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报告”引发争议
2010-02-01
本报记者 王 文 宋胜霞 本报特约记者 谭香花
1月30日,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称,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达到“初等发达水平”,但按照以往经验来衡量,在21世纪末中国晋级发达国家的概率为4%。该报告一经公布,便在国内引起了巨大争议。有学者认同该报告的研究方法有所创新,但也有专家则表示质疑,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在环球网所做的调查中,有56.2%的网民对“中国变发达国家的概率”表示质疑,仅有28.0%的网友表示“有一定道理”。
本世纪末中国赶超美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是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十年来的第10本报告成果。在发布会上,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教授用非常细化的指标,罗列了中国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发展路径、面临挑战等各项研究成果,总计86万字、340张图表,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30多个监测目标。
他认为,全球排名前20名为发达水平,如排名前三位的美国、瑞典、丹麦;21-45名为中等发达水平,如排名第21的以色列、第22的意大利;46-80名为初等发达,如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其余则是欠发达水平。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型、追赶型,比先行国家大约晚了100年。2006年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排名为70名,“已经从欠发达国家晋级为初等发达国家”。不过,目前中国离中等发达水平和发达水平,还差距不小。
何传启教授表示:“过去15年,中国现代化速度年均增长为3.5%,超过世界平均。”尤其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其现代化程度可以达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水平。报告称,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比预期提前十年。到21世纪末,中国实现现代化,有可能赶上美国的概率是4%。
中国现代化水平极不均衡
但是,何传启认为,目前,中国现代化仍然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如,中国经济和生态现代化处于欠发达水平,北方和南方相当,西部水平较低,地区差距的水平是发达国家的5倍,人均国民收入最大差距约为30倍,加之面临着双重压力和资源挑战,国际经验又不足解决中国问题,因此,中国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是美国的4倍。
何传启在发布会上还表示,过去,中国现代化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受到过两次战争的破坏,所以,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在政策目标上必须要与时俱进,也不能忽视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差距以及文化多样性。“不彻底消除封建观念,中国现代化就难以完成。”
4%概率引质疑
然而,《环球时报》记者在发布会上发现,有不少学者对该报告提出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4%是怎么出来的,这么低的现代化概率是否可以说忽略不计呢?”对此,何传启回应道,这个4%是根据过去300年的数据算出来的,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但是,如果中国能够有更多的研究,现代化的概率将增至22%。“只有不断研究,才可以实现中国在21世纪末赶上世界发达水平。”
对此,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研究员认为,该报告方法是有不少创新的,但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而且离现实有点远。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经济等几个单项指标来说明问题。 用一两个指标来评估现代化程度是不稳妥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现代化评估指标不能是静态的,应该是动态的,必须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进步予以更新和充实。
社科院世界经济所经济学家万军也表示,中国人均GDP在204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不可能的,但仅凭GDP 来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发展程度还是很不够的,还应从精神、文化等多元角度来评估。国家的发展,定一个奋斗目标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过度数量化,或者过度强调某个单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