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耳部瘢痕术后换药和浅表放疗的方法及护理
2010-02-09王维华
王维华,宋 凯
瘢痕是一种皮肤伤口的过度愈合,多发生于具有瘢痕体质的个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持久纤维化[1]。耳部是瘢痕的易发区,由于耳部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各种外伤后易出现瘢痕组织增生而高出正常皮肤的表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瘙痒,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障碍。除手术外其他治疗方法均不能将瘢痕消除,而手术本身又常可导致瘢痕复发,所以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我院门诊外科自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32例耳部瘢痕术后换药放疗,共57处瘢痕皮损,随访6~12个月,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系我院门诊外科患者,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20~38岁,病程6个月至5年,瘢痕皮损共57处。男性6例为皮脂腺囊肿感染后继发;女性18例为扎耳朵眼感染,8例为外伤感染。5例未经任何治疗;27例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瘢痕甚至出现加重现象。瘢痕分布在耳廓、耳垂,瘢痕高出皮肤0.1~0.3 cm;面积一般在1 cm2左右的有37处,2~4 cm2的有20处。临床表现早期为色红,表皮发亮;晚期色暗红,奇痒,有时伴有疼痛。外耳廓形状完整,瘢痕组织与耳廓软骨无粘连,局部皮肤较松驰。
1.2 方法
1.2.1 换药方法 耳部瘢痕一般是术后24 h后进行放疗,放疗前使用0.5%碘伏常规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以手术切口局部为野,切口边缘0.5 cm为界,伤口上覆盖优拓脂质水胶敷料,外敷安舒妥Ⅳ3000透明防水敷料。这样既方便医生在放疗过程中对伤口的观察,又可减少患者再次换药时透明敷料粘连缝合线导致伤口出血和疼痛。
1.2.2 放射治疗方法 32例行5 MeV电子线放疗,电子线采用大剂量不均等的分割放射治疗处方剂量,每天 1次,每次剂量不等,连续4 d,总量1 500 cGy。术后即时分次放疗能抑制纤母细胞增生,同时放射线可抑制切口处毛细血管的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是一种治疗瘢痕行之有效的方法。
1.2.3 放射治疗疗效评定标准 ①治愈:痛痒症状消失,皮损全部变平,1年后无复发;②有效:痛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60%~70%皮损变软、变平,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瘢痕痛痒消失、面积未增大;③无效:痛痒症状有所减轻或无变化,或已达到有效标准,但在12个月内又有复发[2]。
2 结果
通过6~12个月的随访,32例中治愈24例,治愈率为75%;有效6例,有效率为19%;无效2例(均为复发者),占6%。总有效率为94%。皮损复发的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大部分患者瘢痕停止增生,触摸平软,无痛痒,患者较为满意。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本组多为年轻患者,放疗前心理负担重,担心放疗过程中射线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在术后短时间内换药,反复触碰伤口,容易导致伤口出血、渗血,影响伤口愈合,增加瘢痕发生的概率。因此,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医学常识及放疗换药方法,让其了解放射治疗的目的、预后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患者保护好放射野的皮肤,缓解焦虑,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经过指导,患者均能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2 伤口护理 为减少局部伤口的感染、出血、渗血,在治疗前嘱患者清洁耳部周边皮肤,按无菌操作方法换药。放疗后,尽量给予局部加压包扎,并注意有无松脱移位,以健侧卧位,尽量避免挤压污染伤口,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注意观察术区的皮肤情况,手术部位如有渗血、肿胀、疼痛明显及时报告医生,并予处理。
3.3 预防指导 治疗期间嘱患者局部可敷抑制瘢痕增生的硅胶片,它能有效软化、修平及淡化因烧伤、烫伤及手术或其他创伤造成的瘢痕,自粘性强,能重复使用1个月[3]。注意饮食,因为某些食物如鸡鱼牛羊肉、辣椒、大蒜等能刺激瘢痕增生得更快,而某些食物如海带、海澡等可使之趋于稳定。密切观察,如果手术切口出现红色结节增生现象,应及时和医生联系,做进一步治疗。
耳部瘢痕给患者增加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术后换药加浅表放疗的方法是我院门诊外科近几年开展的新业务。放疗能抑制纤母细胞增生,同时放射线可抑制切口处毛细血管的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是一种治疗瘢痕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使用新型敷料换药,既方便医生在放疗过程中对伤口的观察,又可减轻伤口疼痛,减少伤口出血概率,安全性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达到预期的效果。
[1]顾青,陈晓栋,许小平.瘢痕疙瘩患者“三联疗法”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49-251.
[2]李德全,戴育成.瘢痕的生物学防治[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1):33-35.
[3]陈秀杰,吴剑辉,林咏琴.自粘性硅胶片治疗颈面部手术切口瘢痕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9,15(2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