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2010-01-29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课程体系职业

崔 巍

(中华女子学院 教育学院,北京 100101)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选择什么课程给学生,直接体现了教育者对人才内在质量的理解,也是其教育理念的具体表达。

为适应社会对幼儿教师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要求,2005年,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地区首招高职“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学生,以为北京市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主要任务。该专业明确定位“是对具有一定表演艺术基础的职高或高中毕业生所进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及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教育技能的应用型学前教育高职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的表述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突出了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基本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类型,因而具有鲜明的女院特色。

培养目标确定之后,课程计划就是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和保障。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学科中选取适合培养目标的内容?我们立足于对本专业所面临实际问题的分析,确立课程设置的原则,从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力求建设合理而有效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

1、学生艺术能力与教育能力形成的矛盾

该专业有着鲜明的边缘化特征。它要求经过两年的教学训练,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音乐表演艺术能力,而且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编组织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这既与单纯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也不同于单纯培养演艺人才的艺术教育,如何把两种各自有着独特规律的教育过程融为一体,是课程设置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课程体系中基本技能训练与系统理论教育量与度的准确把握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历来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幼儿教师的培养,则由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属于中等师范教育范畴。对于高职层次幼儿教师培养,国家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规范,也没有现成的范式可借鉴,高职层次的音乐表演幼儿教师培养方案更是空白。目前国内培养幼儿教师的高职学校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由幼儿师范学校升级而来,二是本专科院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办的二级学院等。受各自办学历史传统惯性影响,幼儿教师高职教育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偏重弹唱说舞画的基本技能训练,对教育理论的掌握、内化和先进教育理念形成重视不足,没有脱离中专教育模式,存在着高职教育中专化的倾向;二是偏于强调理论掌握的系统性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在基本功训练和基本教育技能形成方面相对薄弱。如何克服上述偏差,准确把握在课程门类、分量和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比例,使毕业生既在理论掌握方面显示出高等教育水准,又有熟练的音乐表演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对于处理好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生源专业背景和水平差异

北京市高职生源一般来自于中专和职高毕业生。由于该专业的边缘化特点,学生来源也比较复杂。从近几年招生情况看,一般包括:幼儿师范专业、艺术专业、有一定艺术能力的其他专业毕业生。虽然经过了专业加试和文化课考试,但原本的教育背景差异仍造成学生之间较大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教育方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实现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有益于因材施教,扬长补缺。

二、音乐表演幼儿教师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教育所要培养的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比、迁移和融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即为职业能力和个人持续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能力,即直接从事某个技术工种的工作能力,是谋生的手段。

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技术工种,由于工作对象、任务、目标、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其工作需要的更多的是人的爱心、修养和教育艺术,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技术”。教师岗位在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特殊职业群体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天真无邪、身心稚嫩、知识经验贫乏而又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学前儿童,因而特别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责任心,身心健康,性格良好,具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幼儿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应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部分。

1、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的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幼儿保育和护理能力,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

2、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的特殊能力

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特殊能力指教师的音乐表演能力,包括:钢琴演奏、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能力,幼儿艺术作品创作能力,儿童剧编排、儿童歌舞编导及艺术活动的策划、导演能力。

三、课程设置原则

基于对本专业现状和音乐表演幼儿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我们以“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课程观”为指导思想,确立了课程设置原则。

1、“教师性”与“专业性”并重原则

高职“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所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其专长是音乐表演,有着“幼儿教师”和“音乐表演”双重专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课程设置应遵循“教师性”与“专业性”并重基本原则,使“教师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保证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入职能力和资格,具备专业成长和发展潜势。

所谓“教师性”,即课程设置要保证幼儿教师一般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包括教师道德修养、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文化修养、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与艺术、观察和护理幼儿的能力与艺术、人际沟通能力与艺术、教育机制等。“专业性”要求课程设置要保证音乐表演幼儿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形成,即个人在音乐表演等艺术领域的业务能力。课程设置中要兼顾二者,在专业训练中融入教师素养的养成,在理论学习中贯穿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艺术修养和教师素养同时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原则

根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当属5B类,即: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2]

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原则即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所设置课程内容应当是完成职业任务时所实际用到的、必需而有用的知识,削减过于宽泛的学科理论知识,补充加大实践知识和实训内容。具体来说,理论课程的门类、课时量要务实、够用,不追求系统、高深,程度上低于本科、高于中专,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技能训练课程着眼于在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方面给予学生系统而充分的职业训练,帮助学生从职业技能的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并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迅速成长为具有独立从教能力的幼教人才。

四、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及设计思路

1、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我们把音乐表演(幼教)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实践”。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两个模块为学校统一设置管理,面向全校各高职专业开设,体现国家对高职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女子学院的教育特色与主张,不在本专业控制范畴,本文不作探讨。本专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实践”两个模块中。两个模块占总学分比例的64%。

2、横向分模块、纵向有层次的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内容,由“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两个课程模块构成。

培养方案对于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是:“较系统地了解有关音乐教育、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学生知识系统形成的保证。它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基础,为学生持续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该模块设置4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共240学时,占必修课总量的20%;选修课主要为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学生补充教育、心理理论知识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设置。学科内容在保证基础、前沿的前提下,删减部分过深、距实际过远的课程和内容,主要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知识,而不是笼统地罗列大块的理论知识。如,删除和简化了史学、教育哲学等内容,突出加强方法论部分,使学生学以致用。

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要而设置,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艺术修养和组织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共设置必修课12门,选修课10门。这一模块的课程内容分两个层面:一是表演艺术专业技能课,如钢琴、舞蹈、声乐、表演等;二是幼儿音乐表演教师专门的职业技能课,如:幼儿园综合表演教学法、幼儿园综合表演的组织与编排、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伴奏、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音乐表演幼儿教师工作实际,教学安排以实践为主,实践课时占54.4%。在选修课的设计上,根据学生专业背景不同,一方面尽量多开设不同门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将同一课程划分为不同层次,将提高层次作为选修课,使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例如:在选修课中设置了钢琴、声乐、舞蹈、绘画,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考级;另外,把学生合唱团、舞蹈团活动纳入选修课内容,使部分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在艺术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艺术水平;同时以课程形式固定课外活动,可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些学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演出和比赛,对于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沟通、谦让、宽容、自律等,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十分有利。

3、贯穿全学程、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构成,教学时数17周(不含军训),占必修课的24.64%。该模块均为实地训练,即在幼儿园一线观察或参加实际的保育、教育教学工作。

在不同阶段的实训教学中,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包括五个紧密相连的环节:

(1)第一、二学期,每周灵活安排一天时间(分散或集中),供学生到幼儿园观察幼儿,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了解幼儿园教养活动的不同环节,获得感性认识,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

(2)第一学年的暑期到幼儿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见习幼儿园教养活动,并参与部分活动,尝试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

(3)教育实习:第三学期,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实习保育和教学工作4周,参与幼儿园活动全过程。

(4)毕业实习:第四学期,综合实习,以幼儿教师身份在幼儿园实际工作5周,全方位体验教师角色和工作流程。

(5)毕业设计:第四学期,结合毕业实习,独立完成一个从制定教学方案到实施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体现其教学工作综合能力。

五、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具有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成为本领域的职业人才,因而特别强调系统而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实践(实训)模块”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实训,保证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养成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这一模块囊括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几个专门的实践环节,由军训、幼儿园观察与实践、教学实习、

该课程体系自2006年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多次进行“微调”,运行顺畅,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从毕业生就业和工作表现看,上述课程设计基本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较好地保证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学生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实现了由学生到教师的“零过渡”。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素养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认为:中华女子学院高职“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的毕业生一是“好用”——工作上手快,职业能力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有后劲”——肯用心,善动脑,能够进行一些教育教学研究,有较强的专业发展后劲。

六、结语

毕业生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说明,课程设置与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相结合的问题,实现了“教师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预期目的。然而,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在反复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不断修正才能形成的,由于该课程体系的实施为时尚短,毕业生人数不够多,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仍需较长时间来实践检验,更需要我们就教同仁不断完善。

[1]唐树伶,吕昕.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陈玉华.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8).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职业写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