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枣新品种“皖枣1号”
2010-02-09园艺学报2010年第5期作者孙其宝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230031
据《园艺学报》2010年第 5期,作者孙其宝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合肥 230031)
鲜食枣新品种“皖枣1号”是1999年从安徽省阜阳农家庭院发现并选育出来的,2009年12月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树姿半开张,树势中等偏旺。根蘖苗针刺较发达。枣吊平均长度16.6 cm,新枣头结果能力较强;成熟叶片呈卵状披针形;每花序着生花4~7朵,花量中等。果实圆形,果形指数0.99,果个中等,平均单果重 17.04 g,最大 26.76 g,大小均匀整齐。果面光滑,皮薄;果点小,圆形,较密,不明显;果肩平圆,梗洼中深、小,环洼中广,果顶平,柱头遗存,成熟时呈褐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酥脆、细腻、无渣,汁多,风味极甜;果核梭形,核小,核内无种仁,平均单核重0.34 g。脆熟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8.80%,酸0.268%,维生素 C 3.27 mg/g。果实可食率98.0%。
在合肥,一般3月中旬开始萌动,5月下旬盛花期,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果实发育期85~90天,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落叶。具有优质、早结、丰产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鲜食品种推广。
适于安徽省低山丘陵和沙地栽培。采用嫁接和根蘖繁殖,淮河以北地区嫁接繁殖适宜用野生酸枣做砧木,淮河以南地区可以用铜钱树或野生酸枣做砧木。高密植园株行距 2 m×(3~5)m,常规栽培株行距(3~4)m×(4~6)m。 生长势较强,特别是根蘖苗,生产上采用开心形整形为宜,注重开张角度,早期扩冠,均衡树势。重视夏季修剪,开花前疏除多余枣头。花前1周开始环剥,初花期喷施一定浓度GA3+BA+硼肥,可有效提高着果率。及时防治枣锈病、枣缩果病和枣瘿蚊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