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国家安全
2010-01-22张所续
张所续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矿产资源泛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0余种。由于各国矿产资源禀赋差异,或多或少的存在矿产资源不足、制约本国经济发展的问题。矿产资源储备,指为保障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由国家实施对具有较强供应脆弱性的战略矿产和急缺矿产所进行的储备。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二是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对战争的影响,阐述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建议。
1 概述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人类一直忧虑资源枯竭的问题,始终在评估和研究矿产资源的可供性问题。矿产资源的供应中断,可危及一个国家的国防体系和经济体系。
尽管从世界范围看,矿产资源并不短缺,但从单个国家和地区来看,由于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全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大多数矿产集中在少数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有限的。从现有探明储量上,17种矿产近76%的储量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中国3个国家;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中,56.1%分布在中东,中国只占1.2%;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中,中东占41.5%,俄罗斯占27.2%,中国占1.3%(表1)。由于各国矿产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工业和经济发达的国家,为维持本国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严重依赖国外资源既成为经济问题,又会成为国家安全问题。只有在资源安全的基础上,国家安全才有保证。
因此,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矿产资源储备,并将其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表1 世界主要矿种储量各国所占比例情况表/%
2 矿产资源与战争
美国民间著名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研究报告《全球预警》中指出,“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获取和控制自然资源的战争,一直是国际紧张和武装冲突的根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的不同时代里反复声称:“谁掌握了资源,谁就能控制世界”。
2.1 矿产资源决定战争胜败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失败虽有其军事战略的失误,但其矿产资源储备不足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迅速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饥饿封锁”,切断对方的矿产资源补给线。一战中,德国以潜艇作为攻击手段,破坏英美的海上供应线,致使美国从圭亚那进口铝土矿受到影响,进而推迟飞机生产计划。同时,英国采用贸易管制制度,成功地切断了德国某些关键性矿产原料的供应,使德国得不到玻利维亚的锡、智利的铜、加拿大的镍、葡萄牙的钨、土耳其的铬等,极大削弱了德军的力量。二战爆发后,美、英开始利用空中力量,轰炸德国的燃料供应国罗马尼亚的油田。石油的匮乏,导致德军机械化优势无法发挥。美国海军利用潜艇,封锁日本海上石油供给线,燃油的短缺使日本的运输系统陷入瘫痪。虽然二战前,德国吸取了一战中资源储备不足的教训,加强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但是,短期内无法改变德国军事工业依赖国外矿产供应的现状,而且对战争期间矿产资源供应容易受到切断这一点没有充分认识和准备。苏联军事专家指出,二次大战中苏德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苏联食品储备和国防需要的主要战略原料储备起了保障作用。
现代战争打的是矿产资源消耗战,如果国家没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储备作为保障,就容易因外来攻击或经济封锁而被切断矿产资源供应链,无法保障战时所需军用物资,进而影响战争成败。
2.2 战争促进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建立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充分认识到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性。
一战初期,美国作为中立国,大量开发本国资源。提供战时世界石油需求的65%,协约国石油供应的80%;供应了世界铜产量的60%。在聚敛财富的同时,引起了国内矿产储量的迅速枯竭。为此,1921年美国矿业局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份报告称“应加强对海外落后地区的矿产勘查和开发,进行矿产品的战略储备”。该报告虽没有达到制订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目的,但这个政策研究报告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
矿产资源过去一直是,今后仍将是世界各国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军事手段争夺和控制的对象。
3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国家安全
在世界经济中,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也是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3.1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国防安全的基础
“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巩固国防安全的保证,而矿产资源是战争制胜的关键。现代化武器装备所需原材料及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矿产资源。现代战争实际上是资源消耗的对抗,或者说是资源储备的对抗,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例如二战前,德国所需石油大部份靠进口,对国外的依赖度达到90%以上。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储备了240万t成品油和少量石油。由于战争封锁,使得德国在战争期间石油供应短缺。油料短缺是二战期间德国最大的弱点,导致飞机和坦克的实际利用率越来越低,其“闪电战”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模式受到很大制约。希特勒曾悲叹“如果我无法得到足够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3.2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上升,拉动了矿业高速发展,矿业产值持续增长,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中有升。1986年矿业产值占GDP的3.09%,2000年上升到4.52%,而2007年则进一步增至5.30%。矿业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矿产资源催生“资源外交”
21世纪外交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将是资源外交,因为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矿产品消费大国要维持本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通过“资源外交”,对全球矿产资源加强资本和技术控制。例如日本,通过“资源外交”特别是“石油外交”,加强与资源国和跨国矿业公司的联系与协作。在政治上,对中东产油国及所发生的事件采取低姿态,在经济上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产油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4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是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矿种齐全,但结构不合理;贫矿多,支柱性大宗矿产少;难选矿多,易选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截至2004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率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排53位。从品位看,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锰矿平均品位22%,而世界平均品位为48%。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重要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铜、铝土矿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较低。以石油为例,我国石油储采比仅有15∶1,而世界平均为43∶1(表2)。石油、铁、锰、铬、铜、铝、钾盐等矿产对外依赖度较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
表2 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为此,我国近几年逐步加大矿产资源勘察力度,立足国内先后发现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2009年,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共投入资金277亿元,在国际矿产勘查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仍增长了17.5%。新发现矿产地621处,其中大型以上矿产地159处,煤炭和铁、铜、铝等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如辽宁本溪桥头铁矿、河北冀东马城铁矿、山东省兖州市颜店洪福寺铁矿等,在西南三江、冈底斯等资源基地共提交铜资源量近2000万t;在山西、河南等地区探明铝土矿资源量2.6亿t。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源供需矛盾。
5 对我国实施矿产资源战略的建议
我国已进入矿产资源的大量、高速消费期,而且这个时期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借助政治、经济、外交、金融等政策手段,将资源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有机组合、统筹考虑。
(1)将资源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统筹考虑
将矿产资源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立资源储备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适时调整矿产资源储备种类。
(2)建立“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多层次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借鉴日本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模式,推行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将民间储备作为政府储备的重要补充。运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企业储备。
(3)加强资源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我国应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努力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建立海外矿产资源储备基地。
(4)制定优惠贷款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资源开发“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企的跨国经营给予优惠贷款、贷款担保和税收政策,以及其他融资便利条件,鼓励企业借鉴我国油气资源“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
(5)适当合理限制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的开采、出口
对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如稀土、钨等加强调控力度,通过有效的、合理的规划,适当地控制其勘查开采总量。
(6)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资源保障力和储量
增强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力,关键是保证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应立足国内,大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工作,努力增加资源储量,为建立国家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奠定基础。
(7)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撑
收集和分析世界各国的资源信息,特别是针对资源国潜力和矿业投资环境的信息、重要勘查开发项目的信息、国际矿业走势追踪、跨国矿业公司动态分析等方面的信息,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
虽然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但是矿产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积累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物质基础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科学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矿产资源战略,可以为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 齐亚彬.中国矿产资源储备问题研究[J].资源·产业.2002(6):51-52.
[2] 杨子健.加快建立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储备[J].宏观经济管理,2008(1):28-30.
[3] 曹新元,王威.中国矿业宏观经济定量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8(8).
[4] 雷涯邻.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与对策[J].新浪财经,2006(8).
[5] 王家枢,张新安,张小枫.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6] 贾文龙,薛亚洲,任忠宝.关于建立中国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政策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