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2010-02-09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部

大豆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转基因黑龙江省大豆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展战略部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油料作物的40%左右。大豆加工产品广泛用于居民日常消费和饲料养殖领域,豆油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消费的40%;豆粕是重要的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蛋白原料的60%左右。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黑龙江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中最大的一个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黑龙江省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7%~44%,总产量占全国的38%~46%,商品率80%以上。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6229万亩,较2008年增加229万亩,大豆总产量680万吨,占全国大豆产量1450万吨的46.89%。直接从事大豆种植的农民有近1000万。

目前,黑龙江省豆农有100余万吨大豆待售,国储有近400万吨大豆待销,大豆库存5920万吨,加工了仅不到200万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而且企业多数停产。大豆加工产业渐成政策“弃儿”(刘登高,2010)、国企不得不放弃的“鸡肋”(田仁礼,2010)。

1 豆农卖豆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的主要原因

1.1 进口冲击,优势淹没

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高达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2010年一季度合计进口大豆1104万吨。黑龙江大豆价格与到港进口大豆相比,价差水平在 350元~400元/吨,国产大豆仍不具备与进口大豆相抗衡的价格优势。另外,黑龙江大豆农户的平均亩产在125~130公斤,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大豆平均亩产在145~155公斤,低于美国大豆平均亩产170公斤的水平;黑龙江大豆一般出油率18%~20%,而美国转基因大豆出油率20%~21%。同时黑龙江省油用大豆、食用大豆混种混收,产量和价值都受到影响,种植优势、品质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在这种无序竞争的情况下,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异质性被淹没了。

1.2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

黑龙江省拥有大豆油脂加工企业150余家,年处理量达到700万吨,占全国加工能力7000万吨的1/10。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一些企业停产,复产的企业均属阶段性开工。以2009年末黑龙江省补贴压榨的81家企业为例,合计产能近4000万吨,远超过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多数是中小型加工企业,大都建在以地区级为单位的范围内,基本上是依靠本地生产的油脂原料为生,因此生产规模都不大,产品同质性问题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相比美国ADM公司等十几家大豆加工企业,加工总量约占全国的60%,并且产品种类和市场相对完善。

1.3 市场准入标准缺乏,竞争无序

大豆的主要产品仅17%是豆油,80%是豆粕。然而关于植物油及调和油的国家标准一直空缺。使得大豆压榨及饲料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很低,竞争相对无序,这也是我国大豆压榨业产能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家质量标准,逐步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检测仪器和统一检测方法,产品不仅有明定标识指标,还有内定控制指标,具有很强的认证和仲裁能力。

1.4 流通成本高,加重企业负担

在黑龙江省收购大豆,需面对小规模经营农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1吨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元,而在东南沿海地区,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一般需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原料,流动资金每年只能周转两次。按现行贷款利率计算,每加工1吨大豆需要支付银行利息70元。而东南沿海企业依托口岸便利,加工一船进一船,年资金周转率达八次以上,每加工1吨大豆财务成本20元足够。这也是迫使企业沿海化布局,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政策连续性与配套性不够

2009年底制定的对部分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每吨补助160元加工补贴的政策,虽然短期内起到了托市的作用,但是政策利好没能扭转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劣势状况,没有达到其原有预期的目标,因为在市场价格波动变化下,针对不同企业而言,国储转地储的195万吨大豆补贴的每吨210元,以及2009年新豆收储的每吨160元补贴,与加工进口大豆存在相当大的差价,有的企业生产越多赔钱越多,有的企业能够获得微利却不能持续享受政策。补贴政策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静态的价格补贴无法适应动态的市场价格波动。同时,补贴加工企业最终产品依然是与非转基因在同一个层次上竞争,没有配套的市场营销战略部署与规划,在市场竞争面前,补贴所降低的生产成本优势消耗殆尽。

产生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突出黑龙江省大豆“非转基因、高蛋白”的特点。有效的战略应该是把黑龙江省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之间的竞争,重新定位成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引导市场消费、规范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企业需求为核心,盘活整个产业链,让消费者认可非转基因大豆,消费非转基因大豆制品;让生产者能够在种植非转基因大豆中获得收益,有持续种植的积极性。这样,一个健康有序竞争的大豆市场体系就会逐步建立起来。

2 改善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的具体措施

2.1 短期措施

消耗掉黑龙江省大豆库存,解决农户和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补贴企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资金,补贴企业的营销成本,可以考虑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整体“非转基因”营销战略,提升整个产业的社会认可度。

2.2 长期措施

“抓两端,放中间”。“抓两端”就是要抓住和引领产业链前端的生产者和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行为,补贴生产者的政策要与其种植其他替代作物或者打工的机会成本相当,维持和稳定一定的种植面积;引导消费者认识非转基因大豆及制品对食品安全及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形成“非转基因”与“转基因”不同的消费理念,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购买行为中得以实现。“放中间”是指在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社会认可前提下,放开大豆流通与加工的中间环节给市场,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形成具有真正竞争力、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企业集团。

2.3 产业内部

提高大豆单产与品质,针对2009年新大豆国家标准,努力提高高油大豆与高蛋白大豆的单产,在黑龙江省内部划分区域,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大豆优势产业带,降低因混种混收造成的无谓成本,同时要在有条件地区,积极推广大面积“大豆-小麦”、“大豆-玉米”轮作,既可以提高单产又可以提高品质。

通过企业技术升级与改造,强化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大豆加工领域,对现有大豆加工企业,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实现集团化整合,通过新兴技术的输入和支撑,加大大豆蛋白和“非转基因”高端食用油的生产和档次,打造新的品牌,抢占高端市场。通过技术提档升级,重点扶植有代表性的加工企业,最终目标是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

企业市场细分与定位,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把非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品类,而不仅仅是一个标榜食品原料来源的卖点。也就是产品的品类名称不能再泛泛地称为“大豆油”、“调和油”、“豆奶”、“豆干”等,而应写成“非转基因大豆油”、“非转基因调和油”、“非转基因豆奶”、“非转基因豆干”等,从而突出新品类,与转基因产品鲜明地区别开来。协调开放北京、上海、天津大豆产品市场、设立非转基因专柜等措施将企业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的开发和占有,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推出新品牌代表新品类,这些新品牌不再推出任何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意味着是纯粹的非转基因专家,消费者购买不必担心食品安全。

营销策略:要激发出非转基因与转基因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国内大豆产业就必须转变观念,围绕这一定位进行战略化配称运营。战略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形成整体合力,不断地把有效战术的威力推到顶点,以持续积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压倒性优势。

2.4 产业外部

补贴机制动态化。针对生产者的补贴以面积为主,而非产量,补贴标准为替代作物补贴+不同作物之间的收益差。种植品种决策权交还农户。通过市场终端需求引导种植品种的选择。针对加工企业补贴,要根据国际达到市场价格走势,体现动态灵活,同时区分不同企业的政策需求。总之,生产补贴目的以稳定大豆播种面积为主,加工补贴以消耗掉黑龙江省大豆产能为主,能够加工获利并且其加工制成品能够被市场认可的企业,要持续不断扶植,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准入严格化。建立起大豆产品及其制品的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压榨产品的等级,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重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形成企业集团,构建全产业链利润形成与分配体系。着手制定豆粕等大豆加工副产品的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倡导建立并宣传“非转基因”饲料的概念。

贸易政策规范化。协调和控制大豆进口的时间和数量,在国内大豆集中上市的10月份到次年2月份,通过检测等非关税壁垒措施,阻止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入黑龙江省市场,预留出省内大豆产能消耗的一定空间。同时要以大豆的种质资源保护、就业机会提供等角度为切入点,避开WTO贸易争端壁垒,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省内近1000万人口就业等方面,立项调研,立法禁止、限制转基因大豆及制品进入黑龙江,建立一个防范进口大豆冲击龙江的“防火墙”。

猜你喜欢

转基因黑龙江省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转基因,你吃了吗?
美国首次释放转基因蚊子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