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种质基因库储存能力提升
2010-02-11
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此,国家建立了保存牧草种质的长期库、中心库、温带备份库、热带备份库。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库隶属于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由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库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包括对入库前种子的净度、生活力及种子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对已入库保存的草种质材料活力进行监测;开展对牧草种子生活力有影响的保存条件、种子含水量、干燥条件等的基础研究;从分子水平开展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等。目前,中心库正扩建,扩建后的基因库储存能力将达到13万份。
保存工作。中心库保存了大量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截至2010年8月,入库保存种质材料达18025份,分属于82科470属1263种。禾本科10069份,豆科5486份,其他科2470份,其中有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沙冬青和濒危植物野大豆、黄芪、蒙古黄芪等,大量我国特有种如黑紫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塔落岩黄芪、牛枝子及国外引进的优良草种等。
种质资源利用工作。依据《国家草种质资源中期库种质分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中心库不断完善种质分发和利用工作。今年已分发苜蓿属、黑麦草属、冰草属、无芒雀麦属、披碱草属及豆科其他草种质材料共计320份。种质材料申请者有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主要用于国家级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集中在遗传多样性研究、苜蓿统一评价体系建立、新品种选育、抗性及适应性鉴定等研究领域。目前,牧草种质资源库已逐渐成为广大草业科研工作者共同拥有的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