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农业部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侧记
2010-01-26
推广新名词:
农民田间学校由农民学员组成,在作物整个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每周培训一次,每次半天时间。目的在于启发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通过实践与实验形式活动,使农民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农民将学到的原理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我一直为农业技术推而不广感到迷茫,但在这次培训班上我豁然开朗了: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我们惯用的推广方式方法不对头。”
“经过10天的学习,我转变了理念,以后要从农民需求调研出发,有的放矢开展培训。”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农业部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们的心声。3月9日至19日,来自河北、安徽、湖北等9省18县的45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开展此次培训?这些学员们又有哪些收获?记者对此次师资培训全过程进行了跟踪采访。
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创新推广方法是解决推广难的有效途径。”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处长朱岩告诉记者,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地头,更重要的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主角,以现场为课堂,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新方法。去年11月份第一期培训结束后,各地不断尝试这一新方法,反应不错。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田间学校首次由印度尼西亚实施,后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提倡下全球推广。
朱岩介绍说,目前,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民田间学校这种新方法尚不了解。此次培训,就是为配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探索农技推广方法改革与创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技能与综合素质,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户培养,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以期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民田间学校与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究竟有什么不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德海娓娓道来:在推广理念上,农民田间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改变了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传统形式;在培训方法上,以农民生产实际和需求为内容,采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农民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组合成具有共同求知心理和致富欲望的团队,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
观摩操练参与式学习乐趣多
“我们是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式来培养农民田间学校的师资。”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卢丙来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并委派该校产业发展培训部的“精兵强将”具体负责。而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基层农技员们来说,这个“课堂”确实处处透着不一样。
3月9日,简短的开班典礼后,班主任让学员们讨论制定《学习约定》,并组建学习团队。最终,“上课期间电话铃响罚50元”等5条学习约定,“甜蜜蜜组”、“中东组合”、“灰大狼组”、“春光扬帆农民乐组”等6个学习小组新鲜“出炉”。据介绍,小型分组是高度参与式学习的基本手段。
“不光学习形式有趣,学习内容更是实用。”河南省清丰县农技中心的马志超激动地说。王德海教授首先“把脉”当前农技推广的问题:与农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在时间精力上,农技员很少深入农村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在推广方法上,农技员有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没有认真调查农民需求;在推广效果上,缺乏农民评估和效果考核。这一分析让基层农技员们“茅塞顿开”。而北京市农业局科教处处长吴建繁所作的有关该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做法和效果的报告更是激发了学员们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怎样进行农民需求调研,参与式调研工具怎么应用,怎么开办农民田间学校……老师讲得认真,学员们也听得分外仔细。
农民田间学校到底啥模样?3月12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北京昌平区流村镇新建村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实地观摩。这是培训如何养殖柴鸡的学校,只见村民分成3个学习小组围坐一桌。辅导员采用可视化方式,利用大白纸展示要讨论的问题,村民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毫不怯场。
观摩后,安徽省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舒培培感触颇深:有的村民告诉我,他们刚开始学习时,不敢说也不会说,通过学习,不仅学到了技术,也敢说会说了,这充分显示了开办田间学校的成效。海南省海口市农民技术学校的侯鹏飞则认为,辅导员讲课有针对性,学员动脑多、印象深、学习效果好。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了有关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工具,农民需求调研到底怎么操作?3月14日,学员们顶风冒雪、兵分两路,前往“百合村”昌平区南口镇西李庄村和“苹果村”崔村镇真顺村,开展现场演练。半结构访谈法、头脑风暴法、问题树、问题收集表……学员们把学到的“十八般武艺”一一使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调研工具的使用方法,学员们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去,咱也这样做培训
“田间学校模式好,农民参与兴致高;学习技术练能力,农业增产又增效……”灰大狼组的一首小诗代表了全体学员们的心声。学员们纷纷说,“回去,咱也这样做培训”。
河南清丰的马志超打算围绕家乡的红白绿产业(辣椒、食用菌、花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并优先在科技示范村开展。海南省农业厅的许讦打算,回去后给领导做好汇报,并重点围绕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办好农民田间学校。
不过,学员们也有一些担心和疑虑。吉林省农委科教处的侯宇心说,虽然北京市的农民田间学校搞得有声有色,但大都是高效农业,吉林省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担心农民没有积极性来系统学习;湖南省平江县的黄秋成颇有压力,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技员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担心回去后能不能干好;而黑龙江省农技站的杜成福则建议农业部在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对此,北京市农民田间学校推广专家石尚柏指出,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要结合本地实际,不必“照搬照抄”,但农技员一定要切实转变理念,从农民需求出发,尊重农民的创造力。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产业发展培训部处长李永泉和班主任陈渝老师给大家鼓劲:各位学员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学校会进行跟踪指导,也建议学员多跟学校和老师们联系沟通。
在培训班结业式上,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副处长纪绍勤带来了好消息:农业部正在积极研究发布有关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文件,而去年在全国770个县启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培育示范户的经费,也可以用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他的话引来阵阵掌声,据了解,今年农业部还将举办三期同样的师资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的星火正呈现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