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立群运用补肾兼运脾和胃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2010-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1期
关键词:肾气乳房脾胃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210046)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以腺导管和小叶的非炎症、非肿瘤性的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又以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变化为主要特点。审证求因,业师潘立群教授认为本病与肾及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肾之气(阳)阴及其所支持的冲任血海失调是引发本病的根本原因,脾之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更是生痰成核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其功能失常,不仅纳药不受,更能戕害脾运,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业师运用补肾兼运脾和胃治疗该病疗效佳,以下为其经验总结。

1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

1.1 与肾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与内的发生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高,从而引起乳腺组织的增生和退化复原周期变化失常。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和肾密切相关,肾中精气为人体生殖发育之源,主宰着天癸的功能,肾气充盛,则天癸成熟,导致女子任脉流通,冲脉盛满。冲任二脉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天癸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活动。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乳房的发育及其生理功能活动。如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肾气虚衰,天癸不足,而致冲任二脉失于条达,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滋乳房,而致乳房疾病的发生。因此,肾虚乃乳腺增生病根源所在,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潘老师认为,激素分泌失调后所表现出来的症候和肾阴阳失调相关,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发生周期变化,这种变化规律与阴阳的消长相关联。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卵泡期)、经间期(排卵期)和经前期(黄体期),女性以阴血为主,月经周期性演变是其重要的审证求因依据,除黄体期属阳外,行经期、经后期和经间排卵期均属阴,阴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阳,阴阳相依,在月经周期中,阴阳动态消长。经后期为阴,阴长至月半达重阴,重阴转化为阳,进入经间期。此期的生理特点是重阴,而重阴转阳即是排卵和向黄体期转化的过程。后一阶段,阳长阴消,至经前期阳至重阳,然而阴消中有长,形成消中反升的阴长高峰,此时阴阳均旺盛,相应的雌孕激素水平都处于增高的状态,但仍以重阳明显,重阳必阴,阳转化为阴进入行经期,即阳随血泄,这种转化,是受肾气、天癸、冲任三者调控的。其中肾气为核心,胞宫和乳房为靶器官。乳癖的发生,是由于阴阳消长不利,肝失疏泄之功能,冲任二脉失调,气滞阴痰凝结、乳腺复旧不全。故肾和冲任是乳癖发生最根本的病因,而标为肝[1,2]。

1.2 脾胃与乳腺增生病

《类证治裁·乳证》载:“乳症多主脾胃心脾,以乳头属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脾胃经脉布于两乳。”从经络的具体循行上看,乳房是肝经、脾胃之大络循行处。潘老师认为,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女子以血为先,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化生充足,则能助养冲任二脉,使其发挥濡养乳房的作用。若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二脉失其濡养,则会影响乳腺的生理,发生月经紊乱,痰肿结聚乳间,从而出现乳房疼痛、肿块等临床表现,这是所谓因虚致病;如患者恣食厚味肥甘,饮食失节,易致脾湿中阻,痰浊内生,蕴结于乳房胃络即可形成乳房疼痛和肿块这是因实致病之谓也。近来有研究表明,动物性脂肪进入肠道后,在大肠杆菌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雌激素并刺激E2R的活性,导致乳腺腺体的充血水肿以致增生,所以强调了高脂饮食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危险因素,这一点与中医重视饮食伤脾的理论十分相像,体现出循证医学向着系统、整体转变的端倪[3,4]。

2 乳腺增生病从补肾兼调脾胃论治

基于肾为病之本、脾胃失调为发病之标的认识,潘立群老师在乳癖的治疗中结合月经周期变化,同时兼顾调理脾胃功能,临床疗效满意。其中,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同时可加补阴药以达到“阴中求阳”。经后期阴血较少,以补肾养阴为主,以二至丸为基本方。月经间期是重阴必阳阶段,在调补肾阴的同时需兼加补阳之品,以助阳的方法来激发阴精,使肾阴充实,冲任二脉通畅,利于乳腺的修复还原,有效地达到治疗的目的。月经期血海满溢,应用因势利导之法,常用活血化瘀通脉之方药,如全当归、泽兰叶、桂枝、益母草。四期调治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胃,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加减。理脾包括补脾、健脾、运脾等,兼有养胃、益胃、和胃等治法。潘老师以健脾化痰为主,方选平胃散,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通过理脾则冲任通盛,乳房得养,乳络畅通,乳疾平复。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乳癖发生之标,故应把疏肝化痰散结的方法贯穿于四期中。通过这些治疗,有利于改善内分泌功能和患者体质,从根本上起到控制和改善了乳房增生的病理改变,因而取得较好的疗效[5]。

3 饮食调理 顾护脾胃

饮食、情志、运动等治疗方法对乳腺疾病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潘立群教授非常重视饮食调护,他认为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以及酒精、咖啡等饮料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健运失司,痰湿内生,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高纤维粗粮、杂食、低脂肪食物,注意保证大便通畅;保持体质量防止超标而脂肪堆积[6,7]。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9岁。2009年3月9日诊。双乳沉重胀痛,半年,经前加剧,经后减轻。刻诊月经已行,量中等,经色紫暗,脘腹痞满,食少,常嗳气,四肢倦怠。舌罩紫苔白腻,脉弦。体检:双乳房可扪及多发颗粒结节,局部呈团块状,以外上象限为主,触痛,腋窝未及异常。拟方补肾养阴辅以健脾化痰。处方:炙女贞子10g、旱莲草15g、制黄精10g、川连1g、上肉桂3g、生地6g、熟地6g、大白芍10g、茯苓10g、白术10g、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3g。此后根据周期调治,服药半年,乳房胀痛消失,肿块消散,B超提示乳腺结构正常。嘱其每6个月至门诊复查,至今未见复发。

5 治疗体会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大多医家重视疏肝理气,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该病与肾及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内经中说七七肾气衰,妇女到了绝经期以后,乳腺增生病也就不治而愈了,肾是根本之所在。脾为生痰之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脾不胜湿而生痰。痰凝血瘀为乳房结块之标,化痰散结健脾等亦为四期调治中方法,故潘老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长期调周补肾而顾脾胃。这是中医外科学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的体现,反映了中医整体观,为潘老师所一贯倡导。

[1]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

[2]宁连胜,方志忻.现代乳腺疾病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9.

[3]景彦林,罗雪.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药导报,2005,11(7):7-8.

[4]陈德轩.潘立群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2,23(5):16-17.

[5]潘立群,周君.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证思路概要[J].江苏中医药,2007,39(11):6.

[6]周君.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67-68.

[7]冯艳.林毅教授从脾胃论治乳腺增生病经验[J].福建中医药杂志,2008,39(6):13.

猜你喜欢

肾气乳房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补肾育胎方对行IVF-ET肾气虚证不孕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长着乳房的大树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