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脊髓炎后遗症医案1例
2010-02-10张红星
唐 雷,邹 然,张红星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生物源性或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脊髓炎性病变,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本病若无严重并发症,通常在 3~6个月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其中1/3的病人基本恢复,只遗留轻微感觉运动障碍;另 1/3的病人能行走,但步态异常,有尿频、便秘,有明显感觉障碍;还有1/3的病人将持续瘫痪,伴尿失禁[1]。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 1例脊髓炎后遗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实录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80岁,离休。主诉:双下肢麻木、乏力3年余。现病史:患者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在洗澡过程中突感胸背部以下麻木,并逐渐向上扩展至双乳平面,伴双下肢乏力,急送至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双下肢麻木、乏力感呈进行性加重,1周后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大小便功能障碍,经十余日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转至武汉市同济医院继续治疗,确诊为“急性脊髓炎”而予以相关治疗,半年后双下肢活动逐渐改善,可扶杖行走,遗留双下肢麻木感,以腘窝、脚踝处、足底处明显,自觉束带感,双下肢乏力,不能久行久立,大便干结,排出不畅,小便可自行控制,次数较多。后又行相关康复治疗,症状不能缓解,今年来我科门诊,门诊以“脊髓炎后遗症”收治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6年,血压最高达180/100 mm 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等病史,无外伤及药敏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少华,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形正,五官端正,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双下肢痛觉减退,双下肢轻瘫试验(+),踝关节活动范围缩小,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4字试验(-),屈膝屈髋试验(-),双下肢肌力 4级,肌张力不高,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巴宾斯基征(-),舌红苔薄,脉弦细。
辅助检查:2006年 1月 M R I提示:下颈段上胸段脊髓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炎,胸椎及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2006年 2月 P E TC T提示:全身探测部位未见明显恶性肿瘤病变及转移征象,椎体退变。
2 中医辨证分析
老年女性患者,肝肾亏虚,肝主筋,藏血,肾主骨,藏精,精血同源,肝肾亏虚致血不养筋,筋骨失于濡养,膝为筋之府,故致双下肢麻木乏力,精血亏虚致气血运化失常,腑失通利,肾阴不足,肠道失润,故见大便干结,排出不畅,又因肾虚不能固摄,因而出现小便频数,精神、饮食、睡眠欠佳为肝肾亏虚的表现,舌脉均为肝肾亏虚之外侯。中医诊断为痿证,属肝肾亏虚型。治以补益肝肾、疏经通络。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 以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 12 g、肉苁蓉12 g、怀牛膝 15 g、天麻 12 g、木瓜 15 g、鹿茸 12 g、菟丝子 18 g、五味子 18 g、杜仲 18 g、桑寄生 15 g、金毛狗脊15 g、甘草 8 g,水煎服 ,日 1剂 ,早晚分两次服。
3.2 针刺 以阳明经的穴位及局部取穴为主。髀关、伏兔 、足三里 、犊鼻 、丰隆 、血海 、三阴交 、太冲 、肝俞 、肾俞。针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以补法为主,针刺髀关、伏兔、犊鼻、太冲,平补平泻。均留针 30 min,取针后穴位注射肝俞、肾俞,每穴0.5 ml当归注射液。每天治疗 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1天。
4 治疗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双下肢麻木、乏力感稍缓解,束带感消失,患者精神好转,饮食可,夜眠安,大便调,小便次数减少,继续治疗两个疗程,患者可弃杖正常行走,麻木、乏力感等症状明显缓解,遂出院,嘱继续服药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停止针灸治疗。两个月后回访,症状没有复发,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
5 按语
本病属西医脊髓炎后遗症,患者经过一系列西医的物理康复治疗及中药内服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经辨证分析后认为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为肝肾亏虚型,采取补血荣筋丸加减治疗,方中熟地、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怀牛膝、鹿茸、菟丝子、杜仲、金毛狗脊补肝肾、壮筋骨;天麻、木瓜、桑寄生祛风湿、舒筋通络。配合针刺治疗,按照中医的“治痿独取阳明”,取髀关、伏兔、足三里、犊鼻、丰隆 ,并取局部的血海、三阴交、太冲,达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肝俞、肾俞能补益肝肾,考虑到此两穴在背部,为了方便操作,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当归注射液又可以活血通络。通过此医案,笔者认为针药结合起到了极大的协同治疗作用,扩大了中医的治疗范围,针药结合不但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可治疗疑难病,从而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