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楠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2010-02-11喻清和潘俊辉
喻清和 潘俊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是其临床特点,学龄前儿童更多见,其患病率达30%左右,且近年来有不断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咳嗽经久难愈,鼻塞流涕时作,呈发作性为多,严重咳嗽不但会影响患儿的睡眠、生活,还干扰他人,影响家长工作。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学“虚人感冒”、“咳嗽”等范畴,笔者所在专科把此病纳入“慢性咳喘证”研究。西医学对本病进行了许多研究,病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微量元素异常、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药物因素;应用免疫调节剂是重要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三脏调治。邱志楠教授对本病临证经验颇丰,笔者跟师学习,有所领会,现将邱师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 明察病机,细辨寒热虚实
1.1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病特点为易虚易实,常为虚实夹杂 小儿脏腑娇嫩,藩篱疏松,外邪易于侵袭。《温病条辨·解儿难》指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脏腑功能脆弱,正气不足,卫外无力,易于外感六淫之邪,邪气犯肺,肺失宣发和肃降,可发为咳喘,鼻塞、流涕等症;肺气郁闭,布津失调,津液聚而为痰,因此小儿痰多则为常症。小儿患病如若过于攻伐,或失治、误治,或服用抗菌药物及激素类药物,将导致患儿日渐体虚,出现汗多,胃纳差,鼻塞流涕日久不收,咳嗽久治不愈。邱师认为此类患儿常常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虚实夹杂是其重要病理特点。且小儿形气未充,脏腑脆弱,抵抗外邪能力不足,气候环境小有变化,则难于适应,而感六淫之邪,且幼托儿童多为集体生活,每每皆相传染,也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正不胜邪,邪气外入,小儿之虚多在肺脾肾三脏,实则为痰、热、食滞、风、湿等。
1.2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标在肺,本在脾肾,尤在肾 《景岳全书·咳嗽》曰“外感咳嗽,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脏”,“内伤之咳,先伤他脏,故必由他脏以及肺”。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主纳气。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土生金,金生水,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正是由于正气不足,导致邪之所凑。正气不足是指儿童肺脾肾虚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误治或失治,导致肺气不足,卫外无力,营卫失调,腠理开泄,而见汗多,外邪易于入侵。或又因饮食失调,嗜食寒凉,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谷精微难于吸收利用,肺金得不到充养,后天之本无以补养,导致肾精不足。邱师认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本在脾肾,更在肾,标在肺。免疫能力下降在中医来说关键也在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肾气之强盛受之于父母,源于先天。先天强盛,机体免疫机制良好完整,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先天不足,机体免疫机制有缺陷,则遇外感或食味激发。人体五脏器官要依靠肾中元阴元阳来滋养和温煦,如若肾虚,则易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下降,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疾病产生,或者疾病产生后难于速愈。
1.3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常寒热错杂 小儿患病易寒易热,常常寒热错杂。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是寒热错杂。小儿脏腑娇嫩,元阴元阳,顾护不慎,或饮食失调极易导致阴阳偏移。邱师认为,岭南地处湿热,大多有饮凉茶习惯,有“体虚用寒”之虞;儿童本为纯阳之体,但嗜食煎炸炙敷之品,体热用热,极易寒热错杂,临床常见患儿睡时汗多,胃纳差,大便秘结,咽喉红肿,舌淡,苔白,脉细,便是寒热错杂并虚实夹杂之证。
2 寒热并用,补肾贯穿全程
2.1 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补肾为第一要务 对于“肾”在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咳喘病的后期或年事已高患者才重视补肾疗法,而邱师提出应将补肾的疗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而且应尤重温补肾阳。同时他认为小儿亦有肾虚的病机,补肾疗法也应使用。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人体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众多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免疫力下降。邱师认为这实际上便是肾虚所致。用此理论即可解释为何同样的小儿,有人发病,有人却安然无事。其本质在于先天肾气充足与否,即人体免疫机制是否完善。在治疗中,邱师用补肾之法贯穿始终,习用淫羊藿、山茱萸肉、紫河车补肾填精,即使在发作期或感染期,亦用补肾之药,以扶助正气,抗邪外出。如若发热者,先以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退热后则加补肾善其后。邱师的这一观点,丰富了中医学对于治疗慢性咳喘证的病因病机认识,扩大了补肾疗法在慢性咳喘证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2.2 寒热并用,宣肺通腑 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寒热错杂病理特点,邱师认为呼吸道感染大多肺气郁闭,邪不得出,再者患儿体虚,无力祛邪外出,临床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汗多,大便秘结,咽喉红肿,舌淡,脉虚细。临床辨证应把握分寸,调治寒热;畅通气机,咳嗽方止。重要的是要权衡寒热之轻重,开宣与肃降之分寸,重用寒凉或温热,开宣与肃降失宜皆会打破平衡,不利于阴阳调和,疾病则难于痊愈。故宣肺多用桔梗、辛夷花、苍耳子;肃降则多用清肺化痰之冬瓜仁,因为此药有通腑之效,宣通与肃降并举,使气机升降得宜,则咳嗽渐愈;辛温好用紫苏子、法半夏;清热则喜用黄芩、苇茎、冬瓜仁;寒热并用,把准份量,恰到好处。
2.3 食疗健脾胃,天龙善其后 脾胃为后天之本,药物不利于小儿脾胃功能康复,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易致痰多体弱,这也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脾虚则土不生金,导致肺虚,肺虚则金不生水,导致肾虚。邱师认为小儿常畏惧药物之苦味,因此常建议家长药膳补养脾胃,如用莲子、山药、扁豆等健脾益胃的药物煲汤,既可健脾,又可杜生痰之源,为防止本病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本病,邱师尤重视非发作期的调治,多嘱患儿坚持服用天龙喘咳灵胶囊数月,以防止反复发作。因其具有补益肺肾,化痰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临证用之效果良好。
[1]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