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侧宫角部妊娠不全流产治疗成功1例

2010-02-10吴忠会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期
关键词:宫角宫腔内包块

韩 凌 吴忠会

(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233400)

患者,32岁,系因清宫术后41天、阴道流血9天于2009年2月10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22日,停经53天时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为暗红色,外院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早孕,按先兆流产予黄体酮保胎治疗10余天,血止。停药3天后,症状再发,遂复查B超提示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刮出物未送病检),清宫7天阴道出血基本停止,9天前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不定,多时如月经量,色暗红,转至我院。术后无性生活史,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无咳嗽咯血,胸闷不适,无阴道组织物排出,早孕反应不明显。月经生育史:14岁初潮,周期30~32天,每次 4~7天,量中无痛经,G3P1,2004年、2005年各行人流1次,2007年11月顺娩一男婴,无产后感染及大出血史,产后6个月转经,用避孕套避孕。

体检:T36.5℃,P80次/min,R19次/min,BP 110/80m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体检合作,全身皮肤稍苍白,无黄染及水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甲状腺无肿大,双侧乳房对称,未扪及包块,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四肢对称无畸形,活动自如,下肢无水肿。

妇检:外阴:发育正常,婚产式。阴道:畅,可见少量暗红血。宫颈:轻度糜烂,宫口闭,未见赘生物。子宫:前位稍大,活动可。附件(—)。

辅检:2月1日尿(+),彩超右侧宫角处混合性光团24mm×29mm,内见液暗区16mm×12mm,包块周围见部分环状血流信号,子宫后方可见液暗区,35mm×15mm,子宫肌层回声欠均匀。

入院诊断:①不全流产;②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待排除。入院后予抗炎及对症处理,血 HCG定量1022.1U/L,不能排除胎盘滋养叶细胞疾病。入院第二天行宫腔镜检查,示:宫颈管平滑,宫腔深度8cm,内膜平整,中等厚度,左侧宫角清晰可见,并见输卵管开口,右侧被胎盘样组织遮掩。宫腔镜诊断:右宫角妊娠不全流产,随即在B超下行右宫角妊娠残余物清除术,操作较困难,清除组织物约12g,次日复查B超,宫角混合光团消失。3日后复查血HCG402.6U/L。7日后阴道流血停止。清除组织物送病检提示:坏死变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随访:术后18天查HCG15U/L。

小结

宫角妊娠是孕卵种植于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子宫角的宫腔内,属宫腔内妊娠范畴。诊断标准:①腹痛伴子宫不对称性增大,继以流产或阴道分娩;②宫腔镜直视下发现子宫角一侧扩大,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③胎盘滞留在子宫角部。宫角妊娠发病率低,病因学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其需要鉴别的主要情况有:正常宫内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等。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可有包块自子宫角部向外突出。但宫角妊娠胚胎向宫腔内生长,圆韧带位于包块的外侧,而间质部妊娠的胚胎向宫腔外生长,圆韧带位于包块的内侧。两者鉴别的困难在于疾病本身缺少特异表现,故应重视B超的检查,施行人流术不能依靠尿HCG的升高即认为是宫腔内妊娠。人流后应认真检查有无绒毛,未见绒毛应向病人说明,排除宫角妊娠,并且人流操作困难,不全流产多次清宫难以彻底,应想到宫角妊娠的可能。

猜你喜欢

宫角宫腔内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MRI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43例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体会
腹腔镜下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在宫角妊娠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