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绯闻女孩一代”正快速成长

2010-01-29

环球时报 2010-01-29
关键词:绯闻环球时报青少年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 海 本报特约记者 赵文静

如果说,暮色系列是美国最火暴的青春片的话,那么《绯闻女孩》就是时下美国最风靡的青春剧集。这部电视剧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流行元素:服装、发型和妆容。在美国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的心目中,《绯闻女孩》就是时尚和酷的代名词。女孩们的穿衣打扮,甚至是青年男女的着装,都得参考剧中角色。

就像《纽约客》影评人南希·富兰克林所说的:“全美的女孩都渴望一窥这种奢华缤纷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又是她们现实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纽约时报》说:“《绯闻女孩》代表了《欲望都市》后的新一代女性。”无论如何,“绯闻女孩一代”正在快速成长。随着这部电视剧的走红,原著也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环球时报》日前对《绯闻女孩》原著作者赛西莉·冯·齐格萨进行了专访。

从2002年到2009年,《绯闻女孩》以每年两部的速度出版发行,每每在《纽约时报》的青少年畅销书排行榜中高居榜首。这部小说记叙了美国纽约上东区贵族高中生的奢华生活。作者赛西莉以一种浮夸的方式描写了这些贵族高中生在极具吸引力的外表下,过着如何放荡不羁和奢侈的生活,并隐含了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赛西莉曾读于贵族学校,现又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绯闻女孩》是她过往经历的缩影吗?赛西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绯闻女孩》本质上仍是一部虚构类小说,但其中很多角色是建立在我了解的人或我本人生活基础之上的。我在曼哈顿长大,住在中央公园的西边,在中央公园的东边上学。我和朋友们,同书里面的女孩有着同样的消遣———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台阶上消磨时光,饮咖啡、抽香烟。书中的贵族学校也跟我读书的地方很像。”

赛西莉认为电视剧版非常棒。“布莱尔、赛瑞娜、内特和丹等角色正是我在书中希望呈现的那样。恰克甚至比我在小说中创造的角色还要好———不断带来惊喜又很有趣。珍妮和瓦内萨就不同了。一开始我很失望,渐渐地,我只将这两个角色视作电视剧的表达需要。电视和小说各自有自己擅长的叙事方式。另外,我喜欢她们与家长们的互动方式。”

当《环球时报》记者请赛西莉描述当代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时,她说:“我认为,这一代的年轻人悟性更强,也更为独立。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当代青少年同20年前相比,最显著的是科技带来的改变。那时我们没有手机或是数码相机,当然也没有电子邮件,唯一的沟通途径就是在家里聊电话。传播八卦的方式就是亲口告诉朋友。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如今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分享自己的观点,因而也更好奇、更易受驱动。不过,青少年最根本的东西从未改变。青少年时期算得上是人一生中最精彩、最有戏剧色彩的阶段了。”

本书拥有大量的青少年读者固然让人欣慰,但对于书中描写的浮夸和堕落的生活,却也让美国的家长们忧心忡忡。著名女权主义者耐奥米·沃尔夫就在《纽约时报》上公开抨击了这类青少年读物,并呼吁家长们不要给他们的孩子购买此类书籍。她认为,《绯闻女孩》中的人物对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可怕”的挑战:她们出入都是豪华轿车,疯狂参加派对舞会,跟闺蜜的男朋友上床,追名逐利比成人世界毫不逊色。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少男少女们,这套小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面对这样的质疑,赛西莉说:“我并不希望《绯闻女孩》中的角色局限于光鲜而浅薄,他们也同样有无助、彷徨和挣扎。我希望无论这些角色的阶层有多高,任何经济背景的读者都能够在某个层面上从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希望人物风趣、智慧,既不像帕丽斯·希尔顿那样的小丑角色,也不像芭比娃娃那样没有个性。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感觉要很真实。”

换一个角度来说,因为90后的美国青少年们缺少阅读习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父母们。当现代媒体越来越无孔不入的时候,传统纸质媒体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确实逐年下降,所以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潘·斯宾塞·荷莉认为,“至少《绯闻少女》吸引了更多读者,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他们看了这本书之后,会更有兴趣看其他文学作品。”从这点上来说,《绯闻女孩》的热销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绯闻环球时报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真实的谎言
田亮、郭晶晶:如临大敌的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