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者反思资本主义“自我毁灭”
2010-01-20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于 青
“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一年前,曾经是“美国式市场万能论”、新自由主义信奉者的日本著名经济学者中谷岩开始反思,并出版了以此为书名的论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谷岩就在细川内阁、小渊内阁和小泉内阁积极推进“日本的美国化”,自称是“将结构改革(新自由主义)引进日本社会的首要人物”,他写的《宏观经济学入门》还成为日本高校的经济学教材,但这次他却在日本媒体上公开宣布“对自己过去主张的错误而抱悔恨之念”,在日本引起不小的震动,《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在日本也成了畅销书。1月8日,中谷先生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化资本主义将成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负面效应的主要罪犯,这敦促他写了自我反省的“忏悔书”。当然,通读此书的中国学者认为,中谷岩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本质的深刻剖析,还是从完善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的角度出发的。
环球时报:中谷岩先生,是什么原因使您说“迫于世界形势的紧迫,我不能再沉默”,并写《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这本书?
中谷岩:一言以蔽之,我看到在现实世界中,资本主义社会伴随泡沫崩溃、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出现,社会失去稳定,而这种倾向最近更加强烈。过去我一直相信全球化资本主义是好事,现在认识到如果掉以轻心,全球化资本主义将成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负面效应的主要罪犯。这是我写这本书时最单纯的动机和理由。这本书也成了自我反省的“忏悔书”。
环球时报:您的著作出版已经1年,这期间您有什么新认识吗?
中谷岩:一年多来,世界经济的现实正在不断证明书中的看法。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缺陷是:世界金融和经济很不稳定;贫富差距扩大;健全的中产阶级消失;环境污染加速。在西方社会,经过市民革命建立了民主社会。市场经济、民主主义既有长处,也存在缺陷。其缺陷是什么?即市场经济、民主主义是“近视眼”,最大化地实现了现代人的欲望,但对于过去的传统、对于子孙的利益,现代人往往忽略。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环球时报:针对您的反思,有日本媒体评论认为“更应该指出解决的办法”。您对此如何看?日本是一个东亚国家,但价值观上还是趋同于美国,您的这本《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能代表日本政界或学术界的主流想法吗?
中谷岩:对于解决方法,我认为没有完全之策。我想强调的是,过去认为资本超越国界在世界上自由流动,其自由度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发展,而没有注意资本的负面效应也很大,这是应该提出警告的。过去日本提出过“结构改革”,认为强化市场经济就会使一切变得好起来。后来发现,过度依赖市场经济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小泉内阁执政时期曾提出,“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就是要废除所有限制,尽可能发挥市场功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当时日本多数人赞成小泉的主张,但现在多数人已经不再赞成,这也就是日本现在的主流想法吧。
环球时报:谈到新自由主义,您觉得日本战后是否受益很多?但日本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是否也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误导?
中谷岩: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美经济出现摩擦时,美国政府说日本关闭市场,要求日本进行更加开放市场的结构改革。我是主张结构改革的急先锋之一。我过去也是小泉内阁结构改革的支持者。但伴随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普及,产生了不曾预想的种种副作用和问题。去年夏天日本民主党实现政权更迭,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人的意识发生了变化。新自由主义并非能包治百病,随着贫困阶层和社会问题增多,认识上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普通百姓,也包括许多企业经营者。
市场和政府的各自功能如果平衡地发挥作用,社会就会健全发展。市场依赖过度,政府不发挥作用就是新自由主义。相反,政府大包大揽,市场作用受限,效率就恶化。以美国为代表,就是新自由主义的做法。随着贫困人口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美国民众也认识到自由主义经济是危险的。奥巴马上台后主张重视社会保障,推行医保制度,我认为是对过度的新自由主义的修正。
环球时报: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对新自由主义的做法进行修正了吗?
中谷岩:至少鸠山首相提出了“友爱社会”的主张,寻求在自由与平等中取得平衡,但如何在具体政策中去实现,是今后的事情。目前的方针政策中,还不能说充分体现了“友爱”。150年前的日本,尽管经济尚不发达,但人际关系相互信赖。市场经济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
环球时报:一场金融危机,使国际上有关“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自灭”的说法增多,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根治危机还要靠资本主义”。您怎么看资本主义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的未来?
中谷岩: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GDP最多时几乎占全世界GDP的50%,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它都是拥有绝对优势的霸权国家。一段时间美国的确引领世界,但美国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明不白,再如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等。美国金融机构头面人物也承认,美国是个欲望极大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看来,美国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实际上,20年前美国就选择了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立国,靠金融生存,从中国、日本和德国进口制造业产品。其他国家靠产品出口美国赚取的美元,还要投资美国。美国经济泡沫崩溃,投资美国的美元只能眼看着贬值。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更加便宜。这种结构持续了约20年。这是不公平的结构。这种扭曲的结构,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赚取的美元如果不投资美国而另找出路,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元暴跌。这也是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担心的事情。日本对美国有所顾虑,尽管没有直言自己的想法,但对于美元前景的担心是相同的。现在还不知道,世界资金潮何时出现重大变化,这也是世界经济的现实和现状。
环球时报:您预测,这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何时将结束?迪拜债务危机等随时跳出来的新闻,也一直让人们担心会有第二轮金融危机出现,真的会这样吗?
中谷岩: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不同的是,各国采取对策迅速,所以倒闭的银行较少,但是欧美一些金融机构仍有潜在危机,失业率依旧偏高。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好转,出现的不良债权将继续影响金融机构。令人担心的是,金融体系再次面临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有过这样的经历,日本政府出资处理了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但后来经济衰退造成的不良债权的规模更大,使日本金融机构再次陷入困境,并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的不景气。我认为现在的美国也有可能重演日本的噩梦。日本不良债权问题产生的影响主要限于日本国内,美国房贷问题的影响不只限于美国,而是扩散到全世界。我认为,这次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的结果,将迫使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主义转变方向。这种过度的美国型金融资本主义,我也称之为全球化资本主义,但寻找到新的出发点和解决办法或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环球时报:您思想上的这些转变,欧美有反应吗?
中谷岩:欧美社会有一些反应。曾有研究日本问题的知名英国学者来我办公室说,“这本书的分析是准确的,是一本好书”,并在《东京新闻》上发文章进行评论。因为这本书还没有出英文版,所以我还没有听到更多欧美人士的看法。我希望出版英文版,但一时还无暇顾及。除了日文版,去年韩国出版了韩文版,今年将在中国出版中文版(编者注:《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郑萍翻译,将于近期出版)。
环球时报:对于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您如何评价?
中谷岩:我最早访问中国是上世纪70年代,还参观了山西大寨,现在每年都带学生去中国考察。我认为,中国是在有限度地利用市场,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正因为外国资本尚未自由地进入中国,使中国在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意外地”免受了更大损失。如果此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自由流通、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将非常大。中国具有独特历史和社会结构。像美国人主张的那样不要政府控制、无限开放市场是不正确的。
中国经济的问题之一是贫富差距扩大,当然这一问题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我知道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对策缩小贫富差距,但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竞争具有扩大贫富差距的力量,尽管政府努力通过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但市场全球化具有更大力量扩大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