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2010-02-11袁利民
贾 禄 袁利民
(1.吉林市丰满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省 吉林 132013; 2.吉林市草原管理站 吉林省吉林 132013)
为了立足长远,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给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各项防疫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我站于2009年9月2~7日采取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5个乡(镇、街)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丰满区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供同行参考。
1.基本情况
1.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通过对全区5个乡(镇)街道的动物标识及疫病防控基础设备调研显示,丰满区动物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为疫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09年9月7日,丰满区订购的各种设备已经发放到位、人员培训基本完成。设备包括了二维码耳标、14台移动智能识读器(用于防疫8台、监督2台、检疫4台)、9台移动票据打印机、10张IC卡和12张SIM卡。丰满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关人员已经掌握使用方法并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识读器已全部完成网上注册并开始投入使用。全区生猪已配戴耳标38003枚;牛已配戴耳标9160枚;羊已配戴耳标2742枚。
1.2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现状
丰满区共有42个规模养殖场,包括猪场11个,牛场15个,鹿场3个,禽场13个。丰满区所管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防疫工作十分重视,基本上都按照要求建立了畜禽防疫管理制度、制订了科学的免疫程序。中心相关管理人员能够跟踪本区动物防疫情况并及时检查、指导全区的防疫工作。调研显示,规模养殖场都已办理了《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强种畜禽及畜产品进出的管理,办理相关检疫防疫手续。通过重点调研吉林盛达牧业有限公司、吉林天健禽业有限公司表明,各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各项管理制度齐全、完善,并能严格贯彻执行,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为同行做出了示范。
1.3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体系建设现状
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于2004年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几年来,相继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猪口蹄疫等8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并组建了15人参加的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及时了解疫病防控信息,有效开展工作。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指挥部提供了应急指挥车和充足的防控物资储备。
1.4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使用现状
区疫控中心认真落实“防疫密度”、“防疫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防疫经费使用规定,根据国财综[2008]78号《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第四十八条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的文件要求,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了所有动物防疫费的收取,包括注射费用,免疫期间所需费用。现在防疫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均由区财政承担。
2.存在问题
2.1 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基层兽医队伍技术培训
随着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追溯体系内容不断丰富,相关软件不断更新,给基层兽医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内调查结果表明,在岗的兽医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涉及人员少,多数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需要及时更新。
2.1.2 现有设备使用
从调研情况看,丰满区还存在识读器数量少、工作进展不平衡、设备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该区上传信息数据数量较少,二维码耳标网上签收和发放率较低,规模养殖场信息报送工作进展缓慢。
2.2 个体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2.2.1 有些养殖户场址选择不合理
尽管多数养殖场能够按照卫生防疫工作要求设计、规划。但有些养殖户存在设计不科学、不符合规模养殖规范要求。如畜禽舍建设不统一,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没有严格分离,多畜种混养,一个养殖场内多种动物共存。
2.2.2 防疫制度不健全
有的养殖小区不注重消毒和卫生;有的防疫意识淡薄,乱丢病死畜禽,乱堆粪便,乱扔药品、饲料包装袋(瓶),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3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
2.3.1 部分乡镇对防疫工作力度不够强,思想认识不统一
出现重视猪瘟和鸡新城疫防疫,轻视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现象。
2.3.2 乡(镇)街兽医站专业人员匮乏
现乡(镇)街畜牧站归属于各乡镇管辖,非站内人员占编、畜牧专业人员少的现象非常严重,现全区5个乡(镇)街畜牧兽医站,编制总数为21人。实际在站内工作14人,乡(镇)街政府非工作人员占编7人,而且中级以上职称只有6人。这给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
2.3.3 执法手段落后,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执法手段落后,动物防疫中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无证经营兽药和生物制品、违法经营兽药和生物制品、无证行医、不接受强制免疫等情况屡禁不止。无法保证防疫密度。
2.4 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队伍力量薄弱
首先,乡村两级兽医站服务站缺乏必备的仪器和监测、检测设备,常规诊断和疫情监测手段落后,无法正常监测疫情和检测各种疾病,不能对突发的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其次,由于村级防疫员防疫报酬普遍偏低,不能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导致农村防疫队伍不强,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出现了老龄化、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低下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2.5 执法不严,缺少有效监督
无论是个体养殖场还是一般的养殖户,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多采取不明智的做法,为了减少自身所受损失,不愿做无害化处理或埋掉,而是低价卖给个体屠宰或加工厂,而个体屠宰场也视而不见,继续加工成产品卖给顾客,大发昧心财。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查禁不绝,后果严重。由于我们的执法力度不够大,造成许多地区环境污染,疫病流行。
2.6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主要是村级防疫员报酬问题。由于丰满区所辖乡镇都属近郊,农民经常进城打零工,日收入都在60~120元间,然而村级防疫员月工资虽已由原来500元提高到1000元,但与工作量不符,现已有部分村级防疫员辞职,防疫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及丰满区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不利于动物防疫的顺利进行
3.对策
3.1 搞好宣传,增强防疫工作重要性的意识
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根本在于预防,要集中力量抓好春、秋集中免疫工作,完善月月补针制度,保证免疫率达到100%,并按规定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及时补免,克服麻痹思想,只有搞好防疫、检疫、监督以及应急反应等每个环节,才能做到有备而无患,方可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对负责领导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将全年的防疫工作纳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考核管理目标。
3.2 畜禽标识制度化是防疫工作的基础
实行畜禽标识是政府考核业务部门的硬性指标;不能防疫员说打针了就打了,现在有了畜禽标识,可以一目了然,给业务部门和防疫员的工作提供了直观的量化考核标准,兑现奖罚,促进了防疫工作。实行畜禽标识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双轨”是指行政和技术两方面。在行政方面,动物的防疫工作是政府行为。丰满区已把防疫工作列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区长与乡(镇)长、乡(镇)长与村主任签定的责任书上都注明动物防疫及打畜禽标识,建养殖档案工作,并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而在技术方面,在区、乡、村三级畜牧部门之间签定的责任书中,也把打耳标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在防疫一线普遍推行科技副乡(镇)长亲自带队,村主任及社长组织人员保定动物,乡(镇)兽医站站长亲自带领防疫员,走家窜户,做到了一严(严格操作规程)、二准(剂量准、部位准)、三集中(人员、时间、牲畜)、四到位(领导、防疫员、畜主、保定员到免疫现场)、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苗),头头注射,个个带标,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督查。通过落实“双轨”责任制,有力地推进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实行。
3.3 实行畜禽标识是检疫工作的基础
协检员(防疫员)通过免疫注射、打畜禽标识、编畜禽标识号、建养殖档案,对动物的大小进行详细登记,能准确的估算出全村饲养的动物数量、出栏时间,及时上门检疫,出具检疫证明,既方便了畜主,又完成了检疫神圣的使命。打畜禽标识为产地检疫工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加强各环节的检疫工作又会促进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工作。
3.4 对染疫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进行追溯
实行畜禽标识和建立养殖档案后,在流通中发现疫情,凭畜主或货主持的有效的免疫证、动物产地检疫证和编号相符的动物免疫标识内容,就可相对快捷、准确地进行疫情追踪。
3.5 提高防范意识
畜禽防疫应从外地引种做起。政府要多宣传,多引导,多监督,指导养殖户把好引种关。购买、调入畜禽,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坚决不能从疫区引入,畜禽必须经过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引入。引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隔离观察饲养,经兽医检查确认健康合格后才能与其他畜禽饲养在一起。
3.6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要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执法,加强管理与服务,病死畜禽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或埋掉,坚决杜绝病畜禽产品上市,对违法者必须严肃处理。
3.7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把畜禽防疫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负起责任。国家动物防疫法第七条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动物防疫灭病工作的投入(如畜禽防疫工作所需的疫苗费、消毒费等),解决防疫经费与动物防疫人员的报酬问题,从而保证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按目前经济发展看,村防疫员年工资增加至4500元,可调动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并且为村级防疫员交“三险”,可保证防疫员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