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要冲撞中国民意
2010-01-18
谷歌近两天接连发出“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的微妙表态,让一场骤起的风波有了戏剧性新动向。环球网17日的调查显示,对谷歌此举,仅2成多网民表示欢迎,表示不欢迎的却有4成多。很显然,中国网民和谷歌斗的气还没消,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并非可以像盲肠一样一刀子剪得干干净净。
这几天,在网络上批评谷歌的人,比很多观察家预想的要多很多。事件刚发生时,法新社一篇报道仅仅因为有几十个网民去谷歌总部献花,就宣称“谷歌看来在赢得中国网民的心”,他们自己后来也一定意识到这个判断过于轻率。其实,谷歌在中国的确有大量忠实使用者,但其中很多人反对谷歌介入中国政治,尤其不能接受任何外国公司成为美国及西方对华政治攻击的工具。他们因此选择汇进谴责谷歌行为的网络大军中。
谷歌去留最终有赖于它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商。对现在的当事者来说,厘清并尊重中国的真实民意都是必要的。近年来,互联网一直被视为反映中国民意的主要渠道;但网络上的留言有时很偏激,在网上弄虚作假也最容易。所以真正厘清并尊重网上民意是很重要的。
环球网连续几天的网络调查,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剔除所有假票,为在谷歌事件中观察中国民意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当然,环球网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网络民意。不过,从过去的实际情况看,虽有质疑和批评,但环球网的调查结果和中国的民意是同构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网民投票,表达自己的想法。
抛开情绪化的争吵,在谷歌事件中,实际隐含着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中国互联网要不要朝前走?开放度要多大?第二,谁来掌握中国互联网开放的主导权?第三,谷歌有没有资格,担当为中国网民争取网络开放和言论自由的角色?
从现在的调查结果看,主流的网络民意是,希望互联网更加开放,但并不支持谷歌强迫中国采取激进改革,尤其反对谷歌与美国政府串通起来教训中国。无论是谁,如果忽视了这个基本的民意事实,就会做出错误判断。截至17日晚23时,环球网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两成的网民投票认为,中国政府应答应谷歌,撤销网络监管。这一比例比谷歌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少了差不多一半。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此次激烈辩论中,所暴露出的中国民意是前所未有的分裂与复杂。除大多数力挺政府,谴责谷歌之外,还有部分网民视谷歌为带有悲情色彩的“捍卫言论自由的勇士”。这和中国民意在2008年拉萨事件及奥运圣火传递事件中,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政府,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正是需要注意和深思的。
多元化的利益,必然导致多元化的诉求。从这个角度,能很容易理解中国民意所表现出的高度复杂性,在大多数时候,不可能用简单的yes or no来下结论。中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准确把握民意,提升处置能力与水平,无疑是对执政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也是西方与中国打交道必须认真面对的。
网上激烈的辩论还在继续,已有网友跳出对事件本身是是非非的思考,开始反思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对日益开放的中国来说,外国在华企业会扮演什么角色?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中国应如何把握互联网开放的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围绕谷歌事件上的辩论,能让外国政府和企业意识到,更真切了解把握中国真实民意的极端重要性,做出清醒判断,不要误读,更不要去冲撞。在中国行商,就要遵从中国的法律。中国的事,还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不知深浅地越俎代庖,只会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