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航天的“死穴”

2010-01-17詹小洪

新民周刊 2010年24期
关键词:死穴宇航韩国政府

詹小洪

痛定思痛,两次失败的“罗老号”使韩国政府和科学界都在对“航天强国”的未来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去年8月25日,韩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罗老号”失败;今年6月10日,发射再次失败。两次发射失败使韩国航天业蒙受了巨大挫折。

韩国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是:建立自己的宇航基地,2009年利用俄罗斯的一级火箭发射“罗老号”卫星;2018年前利用自己独立研制的火箭发射自行设计的科学探测卫星“罗老二号”;于2020年月发射月球卫星;到2025年研发出月球探测船。

为了发射“罗老号”运载火箭,从购买俄罗斯技术(俄主要是提供一级火箭)到建造罗老宇航中心,还有韩国本国研发制造的二级火箭、卫星及其他装备,韩国共投资了8200亿韩元(近7亿美元)。

因为涉及到核心技术保密的问题,在俄罗斯的要求下,韩俄于2007年签署了《禁止转让航天技术的保护协定》(TSA)。2007年3月,俄将建造宇航中心的图纸交给了韩方。2008年6月11日罗老宇航中心落成。在峻工仪式上,李明博总统发表了气吞山河的讲演,“在将来的10年内,我们要力争成为第7大宇航强国。”

据韩国方面说,罗老宇航中心的建设技术,韩国国产化程度达到了80%。设计图纸是从俄罗斯引进,由现代重工等韩国企业建设的;一级火箭是俄罗斯提供的,为此韩国付给俄国2亿美元。除一级火箭以外的二级火箭、计算机、燃料铜、卫星本体以及其他零件都是用韩国内的技术制作而成。

巨额投入意味着丰厚回报。韩国产业研究院本月9日发布的《“罗老”号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课题》称,如果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发射成功,将在火箭开发和火箭基地建设方面,分别创造出3629亿韩元和5330亿韩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受火箭开发所带来的原产地效应和信任度提高等影响,韩国制造业出口有望增加8100亿-1.36亿韩元,并创造出480亿-895亿韩元的宣传效应,共能创造经济效益1.8万亿——2.4万亿韩元(目前约1200韩元兑1美元)。

另外据分析,“罗老号”的发射成功,还能创造7689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在开发火箭过程中产生的4647个工作岗位。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罗老号成功发射,势必提高韩国的国家品牌,激发国民的自豪感。“我们是自己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一国民的自尊心将成为韩国进入先进国行列的重要动力。

然而,接连两次发射失败,使韩国梦碎,整个国家陷入极度沮丧之中。如何抚慰国民受伤的心灵,成了韩国政府首要任务。

自诩为科技实力超强的韩国成为宇航强国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无法制造一级火箭的推动器,而这是将卫星送上轨道的最核心技术。为此,韩国曾求助过盟友美国,但美国却以国家战略产业为由不允许出口加以拒绝。而法国出的价格又过高。日本则以运载火箭与洲际弹道导弹原理(即能发射运载火箭就能发射洲际导弹)几乎相同为由,拒绝向韩国转让技术。在权衡了方方面面因素后,韩国最后选择了俄罗斯。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根据两国的《TSA》,由于俄国是技术主导方,韩方处处受俄方摆布,仰人鼻息,韩国道尽了作为“技术弱国”或者“技术附庸”的悲哀。

罗老宇航中心共有400多名科研人员。韩国250名,俄罗斯150名。韩国的研究员无法接近俄罗斯研发现场,从而无法了解交付韩国的第一级火箭的内部结构。

平常工作的語言和工作文件,俄罗斯工程师从不用英语,导致与韩两国工程师的沟通困难。发射日期的决定、技术缺陷的解决,韩国也都要看俄罗斯方面的脸色。韩国报纸写道,“我们支付了庞大的资金,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发射,然而提供技术的俄罗斯却盛气凌人”。

痛定思痛,两次失败的“罗老号”使韩国政府和科学界都在对“航天强国”的未来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他们一致的共识是,韩国对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宇航事业,决不能依赖他国,一定要自主研发出核心技术。只有当韩国能以原创技术独立研发并发射火箭时,才算是真正加入了“太空俱乐部”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韩国透露出对中国自主发展宇航事业的羡慕。

猜你喜欢

死穴宇航韩国政府
狼蛛
牛津大学证明贫穷根源的九大死穴
点准双超的“死穴”
赝品契丹文字墓志的“死穴”
我的宇航梦
我的宇航梦
我的宇航梦
死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