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西亚球队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0-01-25吴昌权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外线前场内线

吴昌权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前言

2009年8月16日,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决赛,中国男篮在姚明缺席本届比赛的情况下以52:70不敌卫冕冠军伊朗队,屈居亚军。中国队在比赛中创造了参加亚锦赛以来最糟糕的四项纪录:单节最低得分(首节10分)、半场最低得分(半场25分)、最大输球分差(18分)、第一次在主场丢冠军。有人把这场比赛喻为中国男篮自1975年参加亚锦赛以来最耻辱的一场失利。中国男篮还沉浸在奥运会第八名的喜悦中的时候,亚洲霸主的地位已经受到了西亚国家的冲击。本文选取本届比赛中最能体现西亚篮球风格的三支球队为代表,从进攻能力方面对无姚的中国队进行分析比较,剖析此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找出无姚时与对手的优势、差距和不足,以此为中国男子篮球队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帮助中国男篮尽快摆脱过分依赖姚明及高大内线为主攻渠道的传统打法,稳固亚洲地位的同时,放眼世界,融合到当今世界篮球发展的主流中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25届亚锦赛中国队与伊朗、黎巴嫩、约旦的3场比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查阅了有关中国男篮与西亚球队比赛的网站资料。

1.2.2 专家咨询法

根据中国国家男篮和西亚男篮球队风格,咨询专家对进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指标分类,使之较符合研究的目的。

1.2.3 观察统计法

反复观看第25届亚锦赛中国队全部比赛视频,并对与西亚强队3场比赛的技战术指标和技术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3场比赛中中国男篮与对手的15项技术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队与对手场均进攻技术指标的数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15项技术统计中,中国队除罚球命中率、内线强攻及内线得分还对西亚球队保持较大的优势外,其它13项指标中有7项与对手差异已经不明显,而在前场篮板、掩护、突破等6项指标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对手。

表1 中国男篮与对手的场均进攻技术统计

表2 中国队与对手命中率、投篮次数、得分情况等的比较

2.2 综合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

对表1所列数据作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表2,可以看出,中国队与对手相比,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差异不明显,而在中锋强攻次数和中锋强攻得分两项指标中,中国队相比西亚球队有较大的优势,但在高位掩护、突分次数及突破得分上远远不敌对手,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表现差异不明显的个别指标通过表3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队4项指标均为倒数一二位,总体上相对对手不但毫无优势,甚至在与伊朗的比赛中,4项指标差距明显:前场篮板仅及伊朗和黎巴嫩的1/3,二次进攻还不及伊朗的1/3。

表3 中国队与对手部分进攻技术指标对比排名

2.3 综合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2.3.1 内线强攻对比分析

篮球比赛中内线攻击的强弱是衡量一个球队整体进攻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它也是体现队员个人攻击能力的重要标志。内线强攻属于内线攻击的一个方面,[1]表4可以得知,中国队内线强攻得分居四队第一,场均22分,占全队得分的31%,相对西亚球队有较大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建立在易建联与王治郅的身高和技术优势上,一是两人以平均2.13M的身高位列所有球队内线之首;二是两人在成长过程中均兼过前锋与中锋,且二人均有多年NBA训练与比赛的经历,个人技术比较全面,在比赛中能里能外,既有前锋的外围投篮与持球突破,又有中锋的篮下强攻技术,这也是中国队本届比赛中所信赖和依赖的得分点。

表4 中国队与对手内线进攻情况的比较

2.3.2 进攻战术配合对比分析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为了创造攻击机会,合理运用技术而组成的配合方法。主要的配合方法有: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2]掩护配合是进攻队员选择正确的位置,用自己的身体以合理的技术动作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藉以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3],本届比赛中,西亚球队用得最多的掩护是高位掩护,原因就在于试图通过本队中锋的高位掩护,以达到调动中国队内线防守从而为突破减轻篮下防守压力的意图,表2得知,中国队中锋的高位掩护与对手中锋的高位掩护存在显著性差异,录像显示,这种掩护后的突破对中国队的防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表4所示,在突破次数及突破得分上,三队突破中国队防线得分分别占全队得分的38%、26.5%、40%,通过录像分析,对手所以敢于这样做的原因除了队员突破能力较强外,频繁利用其中锋的高位掩护,从而调出中国队内线的防守高度,适时坚决突破也是一种不错的战术思想。反观中国队的突破,两个指标均倒数第一,主要原因是中国队后卫及前锋队员个人突破能力一般,加上对方严密的贴身、紧逼、防守,使他们思想上毫无主张,缩手缩脚,丧失了自信,于是产生了对惯常采用的内线强攻战术的依赖。

2.3.3 前场篮板及二次进攻的对比分析

前场篮板球是二次进攻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可以增加本队的进攻次数和成功率,还能有效地减少对方发动快攻的机会,并且进攻篮板球的多少也是拼抢凶悍、作风顽强的一种重要体现。[4]通过表3、表5可以看出,中国队无论内线还是外线,身高均高于对手5-10cm,但前场篮板垫底,且只及伊朗和黎巴嫩的1/3,前场篮板球主要靠内线借助身高优势而获得,通过录像分析,王治郅由于年龄和体能原因导致连续起跳及快速启动的能力不强,易建联在进攻时往往又采用中距离或后撤步投篮,使内线高度获得篮板的优势尽失,同时,如表6所示,中国队外线队员冲抢篮板的意识和能力还很欠缺,录像显示,在本方队员投篮后,外线队员大多只是原地观望,很少能做到提前并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同时积极摆脱防守的阻截,快速移动冲抢篮板球,相反,对手后卫及前锋却能获得占本方60%以上的前场篮板数;在二次进攻得分上,中国队场均5.3分,占全队得分的7.5%,而伊朗队却得了18分,占全队得分的25.7%,中国队列四队倒数第一,得分比例不及伊朗1/3。除去前场篮板较少的因素外,中国队的二次进攻成功率也不高,原因在于在获得二次进攻的机会时缺乏足够的准备及应变能力,需要重新调整展开进攻,不能在第一时间趁对方立足未稳时发动进攻,导致二次进攻突然性不够,成功率不高。

表5 中国队与对手上场队员各位置平均身高比较

表6 中国队与对手各位置获得前场篮板比较

表7 中国队与对手各位置场均得分比较

2.3.4 各位置进攻能力比较分析

现代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意义上的位置分工日趋模糊,中锋、大前锋、小前锋、攻击后卫、组织后卫已没有绝对的位置区别[5],但中国乃至亚洲的篮球水平相对较低,场上队员间位置还处于分工合作的起步阶段。

表7可知,中国队中锋场均得分39分,占全队得分总数的54.9%,前锋场均得分21.3,占全队得分总数的30%,而后卫场均得分14.5,占全队得分总数的14.5%,而西亚球队,中锋场均得分仅10分,占平均得分总数的13.6%,前锋场均得分24,占平均得分总数的32.5%,后卫却场均得分39,占平均得分总数的53.8%,数据表明,中国队在战略上主要还是依靠中锋,战术单一,进攻点少且缺少变化,遇到篮下的强力防守或个人发挥失常的情况时,往往得不到其他位置的队友支援,其个人的发挥常常决定着集体的命运,如本届对阵伊朗的比赛中,易建联中投没有手感,伊朗中锋哈达迪甚至作出任其中投的手势,但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多数的球仍然交到易的手里,然后每个人都如看客一样不作任何动作给予支持,这一缺点最终葬送了中国队,而西亚球队明朗的战略思想及后卫强悍的攻击能力也在比赛中得以完美体现。

3 建议

3.1 注重外线队员强悍的个人进攻技能及比赛作风的培养

随着当代篮球竞赛攻防的不断演变,在防守方面,区域不断扩大,外线持球运动员即使处于距球篮较远的位置也会受到严密盯防,这对外线球员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具备极强的突破能力,往往能为自己和队友创造良好的攻击机会,使全队获得比赛的主动权。中国队外线队员突破能力弱,遇到顽强防守时就会出现投篮不稳定、失误多等情况,都需要在今后的选才及训练中加强并改进。

3.2 提高外线队员前场篮板的冲抢意识和能力

现代篮球场上篮下的对抗越来越激烈,队员在场的位置也越来越模糊,仅仅依靠分工让内线高度争夺前场篮板已经不能顺应比赛的需要,对前场篮板的争夺也就越来越激烈。中国队外线队员在思想和技术上都缺乏对前场篮板的争夺,进攻之后的观望已经成为中国队外线球员普遍的一种垢病。

3.3 强化各位置队员个人的身体对抗能力

现代篮球比赛中,任何时候的防守都在采用贴身紧逼,贴身紧逼作为最具攻击性、压迫性的防守正不断考验着球队的个人进攻技术,而各种进攻技术的发挥是以个人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为前提的,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因此必须加强队员的身体素质,提高对抗能力,培养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发挥技战术的能力和积极的拼抢意识,只有这样,个人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发挥才能稳定。

3.4 保持内线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强中锋灵活多变的战术素养

无姚的中国队,内线在身高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差异已越来越小,这就要求中锋在具备进攻和防守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个人战术素养,做到内外结合,特别是在遇到对方内线强大时,死扛硬拼还不如多考虑利用中锋策应、高位掩护等战术牵扯对方内线,为外线球员创造更多的突破和投篮机会。

3.5 培养球队核心人物,锻造球队过硬的意志品质

球队核心人物的作用在篮球比赛中已有定论,中国队缺少核心人物和关键先生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在NBA久经战阵的易建联、王治郅,还是在CBA中时常发飙的刘炜、朱芳雨,都不能胜任这一重任,除去个人能力强弱关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球员普遍属“温柔型”,这一共性对竞技运动所要求的发挥最大潜能所需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培养球队核心人物和彪悍作风,必须是在以培养球员共性的基础上重视培养球员的个性,方能形成球队过硬的心理品质和自信、彪悍的比赛作风。

3.6 加强交流,积累大赛经验

鼓励中国运动员去NBA或者欧洲高水平的联赛效力,鼓励教练员出国进修,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国家队要多参加高水平、强对抗的比赛,特别是要多与欧美强队交流学习。

[1] 滕朝阳,李广生,王正丰篮球比赛内线攻击的主要形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62-64

[2] 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4.

[3] 孙民治,刘玉林,李杰凯,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8.

[4] 刘小明.近4届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能力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12-16,

[5] 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6.

[6] 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EB/OL].http://sports.sina.com.cn/z/abc2009/,2009-08-22.

[7] 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比赛视频[EB/OL].http://video.baidu.com/v?word=%B5%DA25%BD%EC%D1%C7%BD%F5%C8%FC%D6%D0%B9%FA&=%B0%D9%B6%C8%CB%D1%CB%F7&tn=360se_1_dg,2009-08-25.

猜你喜欢

外线前场内线
胎儿透明隔腔内线样高回声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三人制篮球进攻落位形式及其配合方法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左利手运动员在水球比赛阵地进攻战术中的作用
内线消息常坑人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中国男篮与对手外线队员得分能力的对比研究①——以第30届奥运会比赛为例
外线出击 挺进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