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急性高氯酸中毒急救的护理体会
2010-02-11张晓春肖和群
张晓春 肖和群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州 510370)
2例急性高氯酸中毒急救的护理体会
张晓春 肖和群
目的探索急性高氯酸中毒的急救处理效果。方法采取大量外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给氧,配合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挽救了患者生命,稳定了患者情绪,使其对进一步的治疗增强了信心。结论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彻底冲洗皮肤和黏膜,及时开通静脉通道,采取及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氯酸中毒 急救 护理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州 510370)
高氯酸为无色不稳定的微发烟液体,可溶于水和碱液,既是强酸,又是强氧化剂,具有强腐蚀性。急性氯气中毒是吸入氯气所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轻者表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此类病例,临床少见。笔者对2例急性高氯酸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 例患者均为男性,在本市香精厂作业时受到高氯酸喷射后1min自觉眼痛、咽痛、声嘶、呼吸欠通畅,由工友送我院急诊科。入院后患者均神志清楚,周身氯气味明显,仍觉眼痛、咽痛、声嘶,全身皮肤可见淡红色疹;其中1例呼吸欠通畅,伴头痛、胸闷,遵医嘱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予高流量吸氧及流水冲洗双眼和全身皮肤,开通静脉通道,以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静滴以抗炎性渗出。遵眼科、五官科会诊意见予眼药水和眼药膏交替滴眼和搽眼,以减少药物吸收,保护眼角膜。经积极处理,其中1例患者1d后痊愈出院。另1人因中毒过深,肺部化学性损伤较重,出现重症肺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经过ICU的严密监护治疗,患者病情稳定,黏膜损伤情况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情况也基本消失。
2 护理体会
2.1 急救现场及抢救室护理 (1)尽量减少药物吸收,若在现场则须迅速撤离污染场所。①眼灼伤处理:给予大量外用生理盐水或长流水持续冲洗双眼半小时以上,注意观察眼角膜有无脱落。遵医嘱予典必殊眼药水、眼用凝胶交替使用,并随时观察眼角膜情况及瞳孔变化、对光反射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②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黏膜,直至患者烧灼感减轻为止。(2)高流量给氧:流量4~7L/min。必要时给予20~30%酒精湿化给氧;眼部受刺激时用2%苏达水洗眼,咽喉炎可吸入2%苏达水热蒸气;(3)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重度氯气中毒者的护理:在此两例患者中,1例确诊为重度氯气中毒者,除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予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三项及血气分析检查。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咳嗽、咯痰反射,声音嘶哑的情况,及时发现喉头水肿情况;在进行眼部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医源性眼结膜损伤。关注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外周血氧饱和度,及时报告医生。
2.2 尤其重视的护理措施 (1)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中毒后的恐惧心理。急性氯气中毒的患者有窒息感,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强烈的心理压力,易导致患者烦躁不安,以致不配合治疗。此时,除了加倍关心、照顾他们外,护士应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宽慰他们,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疗。(2)观察呼吸道的损伤及功能下降情况。氯气为剧烈窒息性气体,吸入呼吸道后,部分与水作用形成盐酸,盐酸对局部黏膜产生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改变。轻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甚至可引起肺炎、肺泡性肺水肿,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脏骤停而猝死。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咳嗽的音调、频率、时间,痰的性质、颜色、量、黏稠度及呼吸系统的伴随症状,如胸闷是否伴有缺氧发生,呼吸的节律、频率、深度,肺部音的性质及部位,并对呼吸功能进行持续监护。同时加强对心、肾功能监测,备齐各种抢救器械及物品,及时做好特别护理记录,为医疗提供参考依据,促使患者早日康复。(3)保持呼吸道通畅。氯气损伤气管造成分泌液过多,及时清除分泌液是其中重要环节。在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轻、稳、快,避免反复提插。吸痰负压不要过大,以能吸出痰液为准,避免造成黏膜损伤,同时观察并记录呼吸道分泌物的量和性质。(4)保证氧气吸入。要及时清洁或更换鼻导管,防止因分泌物堵塞鼻导管影响供氧。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随时观察有无鼻塞及导管脱出和折叠扭曲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5)注意激素使用的护理。因为大剂量激素是治疗急性氯气中毒的主要用药,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激素滴速,一般控制在10滴/min,以维持适当浓度;同时在护理上要注意预防感染,注意口腔清洁,嘱患者饭后用朵贝尔氏液漱口。当患者大量出汗时,及时用干毛巾搽干,防止感染。
总之,急性高氯酸中毒是急症之一,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在抢救此类中毒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彻底冲洗皮肤和黏膜,及时开通静脉通道,采取迅速、合理的救护措施和心理护理,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R473.5
B
1004-745X(2010)01-0165-02
200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