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实践性知识”及其教育意义
——以义乌商人为例
2010-02-09徐建华
徐建华
(杭州市人民政府政研室,浙江杭州310007)
一、义乌商人职场之道中的“实践性知识”
义乌资源贫乏,缺少区位优势,义乌发展的初始条件可谓“一穷二白”。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商人的创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义乌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义乌市场现有面积260万平方米,商位5.8万余个,经营43个行业,日均客流量20万人,联结着10万多家生产企业,1 900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①义乌市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和“守合同、重信用”市场,浙江省唯一的信用示范市场称号。至今,义乌实现了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文明化,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向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笔者把义乌商人的创业“实践性知识”界定为义乌商人在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个体性的经验、知识、技巧、能力以及形成的为人处世、经商谋略等各种素养。这种“实践性知识”可能是外部给予的,也可能是个人领悟到的;可能是感性的,也可能是理性的;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笔者所使用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用来指涉、包容义乌商人在经商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类似于知识经验性的东西。更抽象一点说,这种“实践性知识”也可称为实践智慧或实践素养。
义乌商人的成功创业与义乌商人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义乌商人勇于创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边创业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获得了有利于创业的“实践性知识”,并不断将之积累和丰富,从而使原本文化层次普遍不高的义乌商人也能成就骄人的业绩。义乌的发展史就是义乌商人通过积极的创业实践积累和发展“实践性知识”的过程。这种“实践性知识”体现着义乌商人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是“义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实践性知识”是积极创业的义乌商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义乌快速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独特的价值观与朴素的哲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的精神根基
义乌商人敢为天下先,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创了农民办市场的先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种超越常规、追求创新的地理文化精神被提炼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所谓“勤耕好学”,是指义乌商人脚踏实地、勤奋耐劳、谦虚好学的精神,是顽强的毅力观的体现。从最初“鸡毛换糖”的简单商业模式,到现在规模宏大的小商品产业,无不是义乌商人顽强毅力坚持的结果。所谓“刚正勇为”,是指义乌商人正直刚毅、敢为人先的精神,是独特的创新观的体现。“义在财先,以小谋大,甘愿吃亏,诚信为本”,义乌商人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体验中,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经商准则。与此同时,义乌商人对市场的敏感度,也使其走在了行业的前头。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他们保住了“义乌商人”这块金字招牌。“诚信包容”是指诚信经营、有容乃大的精神,是义乌商人诚信观的体现。义乌商人懂得吃眼前亏,不谋小利,在市场竞争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包容;既相互攀比,又相互合作,创造出了一个“和谐发展”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大力支持实践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指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并提出了著名的“猫论”。这些理论鼓舞了广大人民的大胆实践,纷纷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可以说,从广义的实践和真理的关系来看,在一定意义上,真理也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义乌商人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辩证法知识,这些知识帮助义乌商人开创了新局面。对于“义与利、小与大、少与多”的矛盾,义乌商人先义后利、以小谋大、从小促大、从少做多,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融入了每一个商机,使小饰品、小玩具、小五金、小家电等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和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创业汇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托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二)特殊的自我认知:“实践性知识”产生的内驱力
义乌商人对于经商的热情和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是与生俱来的,义乌的商业环境以及家族经历的潜移默化使得许多义乌商人没有过多的思想约束,从小培养起来的善于捕捉商机和创造商机的意识,使他们胸有成竹、敢于冒险,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自我认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义乌年轻人投入到经商的行列中。当然,年轻一代的义乌商人对经商的热衷不仅仅体现在对父辈“言传身教”的继承上,更体现在他们对自我经商能力的认可上。许多义乌年轻人在求学过程中会选择经济类或商业类的专业来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发掘出常人所“见不到”的利润而在商场上独占鳌头。他们对商业规律的敏感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其他地方的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也是其他创业者所不具备的。
早期的义乌商人完全依赖于经验,现今的义乌商人其“实践性知识”则更多元化,尤其是年轻的义乌商人,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父辈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日渐成熟,在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义乌商人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个体知识迁移方面也运用自如。许多义乌商人的发展较好地印证了他们的这种能力,从最初单一的小生意到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大生意,义乌商人都能灵活掌控。
(三)有效的学习策略:“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路径
学习策略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分析和提取的智力活动,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整套操作过程。有效的学习策略能促使义乌商人更高效地掌握其所经营领域的技术性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策略之一:从做中学。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依据他的哲学认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原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能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的,需要在学校教育后继续学习;人们将更多的是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需要的知识。义乌商人善于边干边学,在干事业的过程中掌握其所经营领域的技术性知识。这一类知识与传统的教育知识有所不同,它们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但却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比如,义乌商人面对商贸的需要,认识到了外语对创业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学习外语,有到教育和培训机构学习的,也有自学的,并在与外商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因此,不少义乌商人掌握了数种能够进行日常简单交流的语言。
策略之二:合作学习。Johnson D.W.&Johnson R.T.兄弟提出“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它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因此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1]义乌商人善于与人合作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关系,围绕共同的目标直接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在合作中学习知识,提高竞争力。以铁皮石斛的培育为例,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被中外称为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997年,仅有初中学历的义乌农民俞巧仙拿出在义乌市场经营滋补品的资金,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成立研究所,聘请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联合攻关,取得人工栽培成活率 98%的成果。2001年,经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论证,“天然药用植物品种组培工厂化技术研究”被列入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终于开发成功。[2]
(四)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实践性知识”的内生机制
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浙江政治家和思想家创造了“义利并存”和“工商皆本”的精神遗产,其中南宋以后兴起于浙东的事功学派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对经商活动及追逐利润的肯定态度,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义利向背的心理难题。这也沉淀出义乌商人文化的精髓:能吃苦、开拓进取;守诚信、重承诺;善经商,讲规范;具备团体合作精神。义乌商人敢为天下先,具有最强的生存能力,敢于离乡背井去创业,创造了最好的工商文明。义乌商人的商业文化并不是学术思想,也不是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而是源于高于经济理论的民间商业传统。义乌的商业文化,体现了典型的民间商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官方重农抑商思想的重压之下,在广大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缝隙里,在官方几乎无法管制的领域内,寻找到了避免官方压制的途径,并发展成为农业社会中极为少见的经济理性和商业精神。
长期以来,义乌的各级政府坚持“以商兴市”不动摇,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如,义乌市相继出台了《中共义乌市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成人业余高等学历进修工作的意见》和《义乌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2003—2010)》等文件,自2000年起,5年内投入5170万元,作为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专项资金,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培训的经费保障,成功创建了“市民学习、政府买单”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新模式。[3]
三、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意义
义乌商人的“实践性知识”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向大众化深入推进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处于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难题。但是另一方面,结构性失业、技工短缺等现象却也困扰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各行各业亟需的应用性、实践性人才大量短缺。可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其缺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性知识”。这种情况与文化水平较低的义乌农民却能成功创业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探索“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形成机理,借鉴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经验和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大学教育中,势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与推进学校教育的观念转型
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我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呈多规格、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既需要各类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基础理论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实践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改革教育观念,呼吁培养具有明显“实践性”烙印的高等教育人才。应该从义乌这个“社会性学校”获取思路,摒弃传统的“局限于课堂,围绕于书本”的教育模式,拆除阻挡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围墙”,让社会的真实情景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的环境。为此要转变教学理念,侧重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开展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套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实践本领。
首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的“以人为本”,是指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将“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生本思想”视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潜能作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及应用,实现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高等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很好体现。一是教育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最好的条件;二是教育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经验和体会;三是实践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当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其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延续了几千年,仍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在实施实践教学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一是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和实践,为其今后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二是“实践性知识”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不可复制性,为此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个人因素。
(二)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要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与实际岗位需求的符合程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工作岗位能力的“零对接”。同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贯彻理论加实践的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要与企业的人才需要目标相融合,这样既可让实践教学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教学。
其次,要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对客观的理论知识有了主观的领会,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一方面要将校园环境和教学环境社会化,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
再次,要构建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首先应成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教务处和院级实训中心是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实践教学实施单位,应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部门。系(部)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应为具体教学指导部门。学院应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分会,负责全院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为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还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可依,确保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最后,要构建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大胆引进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加强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的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按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进行校内外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与政府的三方联动效应,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
(三)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与推进学校创业教育
“从做中学”是学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创业教育则为“从做中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其在“从做中学”中所获得的经验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首先,从“适应性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过渡。创业教育要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以创业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学校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其次,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来设计教学内容,把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社会知识结构、意识和个性特质进行系统的整合,使学习者仿佛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与创业相关的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再次,创业教育与实践性知识。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获取实践性知识,这些经验有成功也有失败,通过总结,最后获得的是最为直观、有效的知识。这些知识与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有所区别,是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经验型知识。
(四)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与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
义乌商人通过实践经验获取成功的经历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制度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制度。高等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贴特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同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获取实践性知识,从而更好地就业。
其次,建立以社会化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融入社会,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将学生视为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开展管理工作,使学生能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再次,建立以学校、企业与政府为主体的联动制度。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是一项兼具教育性与社会性的活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政府的宣传与配合,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注释:
①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发展经验——省内主要媒体报道集锦》,2006年6月。
[1]王利清.“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学研究,2008(2):163-170.
[2]文化的见识和强力——解读“义乌现象”的精神内核之二[EB/OL].(2006-08-21).[2010-01-15].http://www.cqxsc.gov.cn/sixiang/b row se_new sview.asp?class_=291&nid=2026.
[3]候靖方.义乌跨越城市化的门槛 [EB/OL].(2003-09-05).[2010-01-15].http://www.gjm y.com/Item/14213. aspx.
[4]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