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兴起民间地震研究热
2010-02-05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 光 本报特约记者 杨孝文
2008年以来,世界先后经历了中国汶川8.0级大地震、萨摩亚群岛8.0级大地震,以及最近发生在海地的7.3级强震。地震为何频发?如何及早发现地震先兆?如何在地震中幸存?带着这些疑问,世界各地兴起了一股民间地震研究热。一些非专业人士亲力亲为,通过实地考察、互联网交流等手段,探索地震的秘密。
据《纽约时报》2月3日报道,1月12日海地发生地震后,美国公众对地震的关注度飙升。美国国家地质勘测局地震灾害研究项目官方网站的点击率相比一个月前猛增五倍。而从1月17日至1月31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老忠实”喷泉西北10英里的一个地震带,在短短十多天内发生1608次地震,是有记录以来该地区第二大震群。该地区距离公路网和居住区很远,冬季到来后游客一直很少。但是最近频繁发生的地震事件,吸引了越来越多地的旅行者前往探险。公园工作人员无法解释此次震群发生的原因和模式,于是鼓励徒步旅游者随时报告地震情况,提供研究线索。其中比较狂热的民间研究者会像《2012》中在黄石公园等待世界末日的疯子一样,随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感受到的地震。
美国的民间地震研究者并非散沙一盘,他们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名叫“地震捕捉者”的网站,力争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地震研究机构。“地震捕捉者”起源于一个非常天才的创意——多数笔记本电脑都装有一种震动传感器,在电脑晃动时,传感器会提醒硬盘驱动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丢失数据。于是民间地震研究者们在电脑上安装了一款专门的软件与“地震捕捉者”网站相连,一旦传感器感受到非正常晃动,便会自动报告给网站。如果一个地区许多台笔记本电脑同时提交报告,便说明该地区地壳可能有异常运动。“地震捕捉者”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置了800个永久性地震观察点,它们多是民间志愿者在自己车库或地下室放置的笔记本电脑。
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在最近的100年内,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的中心城市都遭受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严重毁坏。在地震研究上,民间机构也非常成熟。一个名为“大气离子地震预测研究会”的民间组织,在关东和甲信越地区招募的观测员达8900人,经常提供观测信息的市民在4800人左右。
大气离子浓度检测比较专业,由委托的企业来做,市民观察员主要是做“宏观异常”的观察。“宏观异常”主要是指地震前期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观察员将这些人们不怎么注意的异常现象通过互联网实时上报,汇总后便得到了趋势性的数据。观察的异常现象包括:天气,如异状云;电器,如手机通讯异常,GPS误差突然增大等;生物,如深海鱼的出现,鸟类的异常鸣叫;人体异常,如耳鸣等。最近有一个观察员写的内容是,“今天自己的半导体收音机突然清晰接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广播信号,说明今天上空的电离层异常”。还有人说“今天耳鸣得厉害,恐有不测!前几年耳鸣几天之后本地发生了小地震”。
令该组织比较自豪的案例是,一个观测员于1995年1月9日下午5点在关西的明石海峡上空观测到罕见的丝带状云彩,8天后,兵库县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在此之前,他们实际上共收到1519份各种各样的异常观测报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不能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