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治疗久泻性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10-02-11张书琴刘耀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结肠镜

张书琴 刘耀东

笔者根据久泻型慢性结肠炎的脾胃气血亏虚,脾不升清的病理机制,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久泻(气血虚弱型)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病历67例患者。对磺胺类药物均不过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8~73岁;病程5个月~4年;初发10例,复发25例,直肠炎10例,左半结肠炎7例,全结肠炎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0岁;病程6个月~4年;初发12例,复发20例,直肠炎9例,左半结肠炎10例,全结肠炎13例;所有病例均为结肠镜检查确诊。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资料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4版内科学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1992年山西临汾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指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结合诊断标准 》中的辨证分型标准。

1.3 临床症状

腹痛腹泻,带黏液血便,伴有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头晕,舌淡,脉细弱[2]。结肠镜镜检: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部分有炎性肉芽,假性息肉生长,大便常规有红白细胞、巨噬细胞。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与基础治疗,注意休息,饮食易消化、富有营养及足够热量为原则,忌辛辣、生冷。治疗组加以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渗湿止泻的参苓白术散[3]。用药:党参15g、茯苓15g、白芍10g、黄连4g、乌梅10g、砂仁6g、苡米10g、白术15g、炙草5g、扁豆10g、山药10g、泽泻12g、桔梗6g,随症加减:伴胃胀瞒者加陈皮10g,五更泄者加补骨脂10g、吴茱萸10g,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6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联合甲硝唑注射液100mL,每日两次静脉滴注。6周为一疗程。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4],治愈:用药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显著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或加重。

2.2 结果

两组均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35例中,基本治愈17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对照组32例中,基本治愈9例,显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别具有显著意义。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无明确,其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常以激素及水杨酸制剂为主,尚能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高,溃疡性结肠炎久泻型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范畴,中医认为患者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或先天脏俯虚弱,而致脾胃功能紊乱失常,水谷停滞,清浊不分而成泄泻、痢疾,本组患者久病缠绵,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故大便泄泻,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食少,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头晕、肢倦乏力,舌淡,脉细弱乃脾胃虚弱之象。参苓白术散中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健后天之本;配以山药、苡仁、扁豆之甘淡,莲子之甘涩,补先天之不足;辅以白术健脾化湿,加砂仁芳香醒脾,乌梅、黄连止泻,佐四君更能使中州运化;桔梗为使,上下气机贯通,如舟缉载药上行,诸药合用,紧扣病机,益气升清,健脾止泻,诸症自愈,本观察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久泻性慢性结肠炎(气血亏虚型)优于单纯使参考文献用西药,且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4-380.

[2]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 张伯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1-155.

[4] 尚炽昌,赙瑞卿.中医方剂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0-111.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结肠镜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