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市柑桔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2010-02-09王国法徐春燕邵子龙高洪勤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蜜柑台州市果品

王国法 徐春燕 邵子龙 高洪勤

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浙江省台州市柑桔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在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产业化建设得到了加强。

产业发展现状

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区域分布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据特产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柑桔种植面积3.1万hm2。其中,早熟温州蜜柑 1.15万 hm2,占 37.2%;中、晚熟温州蜜柑 1.23万 hm2,占39.8%;本地早 1200 hm2,占 3.9%;文旦(柚)1200 hm2,占 3.9%;槾桔1533 hm2,占 4.9%;椪柑 1067hm2,占 3.4%; 温岭高橙 867 hm2,占2.8%;脐橙 333.3hm2,占 1.1%。全市柑桔生产主要集中在临海、黄岩、三门、玉环、椒江等县(市、区),其中,临海1.29万 hm2, 黄岩5000 hm2,三门 4867hm2, 椒江 1933 hm2,玉环1467hm2。

产量恢复性增长,优质果率大幅提高 据统计,2008年台州市柑桔产量达到59.6万t,其中,早熟温州蜜柑22.8万t,占38.3%;中、晚熟温州蜜柑25.1万t,占42.1%;本地早 1.8万 t,占 3.0%;文旦 3.1万 t,占 5.2%;槾桔 2.7万 t,占 4.5%;椪柑1.3万t,占2.2%;温岭高橙1.3万 t, 占 2.2%; 脐橙 0.3万 t,占0.5%。早熟温州蜜柑、本地早等优质特色柑桔产量占全市柑桔总产量的49.2%,优质果率也从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产值大幅递增,优质优价明显

2008年全市柑桔产值达8.22亿元,居浙江省第二位。在价格上,优质优价更趋明显。继临海岩鱼头桔场柑桔推出“中国第一贵”50元/kg以后,各地高品质桔果销售价格节节攀升,12~30元/kg的高品质桔果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低品质的中、晚熟温州蜜柑、槾桔等,在2008/2009销售季节中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仅为0.50元/kg左右。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销售能力逐步增强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立柑桔专业合作社122家,联结社员19316人(户),占从业总人数的6.8%;基地面积6400 hm2,占全市柑桔总面积的20.8%。广大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合作社这一载体,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全市现已建立果品交易市场15家,培育贩销大户1336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设立了台州柑桔销售办事处或配送点。以产地市场为基地,合作社和贩销大户为主力的柑桔销售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一批专职从事柑桔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合作社或大户被吸收到市柑桔产业协会,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活力。

品牌建设成效凸显,采后商品化处理进一步加强 几年来的品牌建设使台州市柑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继闻名遐迩的“黄岩蜜桔”之后,“临海蜜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8年年初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玉环文旦、温岭高橙、三门脐橙等在各类水果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黄岩蜜桔、临海蜜桔和玉环文旦分别注册了产地证明商标,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黄岩、临海、玉环、温岭分别被命名为 “中国蜜桔之乡”、“中国无核蜜桔之乡”、“中国文旦之乡”和“中国高橙之乡”。与此同时,为维护品牌信誉,各企业和合作社加强了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出售的果品实行清洗、分级、包装,提高了商品性和售价,全市柑桔采后商品处理率从原来的5%左右提高到30%以上。

生产技术逐步完善,质量安全有了保证 随着柑桔优化改造工程的不断实施,高接换种、完熟栽培、大棚延熟栽培、大枝修剪、病虫害优化防治等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果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了加强。目前,全市共制订了地方标准11套,印发了温州蜜柑等优质安全生产模式图,编印了台州市特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丛书 《柑桔栽培》。全市有17个柑桔产品通过全国绿色食品认证,24个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省级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认证的达28个,临海市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

鲜果出口大幅增加,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自从2007年2月1日国家实施《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以来,台州市共有14家企业或合作社通过了水果包装厂和出口基地登记备案,使原来通过边贸间接出口的柑桔也纳入到正规的出口管理,出口量大增。据市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17日,台州市共出口柑桔鲜果 1546批次、5.03万t,比2007/2008销售季节的2.4万t增加了1倍以上,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台州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桔瓣罐头生产、出口基地,出口量曾经占全国的50%,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曾超过20%,居世界之首。近年来,由于受前期原料不足且价格较高、劳动力资源不足、马口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罐头行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台州市部分加工企业外移或停产,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加工能力严重萎缩。据统计,2007年台州市桔瓣罐头加工企业有14家,出口加工产品6万t左右,占全省出口量18.8万t的31.9%;而2000年台州市桔瓣罐头出口量为11万t,占当年全省总出口量20万t的55%,出口量和比例分别下降了45.4%和42.0%。

存在问题

经营分散,规模效应和区域优势有待提高 台州市柑桔生产从总量来说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整个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场、桔场和果业公司所占比重很小。据调查,全市从事柑桔生产的农户达282264户,其中,种植柑桔面积在0.67 hm2以下的农户达279801户 , 占 99.13%;0.67~6.67 hm2的2325户,占0.82%;6.67 hm2以上的仅 138户,占0.05%。从分布地域看,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柑桔栽培,上到山头,下到海涂,中间还有部分平地,分布很广,一些比较效益差或产量、品质低下的产区仍然存在,失管园多,平均产量低。据调查,全市有1867 hm2柑桔园处于失管半失管状态,占总面积的6.1%;全市柑桔平均产量(按种植面积算)仅为16.5 t/hm2,而美国加州2007年柑桔平均产量为24 t/hm2。

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台州市现有桔园除一部分示范园区外,大多数桔园基础设施落后,基本的灌溉设施、园区道路都不配套,更不用说大棚设施、喷滴灌设施、商品化处理设备和果品贮藏冷库等高投入配套设施了,加上防护林建设严重滞后,柑桔生产易受台风暴雨、低温寒潮、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桔园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成熟期集中,市场压力较大受品种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台州市柑桔成熟期集中在9—12月,品种以宽皮柑桔为主,生产格局与全国大致相同,上市集中、供应期短,桔果销售难以获得高价,而且容易受国内市场的影响而出现滞销,经济效益较低。据对黄岩、临海、玉环、温岭等主产区84户桔农调查,2007年这些桔农种植柑桔纯收益平均每667 m2为2071元;而2007年当地杨梅种植纯收益平均每667 m2为4496元,葡萄也在4000元左右。

从业人员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难以落实到位 据黄岩区对23800位果农调查,年龄在71~80岁的占8.5%,61~70岁的占24.3%,51~60岁的占34.1%,41~50岁的占23.9%,31~40岁的占 8.3%,20~30岁的仅占1%。60岁以上的老年果农占38.8%,超过果农总人数的1/3;50岁以上则占72.9%,青壮年已基本退出水果生产。

产业组织结构较松散 近年来,柑桔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把一部分果农组织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特别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从总量和结合紧密度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全市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只占从业人员的6.8%,基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0.8%,发展空间还很大;部分合作社的组织和运作机制不是很规范,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

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开发有待加强 目前,全市柑桔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还比较低,设备落后、数量少,缺乏能进行果实糖度分级的先进分级机和大型采后处理加工厂。果品销售还是依靠贩运户贩销为主,运销户和果农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果品销售得不到有效保障。

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江西、湖南等地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台州市作为全国宽皮柑桔主产区在规模上的优势逐渐削弱,在量上扩大再生产已经不适应台州市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只能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来促进柑桔产业的发展。因此,今后台州市柑桔产业的发展思路应是:稳定现有面积,改善果园设施,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加强品牌建设,使台州市柑桔向精品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具体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柑桔面积稳定在3万hm2左右,产量达60万t,实现产值12亿元;优质早熟、特早熟柑桔比例提高到50%左右,优质果率达75%,精品果率达30%;柑桔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品牌效应大幅提高。

◇主要对策建议

优化品种结构,延长供应期适当推广发展优质特早熟品种、早熟品种和特晚熟品种,坚决调减槾桔、中晚熟温州蜜柑面积;采用高接换种或挖除等方式,改造部分失管的、经济效益低下的桔园。从近几年的柑桔销售情况来看,特早熟、早熟品种柑桔销售情况都比较好,不存在滞销、“卖难”问题,经济效益也还可以;而中晚熟柑桔,尤其是槾桔、椪柑和中晚熟温州蜜柑,受其他主产区的影响较大,不但效益低下,而且销售不畅,极易造成滞销。今后可以在山地桔园适当发展 “大分1号”、“上野早生”、“宫川”等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扩大“黄岩本地早”、“温岭高橙”和“玉环文旦”等地方特色品种的种植,少量发展“不知火”、晚熟脐橙等特晚熟品种(注意防寒防冻)。

增加投入,改善桔园基础设施加速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增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完善各种体系,扩大精品果生产规模。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有地方特色的示范基地,提高桔园减灾避灾能力,增加产量和产值。具体目标,每年建成示范基地10个、柑桔精品园5个以上。

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 通过推广先进的实用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柑桔产业发展。重点推广“配方施肥、生草覆盖、病虫害优化防治、完熟栽培和设施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制订完善生产标准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标准的实施,严格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技术规程的管理,使果品生产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加大对无病毒苗木的宣传及其培育与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推广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实现健康苗栽培;积极举办“柑桔节”、“文旦节”和多种形式的评优活动,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展示会和评优活动,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强化采后处理,稳定柑桔加工,培育壮大营销组织 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引进全自动选果分级包装机,规范化包装,对产品实行大品牌下加注小品牌和产地的形式进行标记,加速品牌整合,做大做强台州柑桔品牌。充分认识柑桔加工企业在台州柑桔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加工企业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政府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简化各种手续,优化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制订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重视柑桔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贩销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加强贩销大户登记管理服务工作,建立柑桔产销协会,搞好柑桔产销市场研究和信息发布,努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内建产地批发市场,外设大中城市销售窗口,突出畅通国际外贸市场,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营销员队伍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新型销售组织,通过联营组建自营出口外贸公司或边境贸易等方式,开拓外贸出口市场。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台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这一平台,加强各部门、各专业的联系与沟通,协调各项工作,把产、学、研、推广等部门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规范落实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制度,明确职责,完善考核制度,落实人员经费,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新技术推广到位。

猜你喜欢

蜜柑台州市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黏黏花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