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饲料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0-02-11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翟国海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翟国海
饲料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作为畜牧业大省,饲料工业发展已经成为转化粮食,拉动畜牧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饲料工业发展形势良好,主题明确
辽宁省饲料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现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加工业为主体,以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相配套,以饲料科研与教育、饲料检测、饲料工业信息为支持的比较健全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工业已成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的支柱产业。截至2009年底,全省饲料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饲料工业实现总产值260亿元。2009年,全省新建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饲料企业就有23家,以沈阳、鞍山、大连为主体的辽南饲料产业带和以铁岭、锦州、朝阳为主体的辽西北饲料产业带开始形成,饲料企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饲料产业集群初现端倪。以沈北新区和新民市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生产、海城市蛋鸡饲料生产、岫岩县石粉生产等一批具有典型集聚效应的饲料企业群逐渐形成。以禾丰、六和、大成等为主体的一批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路子进一步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饲料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饲料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牵动显著,辽宁省饲料工业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辽宁省畜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2009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经济迈入发展黄金阶段。2009年,全省GDP达到1.5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8位上升为第7位。县域经济发展较快,辽宁省有10个县经济总量同比增长了35%以上。在此大好经济环境下,饲料行业发展有了有力的支撑。
二、“四大战略”助推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2009年3月1日,辽宁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饲料产业,并提出了至2012年,全省饲料产量要达1500万吨,产值突破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中心目标,辽宁省提出并组织实施了饲料工业发展的“四大战略”,即龙头战略、科技战略、品牌战略和集聚战略。
龙头战略就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速饲料工业产业化进程。以饲料产业为中轴,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引导禾丰、大成、六和等龙头企业发挥在产业发展中强大的互动作用和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养殖场”、“总公司带分公司”等多元化经营的产业化模式。最终达到原料供给、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多元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巨型企业集团。
科技战略就是要通过规模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安全性。要加快饲料产品的科研开发。以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开发非粮饲料和绿色生态饲料;广泛应用生物技术等成熟手段,加速研制并推广高效、生态、安全和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大力推动优质环保型饲料、专用饲料和安全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研究开发大型饲料加工设备及成套技术,加快饲料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要推进饲料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饲料生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新型的饲料产学研联合体,加快饲料重大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品牌战略就是要以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的核心专长,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辽宁省有禾丰、大成、波音、正成等一批有品牌优势的饲料企业,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头作用,把辽宁省饲料产品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2009年,当时主管畜牧的辽宁省副省长陈海波同志强调:要利用辽宁省禽料和猪料在东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培育知名品牌,促进粮食转化增值,努力打造一批饲料产业大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饲料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辽宁饲料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
集聚战略就是要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全省饲料产业布局,在优势地区扶持相关饲料企业优先发展。辽宁省计划在沈阳、大连、鞍山、铁岭等饲料产业发达地区稳定配合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和数量,加快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的发展,大力扶持生产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在辽西北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原料产区,建立单一饲料产业基地;在草食家畜主要产区发展草食家畜专用饲料添加剂、精料补充料和秸秆饲料;利用大连、丹东、营口、盘锦地区水产养殖业的优势,加快发展水产饲料;利用丹东等临港粮食加工优势,加大豆粕和玉米深加工产业;在沈阳、大连、鞍山、本溪、锦州、葫芦岛市等医药、化工、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建立以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维生素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和以石粉为重点的单一饲料生产基地;扶持丹东、大连等市宠物饲料的快速发展。
三、饲料工业发展保障有力,措施完善
辽宁省1983年成立了饲料工业办公室,14个市也相继设立了饲料管理机构;有部级、省级饲料质量监测中心各2个,市级饲料监测机构14个;有1个省级和7个市级饲料工业协会。2005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以此为契机全面理顺与健全了省、市、县三级饲料监管体系。全省14个市都组建了独立建制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内设饲料工作办公室,为加强饲料行业监督管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辽宁省饲料监测机构也随着改革的春风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壮大。目前,全省包括省本级和14个市均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2008年,辽宁省又组建成立了辽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站,具体负责全省饲料执法工作,实现了饲料行业管理、检测、监督相辅相成的监管模式。
近几年来,为保证饲料质量安全,辽宁省每年都进行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2009年以来,切实有效的开展了饲料执法年行动,以严厉打击“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为重点,抓基础、抓监管,抓源头,全面强化和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强化落实责任上,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饲料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监管责任分解到县,落实到每个企业,充分调动了基层饲料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饲料企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强化行政执法上,坚决查处各种违禁添加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仅在2009年,全省就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18件,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在强化监督检查上,印制检查记录,建立了饲料定期巡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以蛋白质饲料原料生产企业为重点,抽调全省骨干力量,组织全省性的大检查,重点案件由省进行督办,对问题企业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年度备案工作中,以县级预审为前题,逐级上报,逐级检对查验,使获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明显规范。在强化宣传培训上,制定并严格落实兽药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计划,开展层层培训和宣传,2009年,省、市、县三级共开展培训95场次,培训人员96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行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执法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
可以说,未来辽宁饲料工业的发展势头会更加强劲,绿色生态、节粮转化、集团作战也必将会成为永恒的主题,作为行业的管理者,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做强做大辽宁饲料的信心和决心,为辽宁饲料工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辽宁饲料工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