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恒定磁场吸氧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150例

2010-01-30谢高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1期
关键词:鼻唇僵蚕口角

谢高华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针炙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为大多医家所肯定,但针刺有一定的痛感,患者有恐惧感,部分患者拒绝治疗。为寻求有效,舒适安全,患者乐意接受的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恒定磁场吸氧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性65例,女性85例;年龄10~75岁;病程1~35d;左侧面瘫78例,右侧面瘫7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0~75岁;病程1~35d;左侧面瘫15例,右侧面瘫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拟定。①发病前常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发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患侧眼裂大,不能蹙额和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不能完全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残留齿颊间隙中),可伴有听觉过敏或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③排除面神经本身与腮腺肿瘤,外伤手术损伤及中枢性面瘫(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后颅窝病变等)。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恒定磁场有氧治疗

主穴:患侧完骨,翳风,下关,颊车,地仓,双合谷。配穴:患侧阳白,迎香,四白,人中,太阳。采用面瘫专用磁吸针吸附穴位,双极针法布局(N极针与S极针交替施针)。主穴每次必选,取2~4个配穴,同时配合鼻管吸氧,流量一般为2~4L/min,每次20min,1次/d。

1.3.1.2 中医辨证

面瘫复正方:白附子、僵蚕、全蝎、川芎、当归、防风各10g,蜈蚣2条(研末冲服),甘草5g。加减:风寒胜者,加桂枝10g、细辛6g、白芍10g等;风热甚者加桑叶10g、菊花10g、赤芍10g、生地10g等;兼咽痛者加桔梗10g、牛蒡子10g、山豆根10g;痰盛者加半夏10g、白芥子10g、陈皮9g、枳实6g等;兼面肌抽搐加钩藤6g、地龙10g、蝉蜕10g;瘀血明显伴面部麻木者加桃仁9g、红花9g、鸡血藤15g、赤芍9g、穿山甲10g等;见气血亏虚者,合八珍汤或归脾汤化载。1剂/d,水煎早晚分服。

1.3.2 电针对照组

取穴:患侧地仓、颊车、人中、鱼腰、阳白、承浆、攒竹、翳风、太阳、双侧合谷太冲。常规皮肤消毒,用30号毫针针刺上述穴位,有得气感后,接上KWD-808I电针治疗机,采用疏密波治疗30min,电流强度以患侧面部肌肉出现微收缩为宜,1次/d。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期间嘱避风吹,禁用冷水洗脸、漱口,多休息,忌食煎炒辛辣物,外出需戴口罩或包围巾,面肌功能康复训练(如皱眉、吮嘴、鼓腮及面部按摩等)。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随访半年评定疗效。

1.4 疗效标准

痊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裂较前缩小,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好转:患侧前额纹无明显恢复,眼裂稍缩小,鼻唇沟稍有恢复,口角歪斜稍减轻,症状稍有好转;无效:患侧前额纹无恢复,眼裂缩小不明显,鼻唇沟恢复不明显,口角歪斜稍严重,症状好转不明显。

2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痊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76%和98%。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本病患者发病前大多有疲劳、感冒、淋雨、长时间吹风及酒后受风而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见是由于面部受风、寒冷刺激、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及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神经变性而致病,或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2]。西医治疗主张使用激素以及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的药物,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且激素治疗还产生许多不良反应[3]。

面瘫专用磁吸针吸附穴位治疗,集针刺、拔罐、磁疗一体之功,具有改善面神经和局部组织微循环,消炎,减轻骨管内外对面神经干的压力,减少渗出,消炎消肿,防止粘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4];配合吸氧,提高血氧浓度,增加患侧面部的有氧代谢,促进病变面神经功能康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歪斜、吊线风、中经络、面瘫、口僻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面肌弛纵不收而发病。虚、风、痰、瘀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基本病理基础,治当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血益气为治疗大法。面瘫复正方由牵正散加味而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均走头面部脉络,为祛风化痰,搜风通络之要药,其中白附子辛散,长于治疗头面之游风,僵蚕、全蝎均能祛风止痉,僵蚕长于化痰,全蝎善于通络,蜈蚣加强搜风通络,4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通经活络之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络,防风祛风解表止痉,甘草调和药性。笔者体会到,临证只要辨明寒热虚实,分清侧重,随证加减,切中病机,方能风去痰消,气血和顺,经络通畅,口僻渐愈。

恒定磁场吸附穴位并吸氧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使患侧的血流量增多,血流快速,减轻血液淤滞,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利用率,促进面神经管内的炎症吸收,消除面神经水肿,减轻神经受压,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促进神经组织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面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康复。

实践证明,该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无痛苦,无恐惧,且无不良反应,患者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95.

[2]孙国杰.针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0-241.

[3]刘宏珍.牵正散加味配合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2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8):60.

[4]李平,杨亚宁,袁杰等.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生物磁学,2004,4(2):27-29.

猜你喜欢

鼻唇僵蚕口角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