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波群时限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0-01-25杜振兰王其军
杜振兰,王其军,李 丽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心内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心力衰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医药治疗可以使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经常由于患者不可预料的猝死而终止。因此心力衰竭的治疗强调早期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治疗。在众多的心衰预后预测指标中,心电图操作简便,快速无创,可以用于心衰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QRS波群时限、QT离散度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关系,进一步探讨QRS波群时限延长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98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6±7.9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2个月,平均病程35.6±68.4天。入选病例的心功能分级标准依据NYHA分级为Ⅱ~Ⅳ级,心衰患者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等。
1.2检查项目
所有入选病例自主心律时,均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收集心电图资料。
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的9130P标准12 导联体表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 mm/s,刻度0.1 mV/mm),由同1名技术员对所有病例记录心电图资料并进行数据测量,QRS时限从12导联中QRS波群最早的点测到最晚的点。
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MIC-12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以上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由同1名技术员对所有病例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并统计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追踪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即住院期间20天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
1.3病例分组
1.3.1依据NYHA分级将入选的98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3组:
A组:NYHA分级为Ⅱ级,收入病例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6±8.2岁。
B组:NYHA分级为Ⅲ级,收入病例4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7±7.8岁。
C组:NYHA分级为Ⅳ级,收入病例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7±5.1岁。
1.3.2依据有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将入选的98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2组:
D组: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发生,收入病例4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1.8±9.3岁。
E组:有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收入病例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3.6±10.6岁。
1.4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各分组间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A组、B组、C组的QRS波群时限、QTd值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发生率见表1。
表1 NYHA分级时QRS波群时限、QTd、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发生率
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P<0.05。
结果显示:(1)A组与B组、C组各组间两两比较的QRS波群时限差别有显著意义(P均<0.01);(2)与A组比较, B组的QTd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大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大,QRS波群时限和QTd值增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
2.2有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的QRS波群时限、QTd值见表2。
表2 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与QRS波群时限及QTd
注:与D组比较,*P<0.01。
结果显示:与D组比较,E组的QRS波群时限、QTd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相对于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的慢性心衰患者,有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的慢性心衰患者的QRS波群时限和QTd值明显增大。
3 讨 论
QRS波群时限可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除极时间,QRS波群时限延长提示心室除极不均一性增加,QT间期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差异,QTd增大提示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QRS波群时限延长在慢性心衰患者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在14%~47%之间,一般认为接近30%[1]。恶性心律失常通常是指心脏病患者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脏节律紊乱,极大影响心脏正常搏动和泵血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因全身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导致死亡。
QRS波群为整个心室除极的综合波,其时限的延长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QRS时限延长,通常伴有基础心脏病变,可能与病人年龄较大,多合并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引发严重心肌缺血、损伤有关[2]。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并非完全同步,因而产生了心肌细胞不应期的不均一性,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即QTd。QTd为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是一个反映心室兴奋恢复的不同步性或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的概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功能减退、室壁张力增加、心肌长期的缺血、缺氧会对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以及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产生影响。既往研究[3]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QRS波时限和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QRS波群时限明显增加,QTd亦显著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几率都明显增大;而且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的患者QRS波群时限、QTd也明显增大,进一步说明QRS波群时限增加、QTd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QRS波群时限的延长和QTd的增大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以用于心衰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已有研究证实[4],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但QRS波群时限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是否与QTd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1] 赵兰婷,张萍,李学斌,等.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3):16-19.
[2] Shenkman HJ, PampatiV, KhandelwalAK, et al.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QRS duration: establishing p rognosis study[J].Chest,2002, 122: 528-530.
[3] 魏妤,顼志敏,等.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RS时限延长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04,39 (6)∶23-24.
[4] 刘卓华.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