儿从小就不撒娇,性格也很刚强。即使离刺时,也不会掉下一滴眼泪。甚至不会流露出多少依恋之情。所以,我常说:“我的女儿胜似儿子。”我和她妈望着女儿的背影,心中涌出几丝难舍之情。尽管这是第四次送别女儿了,但是,离别依然充满着浓浓的苦楚。
一对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老夫妻,也来给女儿送行。他们的女儿临进港时,深情地望了父母一眼。然后。默默地拥抱了父亲,又拥抱了母亲。当她拥抱父亲时,父亲没有动弹,尽情享受着女儿的爱:当她拥抱母亲时,母亲也紧紧地搂住女儿。看得出来。女儿的拥抱绝不是例行的仪式,而是充满着对父母的爱和留恋。当女儿拥抱父母时,彼此都没有说一句话,也许,这个拥抱已经穷尽了世上的一切话语。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我羡慕地对那位母亲说:“您女儿真浪漫。”那位母亲笑了。笑得很甜蜜、很幸福。她回答道:“我女儿在澳大利亚呆了5年。”言外之意是女儿接受了外国的风俗习惯。拥抱确实是外国的风俗,不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和外国的文化早已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就拿给病人送鲜花来说,如果在20年前,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鲜花仅仅是表述祝贺的意思。人家生了病,你却送鲜花表示祝贺,岂不是诅咒人幺?没想到,短短几年工夫,中国就流行给病人送鲜花了。那一枝枝鲜花给沉闷的病房帶来了生机、活力和亮丽。
我觉得。拥抱也和鲜花一样。能够给人们带来温馨。几年前,社会上曾风行了一阵“抱抱团”,就是提倡用拥抱采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遗憾的是,“抱抱团”只是让人们茶余饭后议论了一阵,并没有开拥抱之先河。也许。中国人的感情是含蓄的、矜持的。不过,我倒以为奔放的、外露的感情更能融合人际关系,更能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
当我们还难以去拥抱一个陌生人时,至少,可以把拥抱引进到家里。至少,我是非常希望女儿能给我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