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0-02-09夏伟琴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3145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无菌插管抗生素

夏伟琴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 314500)

中心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等,但由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笔者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男80例,女42例;年龄15~78岁。其中呼吸衰竭30例(24.6%),重症颅脑外伤46例(37.7%),多发伤26例(21.3%),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6例(13.1%),其他4例(3.3%)。中心静脉插管时间为1~45天,平均23天。所有患者置管前均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的感染征象。

1.2 标本采集 在决定拔管前,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管口处皮肤用碘附消毒,在无菌条件下拔除导管,剪下导管尖端5cm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1.3 置管感染判定标准 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排出;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和弥漫性红斑;③深静脉置管期间出现寒战或高热,血培养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

1.4 结果 122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阳性19例,感染发生率为15.6%。其中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色念珠菌。

2 感染因素分析

2.1 插管技术不熟练 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导管放置时间的长短和感染率发生的高低[1]。插管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壁及组织损伤大,机体修复时间长,细菌侵入造成感染。无菌物品长时间暴露,导管在进入体内之前可能已被污染,造成导管源性感染。

2.2 无菌观念淡漠 操作时没有严格按无菌技术常规操作,静脉留置导管的输液连接口被细菌污染。

2.3 导管本身 多腔导管引起感染的风险高于单腔导管。

2.4 患者易感性 导管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相关,ICU作为一个高危性的特殊科室,由于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高营养液和长期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等,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诱发菌群失调,其中高浓度的糖质和脂肪乳剂是细菌、真菌繁殖的适宜条件。

2.5 导管留置时间长 需要置管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往往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由于针管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性损伤血管内部及刺激性药液对内皮的损伤,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对策

多数导管相关性感染由皮肤表面的细菌附着并定植在导管表面,从插管部位沿导管的皮下隧道间隙进入血管内引起感染,因此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和监测是防止导管感染的重要内容。护理时应注意以下环节:

3.1 插管前准备 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培训:插管操作时动作稳准、轻柔、迅速,尽量减少穿刺时间,减少暴露,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条件的医院可重点培训2~3名CVC置管专业人员,熟练的技术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②清醒患者插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插管。③选择优质的静脉导管,以减少微生物的附着和血栓形成,必要时选用抗感染导管(抗生素涂层导管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降低血行感染)。④消毒液和穿刺点的选择:消毒液首选碘附,消毒范围为10cm×10cm;穿刺部位为锁骨下静脉,其次为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多项相关研究显示,股静脉导管的感染率和并发症远高于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危重者锁骨下穿刺点的选择更具优势)。

3.2 插管后护理 ①观察穿刺点情况,加强体温监测,一旦发现置管点化脓或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早拔管。②每天更换输液导管, 应使用带有终端过滤装置的输液器。用1~2μm孔径滤器能有效阻拦细菌和真菌。③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以免增加感染几率(导管留置时间3~4周感染发生率最高[2]);需要长期置管者应定时更换导管,并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随时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④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前后用肝素冲洗管道,可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抑制血栓形成,预防细菌的局部附着。⑤严格消毒三通及导管各接口,尽量减少接口处脱出和开启的几率。穿刺部位每天换药,更换3M敷贴,并注明更换时间及更换者姓名;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导致感染[3]。⑥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组感染病例可能与近年来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体内正常菌群,发生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有关。因此,临床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控制二重感染的发生。

[1]张跃辉.探讨如何建立系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管理机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5,15(7):728.

[2]张海生.深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53-55.

[3]王栩轶,黄玉荣,石健.160例老年患者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6,16(6):677-678.

猜你喜欢

无菌插管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故事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