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学术腐败的存活空间

2010-01-25

环球时报 2010-01-25
关键词:发表文章排名榜教育部

胡培兆

就目前社会科学界的学风而言,笔者认为,有空前好空前坏的两面。空前好的一面是指学术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新局面,说了许多真话新话,出了不少优秀成果;坏的一面也空前严重,有那么一些利欲熏心、不学无术者滥竽儒林,于是就有许多文化垃圾,还不时惊爆出一些学术腐败的丑闻。毋庸置疑,这是需要解决的。

学术腐败作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既有个人品质可责,也有环境管理可咎。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必须双管齐下,而当前重点应放在学术环境的肃整治理上,消除这些丑恶现象的存活空间。其中,高校又应首当其冲。

现在,各大学非常看重社会传媒的各类排名榜,它们实际已成了铁棍般的指挥棒。排名次序要争,在博士学位授予点、重点学科、课题经费、科研成果、获奖项、人才引进等等方面,更是左右攀比,争得不可开交,为此还自行制定各种土政策强化对师生的数量管理。如晋升教授、申请博导需要发表何种级别的文章、带一名研究生导师须给学生资助多少经费等都有硬指标;规定研究生必须发表文章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对能争得荣誉者给予配套奖励,如在顶级刊物上发一篇文章有的给高达10万元的奖励。这样鞭打“激励”固然能收到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也难免有“逼良为娼”的副作用,为发文章、评奖等“各显神通”,逼着人们八方联络,四处公关,流弊也就丛生。有些学校对家丑讳莫如深,倾向内部消化,甚至充当保护伞。

这些情况上面是了解的,可能为保护各校“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便强行干预,因此有“山上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状况和社会怨校骂部的尴尬。其实,古今中外,科学上的重大创新都是智者忘我卓绝钻研的结果,社会价值的导向高于市场价值的利诱。因此,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合理干预就十分必要。如国家学位管理条例没有规定研究生答辩前必须发表文章,教育部负责领导也明确表示研究生发表文章应当鼓励,但不应作为必要条件。既是如此,就应该制止高校对研究生的过分要求,免得每年数十万研究生掏腰包去买版面强为敷衍,否则就应该承担宏观管理不力的责任。对各类炒作性的高校排名榜,教育部也应有个态度,建议可公开宣布不作为教育部评价高校水平的主要参考,以减轻高校压力。

知识分子都是知书识理的,凡涉身学术腐败者,都有舞弊故意,应当严惩不贷。学风不正,学术腐败不除,有碍科学现代化发展,遗患无穷。国外大学视学术造假、抄袭为不齿。我们应像2009年韩国对首尔大学干细胞专家黄禹锡教授的学术造假进行刑事判决以儆效尤那样,下硬手惩治严重学术腐败者。抄袭剽窃属侵犯知识产权,拿政府课题费搞学术造假属诈骗,都应严厉查处。如果各级真能动真格,做到对学术腐败的微观主体“零容忍”,又能在宏观管理客体上对其坚守“零空间”,学术腐败就能从根本上受到抑制。▲(作者是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学部召集人。)

猜你喜欢

发表文章排名榜教育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世界拳击最新排名榜
国内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德媒:伪科学期刊已泛滥成灾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英国:学校排行榜受抵制
股神榜
浙江省各地级市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