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达最简方案》评介

2010-01-20鲁华山

黑龙江史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短语语法原则

鲁华山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达最简方案》评介

鲁华山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本文对Ouhal la的《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达最简方案》(第二版)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为该书的简介,第三部分对该书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该书是一本实用价值极高的转换生成语法入门书,对专家来说也不失为一本研究转换生成语法的好书。

转换生成语法 原则 参数

1 .引言

转换生成语法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概念抽象,操作复杂,术语繁多,再加上国内这方面的教材奇缺,国外的教材又生涩难懂,以致许多人对这一领域不愿涉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选择的问题,许多人想搞生成语法,一上来就读乔姆斯基,结果碰得灰头土脸,从此对转换生成语法失去了信心。因此,教材的选择对生成语法的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先读一本简单易懂的生成语法入门书,然后再开始读乔姆斯基,其效果就不一样了。本文笔者向读者推荐《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达最简方案》(Ouhalla,1999)作生成语法入门用书。

该书第一版(Ouhalla,1994)就因其对生成语法的清晰介绍和可读性而吸引了众多的读者,1999年该书再版,200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该书,作为《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中比较抢眼的一部句法学教科书,在国内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

2 .内容简介

该书首先用一章来介绍转换生成语法的几个主要理论概念: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区别、人脑的语言系统以及普遍语法,为后面探讨普遍语法的原则以及为语言系统提供形式化的描写打下了基础。然后,分了四部分讲述。

第一部分包括四章,讲述短语结构、词库和转换,这些既是追述管约论之前的早期理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原则参数及最简方案打下基础,这一部分已经初步阐述了基本理念及一些转换原则,如PS规则、次范畴、LIR以及转换,重点讨论了转换,包括有关NP与wh-短语的词汇范畴的转换,以及涉及到Aux、V移位的终端范畴的转换。

第二部分是该书的核心,阐述管约论的原则部分,管约论的理论成果最为丰富,研究也最为深刻。所以该书作者也是以管约论为中心。这部分分五章讲述,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普遍语法原则,包括X-杠理论、θ-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移位理论等。

第六章作者首先在同短语结构规则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X-杠理论的优点,如要求每一个最大投射必须有中心语,而最大投射则为中心语的投射,这样一来,有些短语结构规则很难排除的表征式,如*VP-->N,就能够排除了。运用X-杠理论,作者描述了句子、超句得X-杠结构,区分了补语和附接成分;在“结构维系假说”的基础上,作者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移位,附接移位和替代移位。在§6.6作者还介绍了“VP-壳结构”以维持两分支结构,保持形式表述上的一致性。

第七章探讨了词项的论元结构,即,给定一个词项的论元数量决定了它的θ-角色的数量,在论元结构中,每一个论元都在该词项的语义结构中对应着一个θ-角色。作者接着探讨了θ-角色在各种情况下的分派,如涉及到多元wh-短语以及量词的时候则需要从LF层面考察,这就需要通过QR的途径。然后作者区分了内、外论元,又推出了“标准”。最后,§7.5一节中作者探讨了多种论元结构和派生的词汇规则,包括动词性被动式,形容词性被动式、非受格动词、中动词以及派生名词。

第八章讲述格理论,它是和θ-理论一章紧密联系的,一个论元要想得到θ-角色,必须首先得到格。这一章中有一个在整个原则参数中举足轻重的概念,那就是管辖。格的分派是通过管辖完成的。作者分门别类地论述各种格的分派问题,像主格、宾格、与格、属格。对于例外格标记中格的分派问题,作者单独进行了论述。本章最后一节(§8.5)专门探讨了格与移动的问题,认为易懂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格要求。作者在这一章还讨论了“DP-假说”和“VP内主语假说”,前者解决了属格分派的问题,后者则使得词汇范畴的结构与论元结构有了更紧密地联系。

第九章包含两个重要理论,约束理论和控制理论,格理论一章是根据DP的格特征以及格理论原则分析了它的分布,这一章则根据其指称意义与约束理论原则来分析它的分布。这一章涉及到的显性的DP有照应语、代词、r-表达式,空范畴有DP-语迹、变量和PRO。本章的中心概念是约束,不同的DP有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它们分别表示为BCA、BCB、BCC,为定义这三个条件,整个§9.3都用来讨论起“局部域”的定义,§9.4则讨论了BCC的定义、跨越受阻和寄生空位。§9.5讨论了PRO与控制,其中关键是PRO定理,即,PRO不能被管辖。PRO没有GC,它的特点与动词的控制特点有关,因此,它需要一个单独的控制理论,而不能归为照应语或者代词。这一问题,作者探讨的相当开放。

第十章探讨的是一个“移动α”条件问题,则包括邻接原则和空范畴原则。在空范畴原则中有涉及到“恰当管辖”、“先行语-管辖”、“θ-管辖”等概念。在§10.4则统一管辖与邻接于语阻,§10.5则统一(先行语-)管辖与约束于Rizzi (1990)的“相关最小限度条件”,再就是统一于Aoun(1985; 1986)的“概化约束条件”。

这一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使用英语的语料阐述,例子百分之百来自于英语,这就给初学者减少了理解负担。

但是以上理论都是用英语的语言现象来论证的,没有使用其他语言资料。这似乎与原则的普遍性不符,因此,该书作者在第三部分多种语言来验证这些原则,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参数。这一部分包括六章,第十一章包括中心词-补语的语序、界限节点、wh-原地不动,第十二章讲述空主语、空宾语,第十三章讲解动词位二、VSO、NSO,第十四章介绍了融合现象,第十五章介绍粘着。第十六章介绍了I-降落与V-提升。许多现象都是英语的语言中没有的现象,从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三类参数中心语参数或方向参数、邻接参数、Wh-移位参数,以此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的差异。

第四部分为简约论,这一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其方法论,如最简方案、复制理论、核查理论和光杆短语结构,在这一部分,“管约论”中的DS、SS两个层面被删除,到“简约论”中只剩下PF、LF两个层面。在句法操作方面,“简约论”使用了早期的“概化转换”。在第十七章,作者介绍了移动条件“最简链条件”,第十八章“移动复制论”取代了“管约论”中的“移动”和“量词成分提升”,第十九章作者介绍了“简约论”的核心句法技术“核查论”,并阐述了经济原则的理念,第二十章作者介绍了简约论中十分重要的句法技术,“合并”。作者在这一部分还尝试着解决管约论中出现的一些理论上的矛盾问题。

3 .评论

该书是一本零起点的转换生成语法教材,适合于懂英语的各类语言学爱好者,对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它是一本实用价值极高的转换生成语法入门书。它不要求学生具备句法理论基础,只要懂得英语,又看得懂一些浅显的逻辑,就能跟着作者一步一步逐渐理解书中的转换精神,掌握这种语言研究方法。对于专家来说,这本书也值得一读,通过本书,他们能够进一步把握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历史,不是那种表面的发展史,而是理论内在的发展史,即,在不断修正现有理论,发现缺点,找出不足,在这一基础上深化自身研究,慢慢发展出新的理论框架。通观该书,我们认为它有以下几个重要优点:

第一,该书语言浅显易懂,阐述全面详细,介绍详略得当,既适合于入门,又有利于提高。通过本书,读者能轻松迈进转换生成语法的大门,又能全面接触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本书首先回顾早期阶段的理论成果,清晰地演示短语结构和转换,接下用大幅篇章介绍了原则参数理论和语言差异,少量篇幅简要地介绍了最简方案。在介绍和揭示语言学的术语方面做得相当好,如术语用粗体字标示,而且能在索引中找得到,而且每章后面都附有进阶参阅,对有志于生成语法的学生极其有用。另外,书中还配有练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第二,该书框架清晰,理论分门别类,却又前后联系,易于系统把握。作者对理论的介绍拿捏得恰到好处,在介绍一种理论(如X-杠理论、θ-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移动理论)时,只使用此前已经讨论的理论和刚刚提出的理论,从而一种语言现象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讲述,让读者一点点地体会,一点点地理解。而不像有的教科书,按照类别讲述,这常常涉及到不同的理论,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这样一来,读者能够很容易地建立起理论框架,系统掌握各种原则参数。也许正是它比其他教材更适合于做教科书的原因。如,双宾语分别在§6.6、§7.3.2、§7.4.2.3、§8.3.3讲述VP-壳结构、θ-角色的分派、与格转换和格的分派。又如ECM动词则分别在§7.4.2.2和§8.3.2分别讲述其θ-角色的分派与格的分派。这样,繁难的问题分开来,这就简化了问题本身,同时,同类问题放到一起讲解(如θ-角色的分派都在第七章,格分派都在第八章)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这一理论原则。

第三,作者娴熟运用归纳推理。作者一改乔姆斯基的假设—论证的演绎法,而改用了归纳推理。其归纳推理过程如下:

通过归纳推理,作者努力地使读者体会到,转换生成语法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验证而得到的,“转换生成语法不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我们可以拿回家去用、去描写汉语或英语的语法,而是要请大家参与理论建设,根据新的语言事实,一步步,一点点去修改在旧的语言事实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原则和理论,追求理论解释和理论描写上的充分性。”(宁春岩,2001)语言是复杂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假设、论证、得出结论、发现新的语料并进行修正。如此反复,我们才能够逐渐接近真理。

第四,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该书追溯了四十年来的几次较大的理论转折。从早期阶段到原则参数,从原则参数又到最简方案,向我们展示了转换生成语法不断修正前期理论,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如第六章中,作者首先谈了早期的短语结构规则有其冗赘性,它不过是复制次范畴的信息,这一复制过程显然没有必要。作者因此引导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短语结构规则需要被删除,但对PS rules的删除也就意味着要由一种新的机制来代替它,很自然地,X-杠理论被引入了。同时,对短语结构规则的删除也就意味着词汇插入规则的删除,代替它的是投射原则也得到了介绍。再如第十七章中,作者先谈了DS、SS两个层面的存在引发的一些问题,引导读者得出结论,这两个层面需要删除,然后再引入之一来PF、LF两个层面的最简方案。作者这样娓娓道来,一种新的理论框架逐渐进入我们的理解,一点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同时也给我们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历史发展框架。

另外,本书在某些有争论的领域也处理得极好。作者在有争议的问题上一把给读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就给了读者一个全方位的视角,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这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如,中动词的派生所存在的两种可能以及主格分派的问题,作者都给出了两种观点,让读者自己选择,从而参与理论建设。

最后,该书尽管比较完美,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是书中许多概念的表述和Chomsky不一致,本书的概念表述一般不沿袭乔姆斯基的原始表述,总是另辟蹊径,常常和乔姆斯基的表述很不一致,如作者在§10.3.3对θ-管辖的定义表述,在§10.4.1对语阻的定义表述都和乔姆斯基的原始定义有所出入;有时甚至术语也有所区别,如作者使用了语言知识一词。这也许是希望人独立思维、喜欢标新立异的原因,但总是觉得不是那么必要,更何况,Ouhalla的定义并不见得比Chomsky的好。而且,Ouhalla对有些定义(如语阻)阐述得还是不够透彻。另外,书中印刷错误较多,这或许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1]Chomsky,Noam.(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 Publ ications.

[2]Chomsky,Noam.(1995).The Minimal ist Program.The MIT Press, Cambridge,MA.

[3]Ouhal la,Jamal(1999).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Edward Arnold.

[4]宁春岩.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达最简方案:导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鲁华山(1976-),男,山东烟台,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猜你喜欢

短语语法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健民短语》一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