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
2010-01-29吴昊明吕成果
方 菲,吴昊明,吕成果,沈 杰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上海 201800)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自 1843年开埠以来,与西方密切的通商交流和极强的包容度使上海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娱乐业、影视业、出版业也繁荣兴起。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全国各个省市积极发展被喻为“朝阳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各个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和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内容[1-3]。自 2005年 4月授牌第一批文化创意园区至今,上海已形成了 8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动漫、影视、网络、出版等各个文化产业类型。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过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纵观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不显现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国外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组织服务和规范与监管上。然而,目前关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关于其他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一样,多处于对其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尚缺乏对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的研究,既不利于准确把握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促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又不利于其他后进城市借鉴上海的经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以上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主线,研究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十分必要。
1.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主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区为基地,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产业为发展重点进行行业推进、人才集聚、社会整合。厉无畏和于雪梅认为,上海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5个特征: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改造旧厂房及仓库创立创意产业基地;利用旧厂区培育创意产业园区;依靠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开辟新区创立创意产业基地[4]。据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同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编写的《2010: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 3555.68亿元,实现增加值 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 9.5%,占上海生产总值的 5.63%,增幅比 GDP高出1.3个百分点”[5],成效显著。
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是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真正提升的,自主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M50、田子坊、8号桥等一批有品牌价值的创意园区是融合现实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上海创意产业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结合独特的海派文化进行技术革新。其他社会活动与文化市场的互动交融使文化创意产业向空间扩展发展。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2004年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04-2010)》也强调了激发创新能力和打击盗版的重要性。上海创意产业在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也注重品牌的国际化和高端化,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海创意之窗等展示平台促进了上海创意产业与全球的交流合作,转变了上海经济增长模式。2010年第六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结合本市现状,以世博为主题切入点,与世界各国同行业知名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推动了上海创业产业的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如今,上海创意园区已聚集了来自国内外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人才和企业。上海各高校与国内外相关资源联合办学,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为文化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使高端人才更是加速聚集。文化产业繁荣是上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是城市的标志符号。
2.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分析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富有转折、不断暴露问题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些研究者在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后认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将推动创意产业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采取了以保护上海老工业历史建筑为载体的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继 1997年产业结构的改变,市场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后,文化创意产业就处在一个自发积聚的发展阶段,一些艺术家和企业自发的聚集成为一个艺术聚集地,小范围的文化市场逐渐形成。2004年,第一个创意产业园区的授牌标志着政府开始从政策上引导市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制订了 2010年达到“百家创意园区”的目标,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全国都在大力倡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 2007年,上海市却突然宣布“冲百”目标暂停,并对 4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摘牌,对整个文化市场进行大力整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章规范约束文化市场。本文以这三个事件为三个时间结点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分成自发积聚与萌芽阶段,跃进式发展阶段和政府引导调控阶段,从政策分析视角出发,分析上海市政府政策对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控与影响。
2.1 自发积聚与萌芽阶段(1997-2005)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崛起与第一次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密切联系。创意产业所具有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征,是实现第二、三产业融合的特殊方式。为了转变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1997年上海市进行了重大的都市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都市型工业”新概念,2000年将“都市型工业”概念实质性启动,“确定了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6000平方公里的郊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布局。”[6]
上海工业园区重心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市区大批具有工业历史建筑的厂房闲置,大面积的场地和相对低廉的租金吸引了文化产业同类型公司入驻,发展新型现代产业中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加速实现文化产业的兴盛。这一阶段,文化市场多属自发集聚,发展规模较小,整个文化市场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
随着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对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上海市开始出台对文化产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条例法规,但是范围局限。单一国家所有制的事业型行业结构使文化事业的政府职能和文化产业的经济职能并不能达到平衡发展,政策所侧重的仍是文化事业的功能,如表1所示。
表 1 1995-2005年期间上海市颁布的部分政策文件
上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但是该阶段的创意产业多属自发集聚,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和影响力。伴随上海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文化创意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重视。政府针对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作出了规范化建议,1997年《文化部关于印发 <文化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的通知》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活力”的导向性意见,明确指出“东部沿海地区要向产业的高层次、规模化方向发展。”2004年 11月,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是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它的成立促进了上海创意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创意产业市场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颁布,为响应国家号召,上海市提出《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对文化体育事业投资,使更多资本注入文化市场,刺激了上海文化产业的繁荣增长。同年,上海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财税政策实施意见》中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明确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免征企业所得税”。有了政策的松绑和扶持,上海创意产业的提供了发展。
2.2 跃进式发展阶段 (2005-2007)
2005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产生了变化,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出台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并且列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门类。于是在全国掀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风潮。上海创意产业呈现发展趋势和优势为集群化的发展。集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源”和多元化的生态产业链条为一体将创意成果转化成为经营资源。为此,上海市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确保其迅速的发展。自 2005年 4月起,上海市政府批准了第一批创意产业园区。从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仓库的诞生开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据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2005-2007年,上海分四批成立了7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约 3000家左右企业入驻。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 549.4亿元,占当年全市 GDP的 6.0%(其中,研发设计创意 240.8亿元;文化传媒创意 49.4亿元;建筑设计创意 98.7亿元;咨询策划创意 136.8亿元;时尚消费创意 23.6亿元)。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74亿元,同比增长 22.8%,占全市 GDP的 6.5%。“创意经济之父”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曾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当前以 5%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创意产业出口国,而上海已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7]。
作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确定重点发展包含影视制作业、出版发行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等 8种文化产业门类;要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形成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8]。
根据国家“十一五”纲要的要求,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文化科技创意企业 (机构)认定办法 (试行)》、《上海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确定了包含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的上海市“十一五”创意产业五大类发展重点项目[9]。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适宜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四个中心”目标和“四个率先”要求,立足于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三大主题,确立了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目标、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发展重点措施。规划目标确立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水平三个方面,要求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达到增加值占全市 GDP 8%左右,培育若干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收入超 10亿元的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形成10-15万人的就业规模,形成 100个以上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 1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 10-20名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吸引和建成若干以全球创意产业权威机构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和服务平台[10]。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上海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宏观上的指导方向和建议,在政策层面上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支持,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使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呈现出了一个跃进式的发展。
2.3 政府引导调控阶段 (2007年以来)
就在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2007年市政府突然宣布对 4家管理混乱,产业导向偏离原规划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行摘牌,并宣布将暂缓对创意产业园区的“授牌”,在 2010年之前将不再对创意产业园区授牌,原定的百家创意产业园区的目标也将重新考虑。出现这么大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前一个时期创意产业的急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基本达到饱和状。政府给予创意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本来是为大力发展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提供优惠条件,但是却出现了一些钻空子的“乱象”。例如,一些创意园区打着办创意园区的旗号一边享受着政府的优惠政策一边高价租赁,当起了“二房东”,还有的干脆把创意园区改成了写字楼。有些创意园区由于规划不成熟,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根本跟不上,迟迟没有办法成功招商,园区内一直空空荡荡[11]。这种现象出现表明,政府在大力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建立一套系统而严厉的监管机制,对投机现象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商家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而钻了政策的空子。针对这种现象,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细化规范的政策加以调控,并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对上海市文化市场进行全面覆盖监管,使上海市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市场逐渐回归良性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 2009年以后,上海文化产业逐渐与科技进行融合衍生出了新型的产业,形成了全国首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基本完成了从文学到教育的特色产业聚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政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引导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推动文化创意形成新的高端产业形态。目前,全市建成首批 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2]。
2008年 2月,上海社科院上海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出炉《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上海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理论认识模糊”、“园区模式有误区”和“推进机制割裂”三大问题。政府在针对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市场管理表现在规划、实施、运作和监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此,上海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来规范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市场的运营 (见表 2)。针对文化市场的“乱象”,上海市政府根据文化部制定的《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印发《上海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进上海市创意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出台《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对优势文化行业和重点文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其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并购和重组。这些政策的出台,从产业方向、经济金融支持和高端产业的发展几个方面对文化市场和创意市场进行了规范,并为有较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提供了更加优惠、完善的金融支持,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高端业态。
2.4 存在的问题
自承办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柏林这三大创意中心城市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但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完 善的问题,特别是以下两个问题。
表 2 2007-2010年期间上海市颁布的部分政策文件
(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智能产权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除了 2010年 11月 29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完善法律法规,保护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之外,尚未出台关于发展智能产权的具体措施。国内外经验表明,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人获得投资收益,促进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要体现上海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同时更要与上海在未来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地位相适应[13]。因此,需要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上,不仅要将文化、科技与创意更加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还要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层面上,将本地文化、本国文化和各国文化有机融合,不断创造出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经历了自发聚集萌芽阶段、跃进式发展阶段和政府调控阶段三个阶段;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文化、科技与创意的逐步融合,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将会不断形成新的、高端产业形态,必将有力地促进上海乃至全国文化经济的大发展。
[1]陈洁民,尹秀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9-19.
[2]张艳润.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4):14-15.
[3]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5(2):85-87.
[4]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8):48-53.
[5]劳佳迪.沪文化产业增幅高出 GDP 1.3个百分点[N].新闻晚报,2010-08-06.
[6]谢耘耕.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现状与对策 [EB/OL].(2009-09-15)[2010-08-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2a 3310100 erjn.html.
[7]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8]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创新意业“十一五”发展规划[EB/OL].(2010-08-17)[2010-09-15]http://www.sida.org.cn/policy/policy/2010-08-17/407.h 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018/481417.html(2006-09-13)[2010-09-28].
[10]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EB/OL].(2010-08-17)[2010-09-26]http://www.sida.org.cn/policy/policy/2010-08-17/407.html,.
[11]何勇,李立,孙祥飞,王其明,董娟,张淑芳.城市创意产业园乱象[N].中国经营报,2008-03-10.
[1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11-24)[2010-10-08]http://www.ssfcn.com.
[13]王如忠.上海文化创意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10):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