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期刊论文的元分析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2010-02-03吕旭佳吴文涛张新明
☆ 吕旭佳 吴文涛 张新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从核心期刊论文的元分析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 吕旭佳 吴文涛 张新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已然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几年,虽然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许多学者做过一定的研究,但基于文献统计的、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还是较少,因而,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笔者将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拟基于中国知网,以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有关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类研究,以了解近十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研究过程
1.研究样本
表1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论文分析类目
核心期刊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可以折射出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变化,以此来分析现状和预测研究的发展,就会更有说服力。因此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核心期刊论文为基础,先以“教育信息化”为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再以“高等教育”为关键词在第一步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精确匹配搜索,最终得到2000至2010年6月间的90篇论文,经过慎重筛选,除去“会议召开通知和简介”、“协会成立”、“简讯”等栏目和颁奖性的文章,共统计有效论文数目79篇。
2.研究类目和分析单元
本研究确定了论文课题研究类型、论文主题、研究方法、论文属性四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试图了解以下问题: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各个维度上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各个维度内部的分布如何?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更加关注哪些领域?研究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哪些研究方法比较常用?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确定类目,严格执行内容分析法的步骤,按照分类类目进行细致评判并记录,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然后进行信度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分析软件是 SPSS17.0和EXCEL200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论文总量及年份分析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跟笔者原想的有些出入。在图表中,笔者发现2000年开始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点较高,究其原因,2000年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在全国教育界掀起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热潮。[1]2003——2007年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3、2004两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一度达到了顶峰,究其原因,《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列入当时的六大重要举措中,并鼓励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但是从2007年以后,特别是2008年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文章几乎没有,这说明在经过国家大力支持的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热潮之后,学者们开始冷静思考并总结这五年内的发展成果,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反思期,显然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无法避免的障碍,经过了2008年的暂缓期,2009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开始回温,从搜集到的文章标题中可以看出2009、2010年的文章更加成熟,多专注于对策和应用研究,开始反思高等教育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图1 论文年度分布图
2.研究类型
各类型的文章在近十年中的数量以及百分比数据统计详见图2和表2。从这些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类型的一些问题。
图2 论文研究类型分布图
表2 论文研究类型分析
从图2和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发展为主,其中以理论研究占绝大多数,为所选资料文章的30%;其次,是技术发展和应用,分别占28%和23%;比较研究、预测研究、评价研究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10%、6%和 3%。
纵向来看,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2004年间,理论研究呈逐步上升趋势;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0年间,理论研究总体上逐年下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均以2004年为界,大约分为两个阶段,尤其发展研究在2003年的数量显著。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十年来总和加起来不到10%。
3.研究主题
从图3可以看出,在数量上综合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研究者们认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是基础设施、校务管理、资源建设以及师生素养等多方面同步发展、交叉研究的结果,它们不是简单和孤立的。另外,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校务管理信息化以及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有关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方面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均有较大的关注度,可见资源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图3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的分析
4.研究方法
通过对79篇文章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文献研究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占总数的50%。其次是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分别占33%和17%。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的方法虽然也有应用,但总体运用还是很少,当然,笔者发现,所调查的很多论文的研究也不局限于单一的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图4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方法的分析
5.论文类型
笔者从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论、综述、评述五个方面来看高等教育信息化论文的类型分布情况。从图5不难发现,在所选择的79篇论文中主要是专论,占总量的83%,其他类型的论文数量很少。研究结果可以充分反映研究者们致力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研究,基于客观条件和其他各种原因,调查和实验研究还是较少。
图5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论文类型的分析
四、讨论与建议
1.关于研究类型——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创新,促进论文课题的探索研究
从现有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宏观上停留较多,如“趋势”、“信息化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必要性”等。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实践的有效运行,因而,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意义。
另外,在进一步关注理论深入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发展研究以外,我们应鼓励开拓思维,促进论文课题的探索研究,才能充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信息化。
2.关于研究主题——关注研究领域“专”“博”结合,增强信息素养培养意识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高等教育信息化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其中涵盖了基础设施、校务管理、资源建设以及师生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占了很大比例,数字化校园和学习型社会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然而仔细查看这些文章,笔者发现,它们大多仅从理论上、宏观上探讨数字化校园或学习型社会或高等教育信息化应该关注什么,未能指出解决某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那么我们在对选题进行研究时,是否应在“博”的基础上也加强其他四个方面的“专门”研究?
在图3中可以看出关于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章也不是很多,研究者们大多关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殊不知,强化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
3.关于研究方法——注重教育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大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高速有效发展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方面,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而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虽然实践调查能获得最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数据,然而却因为调查过程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限制得不到大力的推广,所以,加大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的经费投入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同时,我们也应适时转换思路,如通过因特网的便捷实行网上问卷调查,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4.关于论文类型
在所研究的79篇论文中,多以专论为主,尤其对他人的评述性文章和实验报告最少,当然,这里面也受到了学科性质的限制。但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国外慢,就更应该研读国外成果为我所用,我们应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专家学者适时翻译一些国外研究成果,以便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学习,以把握动态。
五、结束语
大学是国际互联网的推广者,也是受益者,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的倡导者和领先者。[2]
[1]张立国,葛晓晓.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期刊论文的分析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2]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8).
[3]范围,高耀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191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刘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