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资源综合利用 提升蚕桑产业层次
2010-02-09杨逸文蔡志伟章本学沈亚萍
杨逸文 蔡志伟 章本学 沈亚萍 肖 丽
(安吉县蚕业协会,浙江安吉 313300)
安吉县是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县,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2000年以来,全县蚕桑面积一直维持在 2 000 hm2左右,蚕桑产业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安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进一步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安吉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培育蚕桑产业,做优蚕桑产业”的战略部署,安吉县的蚕桑产业从此走上了“做强、做精、创新、创优”的发展道路,在桑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上,走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安吉蚕桑产业的提升。
1 加强桑树枝条综合利用
安吉县是中国竹地板之都,全县拥有毛竹6.67万 hm2,毛竹产量 1.5亿多株,占全国的1.5%,竹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 20%以上,而且还在逐年提高[1],竹地板工业技术模式和市场销售模式都非常成熟。2005年,浙江仕强竹业有限公司和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依托安吉县竹地板生产方面成熟的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对利用桑枝条制造桑枝模块料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并利用再生资源桑枝条进行了制造模块料和桑枝地板的试验,对去皮后的桑枝条进行压模,成功地制造出了符合地板行业标准的桑枝地板。2005年 5月,为适应桑枝地板的大规模生产,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桑枝条去皮后集中处理,加快实现桑枝条的产业化进程,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达到了每小时加工 500 kg桑枝条的设计标准[2],突破了桑枝条难于变成企业工业原料的瓶颈,为竹木地板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可再生的原材料。
2007年 10月 18日,浙江仕强竹业公司经北京中安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02807Q10714ROS)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02807E10194ROS);2008年 12月 1日经挪威 DNN认证公司审核,取得了 FSCCOC森林监管链认证(证书号:DNN-COC-000098);以上这些都为桑枝地板的生产和桑枝条加工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仕强竹业公司 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 4 836万元,利润 343万元;并且通过蚕桑专业合作社和桑枝条加工专业大户年收购商品桑枝条 6 500 t,使蚕农新增收益 880多万元;拥有 3个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明专利;生产的桑枝地板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欧美国家。
据我们调查,安吉县每 667 m2桑园全年约产桑枝条 1 t左右,可生产干的去皮桑枝条 400 kg,桑皮100 kg,每 400 kg去皮桑枝条可生产桑枝模块料0.33 m3,生产桑枝地板 15 m2左右,工业产值可达3 600元左右,而且从桑枝条到加工成地板,只需用工 5个;而每 667 m2桑园一般可生产 100 kg蚕茧再到终端产品——白厂丝,产值约为3 400元左右,用工却在 40个工左右;并且,2009年,仕强公司在开发再生桑枝条综合利用制造桑枝地板的同时,又成功研发出了桑枝木楼梯、办公家具等系列产品[3],丰富了桑枝产品的内涵。我们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桑枝地板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建设果桑高效示范园区
根据《安吉县定胜河流域万亩蚕桑园区规划》,2006年初,安吉县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安吉县定胜河流域的递铺镇兰田村和梅溪镇马村建立了高标准的果桑示范园区 81 hm2,在园区内引进了果蔬加工机械 1套,开始了果桑的栽培、收购与加工。几年来,在浙江省农业厅优化改造工程“吨果、吨条、百公斤茧”高效果桑示范园区建设和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项目“定胜河流域万亩蚕桑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初步完成了高标准的果桑高效示范园区建设,达到了每667 m2桑园产“吨果、吨条、百公斤茧”的目标。
2007年 ,每 667 m2桑园桑果收入 2 000元 ,桑干枝条收入 600元,蚕茧收入 2 400元以上,合计每667 m2桑园收入超过 5 000元;而普通桑园每667 m2产茧 120 kg,产值仅 2 600元左右,两者相比,收入增加了 90%。
2008年,尽管蚕茧行情低迷,园区 81 hm2果桑基地,每 667 m2果桑园平均单产仍然达到 1 305 kg,最高的果桑产量达 1 980 kg,平均每 667 m2桑园收入超过 3 800元,比普通桑园增加了 2 200元以上,2008年果桑基地实现果桑生产总值 852万元,利润110.7万元,其中 71.9万元用于农户返利分红,受益农户达到 352户,平均每户达 2 043元。
果桑“吨果、吨条、百公斤茧”生产模式的创立,将千百年来桑树用于养蚕的传统模式,变为果、叶、条综合利用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横跨了“一产、二产、三产”3个产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蚕桑生产从传统蚕业向现代高效生态蚕业的转化,提升了蚕桑生产的产业化层次,为农民增收开拓了全新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和发展果桑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在社会、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3 建立蚕业观光产业
2007年春,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在园区内建立了 23.3 hm2果桑观光园,新建果桑采摘操作道2 800 m、1.2 hm2的果桑采摘迷宫 1个、果桑连栋钢管大棚0.3 hm2,新引进果桑品种12个,新建果桑加工场地 1 000 m2,并继续完善《安吉县果桑栽培收购标准》;2009年初,在梅溪镇马村,动工新建了安吉县蚕业科技研发中心,内设蚕业技术引进试验推广、技术培训、蚕业科普文化展示等功能,预计到 2009年底竣工。一个集果桑栽培、生产、加工、观光旅游、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果桑示范园区即将成形,在这个果桑示范园区内,可以充分体验到果桑产业在一、二、三产中的休闲文化、商品文化和产业文化,赋予古老传统的蚕桑产业以全新的现代产业内涵。
2006年以来,安吉县通过桑枝地板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了桑枝条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高标准果桑园区的建设,带动了果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达到了蚕业增效、蚕农增收的目的。为了使安吉县的蚕桑产业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增强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必须继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培育与扶持,紧紧围绕安吉县蚕桑生产的桑枝条加工产业、果桑产业、蚕业观光产业、优质茧基地建设等亮点工程,加快蚕桑产业化的步伐;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通过财政项目资金、低息或贴息贷款以及税收政策等等),进一步扶持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对近年来为安吉县蚕桑产业作出重大贡献,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合作社要重点扶持。继续完善“吨果、吨条、百公斤茧”的技术模式,并加速推广;通过多渠道进行融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到蚕桑生产产业化中去,在机制和体制上不断创新,促进产业提升和发展。
[1]新华网长三角频道.浙江安吉县靠小小一根竹撑起大产业[EB/OL].2007-07-17.http://news.163.com/07/0717/09/3JJHFJSP000120GU.html.
[2]杨逸文,肖丽.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的研发与推广[J].中国蚕业,2008,29(3):45-46.
[3]费建明,占鹏飞,李玉峰,等.桑枝地板加工技术与开发利用前景[J].中国蚕业,2009,30(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