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援海地,中美各自展示软实力

2010-01-25

环球时报 2010-01-25
关键词:降半旗救援队维和

王达三

海地大地震一直揪动着全球亿万人的心。毫无疑问,世界各国不分种族、疆域、宗教,甚至不计历史恩怨地人道救援海地,主观上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客观上也展示了不同国家的人道救援能力以及软实力。其中,中美两大国的表现可谓是平分秋色、各有长短,值得比较与反思。

中国救援海地的情势显然十分微妙与复杂,因为中国与海地并无正式外交关系,而且海地位于美国的“后院”。中国表现抢眼,难免带来与台湾争夺“外交”地盘和插足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猜疑。然而,中国在经历汶川震难且受到过众多国际人道救援之后,自是对海地震难有着更多的感受与同情,紧急救援海地自在情理之中。

就整个救援过程而言,中国的表现足可称道。首先,8名维和人员不幸遇难让国人救援海地的决心更为坚定,继有4名维和人员奔赴海地,展现了前赴后继的精神;其次,第一时间启动国际人道灾难救援机制,救援队是最早抵达和展开工作的队伍之一;第三,积极的资金与财物援助,不仅政府连续出手,并有国内民众和企业法人自发募捐。最后,国内民间社团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奔走于多个政府部门希望前往海地救灾。总之,中国在这次海地救援中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美国无疑是救援海地的重要角色。美国第82空降师的100名先遣队员最早赶到并迅速整饬了损坏严重的太子港机场,保证各国救援队飞机的顺利降落。美国充分发挥其硬实力的优势,像短时间内派出1.5万军人维持治安和参与救援、一艘航母充当临时机场以及十数艘其他军舰担负物资运输、通信指挥、医疗救助等任务,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所力不能及的。

正因美国派遣的军队过于庞大,引起了外界对美国军事占领海地的怀疑与警惕。同时,美军占据机场且优先运输美国侨民更是遭到了不少国家和组织的批评。若是在救援中夹杂私心的话,自然让救援的效果大打折扣。

与美国受到的批评相比,“中国救援队只救中国人”的谣言则是别有用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也提醒我们今后的国际人道救援活动必须做到更加周密仔细。比如,事先把救援队分成两组或数组分头救人,可能避免类似别有用心的攻击。如果中国的国际救援活动能开通民间渠道的话,或许效果更好。

国际人道灾难救援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国家展示国家形象和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大舞台。在援救海地的过程中,中国在反应速度上抢占了先机,但在综合救灾和保障能力等方面与美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或许,组建专业人道救援部队,应成为中国继派出维和人员之后的第二支进入他国的军事力量。

此外,与直接救援相比,国际间的哀悼礼仪在重大灾难时同样不可或缺。2008年汶川震难时,秘鲁、孟加拉国、科摩罗、佛得角4国先后为中国死难者特设了国家哀悼日并降半旗致哀,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也曾亲自到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吊唁,这些都使中国人深受感动并永远感怀。目前海地的死难人数已经超出汶川震难中的死亡人数。在此,呼吁中国政府为海地震灾死难者特设国家哀悼日并降半旗致哀,并利用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身份,推动世界各国一并如是!▲ (作者是北京学者。)

猜你喜欢

降半旗救援队维和
向维和英雄致敬
海外维和
海外维和步步惊心
国旗为谁而降
美争议是否为天后降半旗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