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教师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研究

2010-01-26谭建伟孙丽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专业课程职业

谭建伟,孙丽璐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400050)

近年来,许多高校已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其目的是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体系与职业锚定、职业胜任力的开发与完善等一系列纵向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虽然从高校教育体系方面的改革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了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存在的部分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应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理念、方式、途径等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也不能充分契合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参与主体是专职负责就业的部门和人员,而广大专业课程教师基本上并未有效地参与其中。因此,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支持和针对性指导,在现有整体教学环境及整体就业指导工作难以进行立竿见影改革的条件下,探讨专业课程教师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开创新的就业指导模式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问题提出

(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是由沙特列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结构取向理论和过程取向理论。

结构取向理论把生涯问题和决策看作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即在个人生活当中某一时刻所发生的事。强调选择什么以及将个人与环境相匹配。其主要代表性理论有弗兰克·帕森斯的“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类型理论”,安妮·罗伊的“职业选择理论”等

过程取向理论把生涯问题和决策看作是各种事件和选择在一生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随个人年龄增长变得日渐复杂。这类理论强调最先的选择,然后是指向某一目标的一系列事件或任务。其主要代表性理论有舒伯的“生活/生涯彩虹理论”,约翰·克郎伯兹的“职业认知发展理论”,埃德加·施恩的“职业锚理论”等。

近年来,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如约翰.D.克虏伯在《幸运绝非偶然》一书中就特别强调“有计划的偶发事件”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1]。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关研究

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也有一批教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赵辉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4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调查表明71%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同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据此,赵辉提出增强机构和人员专业性,提高职业生涯指导人性化等对策意见[2]。

高国平指出,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完善;二是就业指导专家缺乏,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不够专业且流动性强;三是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四是“短期促销”模式制约着“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的开展。高国平提出的对策意见包括: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活动,促进学生职业适应和自我塑造;开设生涯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通过开展生涯心理训练,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通过培训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教师,相对固定就业工作人员等[3]。

另外,吴秀霞在回顾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对现状进行透视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要做到全程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思路[4]。孙明等人在分析了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作用的具体做法,如面向所有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允许中断学习,去企业实践或就职,然后再继续学业,延期毕业等[5]。董丁戈等人则在分析了影响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若干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化的构想[6]。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中,尽管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各有侧重,但以上研究都提到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而在对策意见中,也都有诸如“增强机构和人员专业性”或“培训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教师”等针对性意见。

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有比较充分的体现。根据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机构—北京北森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统计,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经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400多所院校提供了一流的人才测评服务,有超过5000名在负责相关领域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参加了相关职业规划培训学习(即高校职业规划教学TTT认证),表明各级各类高校都越来越重视提高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TTT认证的教师将培训的相关内容引入到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日常就业指导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问题提出

尽管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首先是在阶段性方面,目前的职业生涯专业指导,大多是为高年级大学生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与社会的初步衔接,而职业生涯指导本身却是在更长的时间范畴中,以层次递进模式而进行序列式发展的,不但包括了高年级大学生与社会的衔接阶段,也包括低年级大学生在早期的自我锚定阶段和调整阶段、以及职业生涯早期的自我精确定位阶段和核心胜任力的纵深发展阶段等等。如果仅仅把职业生涯指导集中在高年级阶段,其本身的发展就不符合规律,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指导本身的信效度。

其次是在系统性方面,各高校所设置的不同专业的系统培养体系,其具体的培养路径和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以形成不同的专业胜任力而构建的,因此所需要的职业生涯指导,就是以差别化发展为前提,而笼统性的指导,虽然在技术层面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本身并未解决好构造差别化培养体系,以形成适合不同职业锚的胜任力体系这个根本问题。

最后是个体性问题,虽然各高校在近几年来,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职的职业生涯导师,但和庞大的学生规模相比,仍然是远未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因此,在指导形式和内容上,更多的是以单一的、短时间的授课方式着重强调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信息的知识普及,并未从了解个别学生的人格特征、职业倾向和个性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方案,从根本上实现指导本身的终极意义。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显然不能仅从提高职业生涯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入手,而调整或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构成才更应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我们知道,各高校的教师主体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由于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资讯,同时对专业学生也比较了解,因此专业课程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应该而且也能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做出独特的贡献,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主体。

二、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师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师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范畴之外的。即使是人力资源管理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其研究对象的专业课程老师,也很少真正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来,其他专业老师就更少涉足其中了。因此,研究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有必要先理清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的定位和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与专业课程教师作用[7]

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生涯规划步骤图

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为觉知与承诺阶段,一般出现在大学早期,此阶段的指导应集中在对职业生涯的初步介绍上,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普及时,以案例解读等方式开始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感性认知,使其愿意(承诺)花时间来规划自己的生涯。同时,强调学生应对职业生涯的长期性进行合理预期。

对自我的认识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和基础的部分之一,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认识自己的个人人格特质、个人兴趣、最看重的东西(价值取向)、个人核心竞争力(与众不同、可以赖以为生的技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主要应该依靠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方法,专业课程教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自身特点的意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核心专业能力对外在工作环境的认知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和基础的部分。这部分信息包括: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工作世界的宏观发展趋势、具体的职业信息(要求、条件、待遇等)、继续教育的选择,这个阶段应该是专业课程教师发挥作用最大的阶段,专业课程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对校内校外专业(职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优势,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作世界的情况。

决策阶段是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评估的阶段,具体内容包括:综合和评估信息(自我、工作世界)、目标设立与计划等。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教师一方面可以专业(职业)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决策,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自身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的优势,从人生规划、生活规划的高度帮助学生决策。

行动阶段是将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实的阶段,学生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个阶段通常是具体的求职过程。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教师要发挥自身对专业领域熟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专业角度的指导。

而再评估/成长阶段,则指职业生涯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一辈子来探索。进入工作世界后,也需要不断进行职业探索,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修正生涯规划。这个阶段通常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踏入职场。专业课程教师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一方面充实自己的专业(职业)资源,另外,也对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持续关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专业教学系统与专业课程教师地位

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实现是以教学作为手段的。从上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划分,我们不难看出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教师的作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素。

首先,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载体。具体来说,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只有课程的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学生才能找到专业学习与职业目标的结合,才能把专业学习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以专业课程学习为载体指导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即提高课程设置的专业独特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行动方案,并且由于目标和行动方案更明确使得学生执行起来的效果更好。课程设置的实用化,即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且重视实用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实用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能力匹配评估。增加有关职业机会方面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的职业机会,增强对职业机会的评估与把握。

其次,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高等学校教学的全部过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到课堂讲授、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全部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和实施,都是专业课程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从选择科研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到科研成果的总结和鉴定,都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或在专业课程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就是说,在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专业课程教师同样起着主导作用。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和学生接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只有在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完成个人能力匹配评估,进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

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显著,甚至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兴趣都会受到授课教师的影响。如果学生欣赏某位教师,往往会在其所教授课程上投入更大的兴趣和努力,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且增强在该领域发展的信心,从而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教师的能力和态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应用起来更加灵活。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包括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越了解,学生就越可能从教师那里获得专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增强对职业机会的评估。另外,教师本身是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专家,如果专业课程教师还能够掌握一定的职业咨询技能,那么学生就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能力匹配评估和职业机会评估的中肯意见,使评估更加准确。

三、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设计

(一)专业课程教师与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的分工与合作

提出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要否定或取代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工作,而是强调专业课程教师和专职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一般而言,从时间上讲,专职教师是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介入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伴随整个大学生涯;专业课程教师一般是从二年级以后才开始介入的,在三、四年级进入高峰期。因此,从时间的角度上讲,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以专职教师为主,高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

专职教师的职业指导是以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的,主要内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生个性、技能、价值观与职业匹配等,再辅之求职、面试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等技能训练,相对而言,缺乏专业针对性。而专业课程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内容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课程教师自身掌控的专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具有不同专业素养的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能评估、专业发展前景预测、职业匹配等职业生涯指导。因此,从指导内容的角度上讲,普适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应该以专职教师为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应该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

(二)为专业课程教师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学对专业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尚的师德,还要求教师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技能,做到因材施教,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领域资源和职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辅导。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加之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那种认为专业课程教师自然具备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要求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专业课程教师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三)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激励机制

专业课程教师具备职业生涯指导的条件和相关知识还只是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条件,要想专业课程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还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鼓励和保障措施,如设立专业课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绩效基金、核算相应工作量、职业生涯专业课程教师导师津贴制等,充分调动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正确指导下树立职业目标,把准职业发展方向。

(四)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考核机制

由于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可以将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纳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内容范围,完善相应考核机制。

高校可以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增加以下内容:为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职业情况;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把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融入教学内容中等。更重要的是,要对专业课程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甚至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环节,强化专业课程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识,规范专业课程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行为。

四、结论

专业课程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体,与学生有着长期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都可以给予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持续到大学生毕业以后。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阶段发挥出专业课程教师的作用,并且强调专业教学系统与专业课程教师地位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并在专业课程教师指导下使大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当然要使专业课程教师更好地参与职业生涯指导,一方面要注意专业课程教师与职业生涯专职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激励机制,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考核机制,使广大专业课程教师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来。

[1]约翰.D.克虏伯,AIS.列文.幸运绝非偶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3.

[2]赵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8):11-13.

[3]高国平.试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及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9):165-166.

[4]吴秀霞.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历程与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86-89.

[5]孙明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教学体制改革[J].科学教育,2005,(2):50-52.

[6]董丁戈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43-45.57.

[7]钟谷兰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9.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专业课程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职业写作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爱的职业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