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汤的临床作用

2010-02-10张述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2期
关键词:方用汤加吴茱萸

张述枰

仁寿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中医科(620500)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从《伤寒论》第337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可见,本方所治诸证,皆由阴寒内盛,寒邪挟浊阴之气或上逆犯于头,或横逆犯于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气机失畅。

1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为阴寒内盛,胃气不降,浊阴上逆。

本方所适用之诸证,皆由寒邪所致,寒主收引,凝滞,寒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清阳不升,则可见头痛;阳气温养功能失司,则可见寒疝;寒邪犯胃,则胃失和降,发为干呕,吐涎沫,烦躁,下利等症。该方所治病证,性质属寒症,所涉及脏腑主要与肝胃关系密切。

2 吴茱萸汤的功用

吴茱萸汤的功用为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吴茱萸汤的功用为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主治:①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脉沉、弦。肝经受寒,寒邪挟浊阴之气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而为干呕。同时胃中的清涎冷沫随上逆之气而吐出。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阴寒随经上逆,清阳被扰,故见头痛,以巅顶为甚。以吴茱萸汤温中散寒,和胃降逆。②中阳不足,阴寒犯胃证: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脉沉,迟。中焦升降失调,则见吐利。寒邪内盛,阳气不敷,则见手足逆冷。呕吐频繁而剧烈,故有烦躁欲死之象。方用吴茱萸汤温中散寒,和胃降逆。③胃中虚冷,寒浊上逆证:食谷欲呕。得食呕逆,乃胃气虚寒,浊阴上逆。方用吴茱萸汤以温胃散寒,降逆上呕。④寒遏阳气,寒疝腹痛;寒邪内盛,阻遏阳气,致阳气敷温养不力,故寒疝腹痛。方用吴茱萸汤温中散寒。

3 吴茱萸汤的组方及用途

组方精炼,加减变化用途广泛。

吴茱萸汤组成为:吴茱萸1升、人参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

方中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散寒;人参益气升阳;生姜温胃止呕,去水气;大枣补脾益气,健胃和中。本方以温为主,调气降逆为辅。三焦阴寒皆可用之。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意义。吴茱萸汤用以甚广,寒邪所致头痛,胃痛,眩晕,呕吐,下利,寒疝腹痛等均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现将临床运用作一简要介绍:

3.1 头痛

头痛以巅顶为甚,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治以散寒止痛,通经活络。方用吴茱萸汤加白芷、丹参、赤芍,痛甚者加蔓荆子、藁本等[1]。

3.2 胃痛

胃痛,干呕或呕吐清稀涎沫,苔白,脉沉,弦。治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吴茱萸汤加香附、台乌药、云木香、积壳。呕吐甚加半夏。

3.3 眩晕

如作舟车,天旋地转,畏寒,舌淡苔白腻,脉弦,沉。治以温中散寒,化温祛痰。吴茱萸汤加半夏、天麻等加减治疗。

3.4 呕吐

食人即吐,吐清稀痰涎,喜热饮,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治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吴茱萸汤加半夏,旋复花[2]。

3.5 下利

下利清谷,手足逆冷,适温稍舒,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治以温中散寒,和胃止利。吴茱萸汤加葛根、秦皮等。

3.6 寒疝腹痛

少腹冷痛,嵌疝,面色苍白,得热痛减,苔白,脉弦。治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吴茱萸汤加公丁香、荔枝核、桔核、川栋、台乌药、小茴香等加减治疗。

综上所述,吴茱萸汤为阴寒内盛,胃气不降,浊阴上逆之诸病证而设。吴茱萸汤的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凡寒邪挟湿浊之气上逆或横逆或寒邪遏阳所致诸般病证皆可以吴茱萸汤加减运用[3]。如前所述,寒邪所致的头痛、胃痛、眩晕、呕吐、下利、寒疝腹痛等均可运用吴茱萸汤加减,取得满意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精神。可以看出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李虹英.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75.

[2]邹晓瑜.吴茱萸汤加味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806-807.

[3]李冀,蒋蕾.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5):62-64.

猜你喜欢

方用汤加吴茱萸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