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明精髓之希腊神话

2010-01-22王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命题

王勇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西方文明精髓之希腊神话

王勇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希腊神话对西方文明为什么重要并不是人人知道的问题。本文从希腊神话的构成,分类入手,通过展示希腊神话故事提出的各类命题,讨论了希腊神话在揭示人类生命,生活,社会本质方面的作用,说明了其在反映西方人的集体意识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希腊神话;命题;集体意识

当代西方文明来自于两大源泉:圣经和希腊神话。由于宗教传播的原因,人们对圣经的了解多一些,对希腊神话的了解相对要少得多。

古希腊文明主要用来指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存在于上达柯林斯(Corinth),下抵爱琴海岛屿,东起特洛伊,西至西班牙的广袤的大地上的文化:从迈西里文化到古希腊文化。

这些文化主要内容有古希腊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乃至国家体制和治国方略。其中,被后代接受得最为全面的,阅读最为广泛,教益最为深远,收益最为巨大的无疑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神话。

提到古希腊神话,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荷马史诗:特罗伊和奥德赛(Iliad and Odyssey)。其实,希腊神话还包括很多其他重要作品:比如:

相对于中国神话而言,希腊神话保存得更为完整。因此将其分类也要方便一些。

按其框架,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创世故事(开创天地),神的故事(诸神的功能、彼此关系等),英雄的故事(国王的作用和家族部落谱系)和战争故事。

按其类别,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解释名称来源的故事(爱琴海的来历,桂树的来历,向日葵的来历等)和解释事物来历的故事(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供神要烧香,为什么宙斯的神鹰吃的是普罗米修斯的肝而不是其它器官,为什么只有射中阿克里斯的脚后跟才能杀死他,为什么人类心中总有希望等)。

知道希腊神话的人很多,知道它重要性的人也很多,但知道它为什么重要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读希腊神话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他们读了故事,却弄不懂故事里的事是什么意思。要明白其中的奥秘其关键在于要把希腊神话故事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而且还要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隐喻”。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文学的隐喻性在圣经和希腊神话这类寓言文学故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试举一例说明。宙斯本为万神之神,通晓天下一切事情,但唯独不知自己的未来。当他得知自己的未来只为普罗米修斯所知晓后,找了一个借口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每天派自己的神鹰去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以威胁他的生命来逼迫他说出他所掌握的秘密。然而,普罗米修斯知道的事情太多,也并不清楚哪一件会影响宙斯的未来。俩人在对峙了很久后,宙斯决定派自己的儿子赫拉克里斯去解放他。同时,宙斯也给普罗米修斯提了个条件,就是要普罗米修斯用锁他的锁链锻造一枚戒子戴在中指上,表示自己永远是宙斯的囚徒。那么这个故事的隐喻是什么呢?它讲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类迄今没能破解的问题:即囚禁与自由的命题—囚禁中的自由或自由中的囚禁。著名俄罗斯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三色”中的《蓝色》一片就是这个主题。对这个主题的认同可以让我们懂得,为什么美国南北战争后,那么多的黑人不愿意离开自己原来的主人;为什么香港回归前有人要移民海外而不愿回国当自由人,为什么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那个监狱图书管理员刑满获释时不愿意离开监狱,而在离开监狱,获得自由后不久就自杀的悲剧。希腊神话中的这个故事对这个命题的解释是人性中有向往自由的愿望,同时也有依赖囚禁的倾向。

因此,如果有人读不懂神话故事,那是因为他仅仅只是在读故事。而不是在读文学。

另一个大家都知道而又不太知道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支柱之一——人类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实际上描述的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恋母情结原本指三到五岁的男孩对父亲的排斥和对母亲的依恋。在正常情况下,男孩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一般都能摆脱这一心理困境。但如果在此阶段发生了什么事而导致某个男孩摆脱不了这个心理困境,如果这种心理困境伴随他进入成年,这种心理困境就会成为心理疾病,个人问题可能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作家都以此为命题创作了不朽的名著,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恋父情结)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有关人类本性的命题是很多的。古希腊诗人萨福(Sophocles)的著名希腊悲剧安提哥尼(Antigone)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理智和情感的纠结。

俄狄浦斯王与他的母亲妻子有四个孩子,两头是女儿,中间是两个儿子。俄狄浦斯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的事实真相大白以后,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根据他事前对杀死国王拉伊俄斯(Laius)凶手的诅咒,他弃国离家,自我流放国外。大女儿(Ismene)面对这种情景不知如何是好,两个儿子却为王位相互争斗,只有小女儿安提哥尼(Antigone)陪伴着眼瞎的父亲四处流浪。

1.语料库能够提供典型、有代表性并且经过权威校勘的敦煌文献纯文本语料,从而为中古汉语的语言学研究提供真实鲜活的语言实例。

为了避免为王位而流血,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厄特俄克勒斯和波吕利克斯(Eteocles and Polynices)决定轮流做迪拜城国王,一年一轮换。第一年过去了,大儿子厄特俄克勒斯(Eteocles)却拒绝交出王位。于是吕利克斯Polynices邀请了另外六个国家的国王和他一道来攻打迪拜城。两军对垒时刻,为避免无辜人的牺牲,两兄弟决定以决斗的方式解决王位归属。结果,两人在决斗中彼此同时被对方刺中,双双身亡。这就是“七雄战迪拜”(Seven against Thebes)的故事。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去叹息命运,甚至很多摘选故事的人也以为故事已经完结。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只是另外一个重大命题的引子,这个命题就是理智和情感的矛盾。

由于两个王位继承人都已身亡,他们的舅舅克利翁(Creon)当上了国王。克利翁登上王位后颁布的第一项国王令就是厚葬厄特俄克勒斯,暴尸吕利克斯。其理由是厄特俄克勒斯是为保卫国家而死,而吕利克斯带领他国军队攻打自己国家已沦为叛国贼。

安提哥尼不顾国王的法令,用自己的双手,一捧土一捧土地将哥哥波吕利克斯埋葬了。由于她违反了法令,国王克利翁将她打入死牢,在狱中她自杀身亡。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循什么法则——人制定的法则还是自然的法则。人定的法则是理智的结果,自然的法则是情感的必然。按照人定的法则吕利克斯必须暴尸野外喂狗,而按照无论什么人死后都必须被埋葬的自然法则,吕利克斯必须得到安葬。

这种理智和情感的不可调和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名叫哈克贝利芬的白人男孩在如何处理他的黑人同伴吉姆问题上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中成长的故事,而成为描写这一冲突的典型代表。

人的知识和智慧是如何获取的,希腊神话也有独特的解释。

提瑞西阿斯(Tiresias)是阿波罗神庙的祭师、预言家,是希腊神话中最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根据希腊神话故事,在他获得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有两个事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他被弄瞎了双眼,二是他经历过七年的女性生活。这两件事使他获得了知晓一切和预言一切的能力。

第二件事的影响就大得多了。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在她的“To the Lighthouse”和“Mrs.Dalloway”等小说中提出了双性同体(androgyny)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最完美形态应为双性同体,即一个人的人性要想完美,就应该即承但男性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女性的社会责任。而这一理论的神话原型就是源自于提瑞西阿斯的故事。

死亡和再生也是一个人类的重大命题。这个命题在希腊神话中也有其原型。

2003年,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风靡全球。该小说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为一体,在文学界、符号学界、特别是宗教界引起巨大反响。梵蒂冈公开呼吁全球逾十亿信徒天主教徒站起来抵制它;虽然也有教廷官员赞美它是花哨的虚构作品,但更多人担心代代相传下来的天主教会被它毁掉。在这儿,我们不讨论《达芬奇密码》的故事情节,只谈谈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罗伯特·兰登。

罗伯特·兰登是丹·布朗系列作品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在丹·布朗的笔下,罗伯特·兰登是一个知识渊博、机智勇敢、睿智而不迂腐的一个现代知识型骑士。他唯一的一个弱点就是他害怕呆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其原因是因为他小时候曾掉进一口井里,差一点被淹死。从神话的角度而言,这次事故就是他一切优秀品质的来源。换句话说,经过这次事件,罗伯特·兰登经历了一次重生(twice-born)。在神话中,英雄人物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中有宙斯(Zeus)、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俄狄浦斯(Oedipus)、杰森(Jason)、赫拉克勒斯(Heracles)等;圣经中有耶稣、摩西;中国神话中唐玄奘、哪吒,甚至还有文学作品中的包公和岳飞等。

英雄人物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重生,引发了后来者对他们生命模式的研究。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一生大致算起来有九个事件,(1)其父母应为国王和王后或有相当地位的人;(2)出生时有一个威胁其生命的预言;(3)出生后即遭遗弃;(4)被养父母抚养成人(5)没有儿时记录,第二次出现即为成人;(6)杀死父亲或相当于父亲的人;(7)娶王后或公主为妻;(8)成为国王;(9)死亡成为秘密。对英雄人物的生命模型的研究导致了弗拉基米尔·雅克夫列维奇·普罗普对传奇故事模式的研究,促成了他的《故事形态学》的问世,从而引发了文学批评方法论的革命。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保留了大量从先民那里遗留下来的各种经验的“原型”,它们作为潜伏于心理深层的内在力量,总会显现于后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借助这些理论和成果,可以认为,一个民族的神话保存着一个民族意识的原型意象,后世文字总脱不开这种民族的原型意象或集体无意识。希腊神话的存在,以及它与整个西方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它就是整个西方文化的“经验原型”,是潜伏于西方人心理深层的内在力量,这便是希腊神话成为西方文明精髓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也是人们理解西方文明,西方文化的关键因素。

[1]俞樾.七侠五义[M].北京:中国出版社.1988.

[2]吴承恩.西游记[N].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3]邓广明.岳飞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Lord Raglan.The Hero:A Study in Tradition,Myth,and Drama[M].NewYork:Vintage Books,1956.

[5]Michael Grant.Myth of the Greeks and Romans[M].New York:The NewAmerican Library,1964.

I106

A

1009-2277(2010)06-0089-03

2010-10-25

王勇,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应用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校:徐晓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命题
我喜欢自己命题
我的书屋,我的梦1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解放普罗米修斯:为法哲学而奋斗(面对面法律教育)
2011年“秋季擂台”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