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010-02-11崔建国
崔建国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北京 100083)
校园文化,即校园的文化氛围,是相对于校园硬件设施而言的一种软环境。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抽象表达,是学校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学校的活力和灵魂[1]。一个学校乃至这个学校的学生,常常因为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而被镌刻上区别于其他学校或学生的特有文化标记。一所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失去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调适等功能[2]。校园文化就像学校的一种“教育场”,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的功能正好与其对学校成员的影响和制约相吻合,所以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能使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团结互助、荣辱与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全体师生树立共同的理想目标,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还能通过创造融洽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有效的“软约束”,从而减少内耗,创造和谐的氛围,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对学校的发展,还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性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研究生是大学教育中最高层次的受教育群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逐渐突出。研究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已经成为反映高校校园文化主流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方面,研究生群体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生的学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要优于本科生,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也比本科生更胜一筹,所以更能够理解学校的文化精神。研究生的知识水平也更能折射一所学校的人文底蕴。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研究生的参与更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3]。其次,研究生普遍年龄较大,社会阅历也比较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强,追求创新的意识更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刻。这更有利于健康、主流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积淀。再次,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更能体现高校的学术科研水平,也能更直接地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这有利于更好地拓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内涵。
另一方面,在参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研究生群体存在一些消极因素[4]。首先,研究生的科研压力普遍较大,很多研究生甚至从本科毕业以后就开始扎根实验室,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学术科研之外的活动。其次,研究生参与的活动多以学术性活动为主。对学术讲座或与就业相关的学校活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而对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学校活动,则参与度较低,不如本科生活跃。
二、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
一个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办学宗旨,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得来的;是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方向。因此,在进行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时,只有恪守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着力挖掘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传统和要求,保持学校的特有内涵,才能形成旗帜鲜明、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5]。同时,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明确学校的文化主题,将其有机地融入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激发研究生知校、爱校的热情,树立以校为荣的信念,进而促使广大研究生积极地投身其中。
(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6]。对高校而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要塑造什么样的文化。因此,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塑造和发扬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道德教育作用,使研究生产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现阶段的学业目标与远大理想、国家的科研事业联系起来,鼓舞和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战胜困难、追求进步的精神。
(三)服务于校园文化的主体形态
学校作为发展、传播科学文化的主阵地,必须将学术氛围营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校园文化有别于本科生校园文化,它更注重学术性的要求。因此,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学术性为主形态,在此基础上兼顾实践锻炼、娱乐身心等方面的平衡。学术氛围主要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来培育和营造,所以要努力打造以研究生学术性活动为主线的文化载体,有层次、有计划地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
(四)服务于研究生成长的需求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队伍服务。因此,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贴合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并辅以丰富研究生生活的各类文体活动,从而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契机,使研究生能够在进行科研和学习的同时继续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科研兴趣和其他爱好,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以便将来能够为学校乃至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建设和谐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本身就意味着对研究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承认。因此,高校在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要鼓励研究生大胆发展个性,在发展小我的同时融入共性,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创新,实现研究生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同时,在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利益相关体,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性需求,尊重研究生的主体性,扩大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增进与研究生之间的情感共识,实现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相互促进的共赢局面。
(二)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其服务自身成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和动力,坚定其为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动力。高校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要通过组织研究生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各自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通过举办学术文化节、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博士讲坛、学术沙龙等活动,鼓励研究生走上讲台,促进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充分发挥研究生骨干队伍的作用
在开展科技、学术、文体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各级学生组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研究生骨干队伍在其中起到了核心的组织作用。在研究生骨干队伍的组织和协调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和增强了研究生的审美情趣,而且活跃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推动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研究生骨干队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在高校广大学生群体中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研究生骨干队伍的作用,引导其开创性地开展更多的研究生喜闻乐见、热衷参与的活动,从而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交流思想、施展才华、锻炼各方面能力的舞台,培养研究生积极向上的学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繁荣研究生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做出更大的贡献。
[1]段丹.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21-23.
[2]鲁满新.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32-34.
[3]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6(1):51-56.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07.
[5]胡天生,方婷.教学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4):10-14.
[6]石龙.谈新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