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蓄势谋发展 扬帆正启航——访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

2010-01-15张玉昆

决策 2010年10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

■本刊记者 张玉昆

蓄势谋发展 扬帆正启航
——访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

■本刊记者 张玉昆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科技创新取得的超前拉动效应备受各界关注。近年来合肥充分依托区位、环境和科教等优势,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工业立市”、“创新推动”两大战略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迈上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发展轨道。通过试验区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氛围越来越浓厚。日前,就进一步加快合肥科技创新工作,记者专访了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

《决策》:2004年,合肥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创新试点市,今年又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市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那些具体的成果?

朱策:2009年合肥 GDP达到2102.12亿元,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在17%以上,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今年初,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获得认定;合芜蚌高新技术产业带获得批复;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把合肥列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市6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次7个县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5个县区获先进县区称号。

《决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朱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扩张,高新技术产值由2005年488亿元增长到2009年1445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14.5%提高到2009年的20.9%。1-8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2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6和3.7个百分点;分别占全省的比重34.14%、33.65%,分别上升1.8和1个百分点。目前按照2008年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9家。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出台了《合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536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304件。今年1-8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到5090件,占全省总量的35.2%,增长194%;专利授权量达到1900件,增长58.4%。认定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49件,获批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汽车整车产量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大液压挖掘机、叉车生产基地;家用电器四大件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以液晶显示器件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二以工程塑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是以光伏和生物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四是以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的软件产业集群;五是以食品、交通、火灾、信息安全为主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决策》:合肥市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具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合肥经济圈,带动全省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请问合肥市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朱策:首先是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合肥市充分利用政策叠加效应,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分解目标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强化部门和县区责任,并建立月度创新指标统计制度和重大项目调度制度。

其次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选择6个行业制定了《合肥市科技创新型企业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创新型企业,注重引进境内外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

第三是加强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结合我市实际,选择具有发展基础、带动能力强、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即: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公共安全、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

第四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建设示范区和“一中心三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集聚高校院所各类科技资源,面向全社会开展创新服务。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已被科技部列为科技成果评估试点单位、工信部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成为安徽省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安徽省“科技路路通”合肥分中心,并在中科大等10个单位建立了创新服务站。不断加强与上海杨浦、北京海淀、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合作,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谋划建设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以中科大、工大、中电集团38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大迅飞等单位为主体,洽谈并引进多个有意向的海外高端创新团队和重点项目。

第五是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实施“院(校)企互动工程”,大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同时积极为中科大、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做好服务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把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源泉。

推进自主创新要素对接。每年举办“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2009年第九届对接会共发布展示高新技术项目2000多项,244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额828.4亿元。第十届对接会将于10月28日召开,已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创意方案遴选,布展、对接、论坛等准备工作正稳步推进。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今年新建华耀电子、合肥锻压、江淮园艺、合肥智能所等院士工作站4个,引进院士8名以及由院士率领的创新团队高端人才38人,在肥工作院士达到49名,17人进入中组部“千人计划”。

另外,还要优化科技创新融资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新三板”试点申报工作,积极打造全国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在肥银行金融机构也积极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决策》:合肥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令人关注,值得思考。合肥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在哪几个方面?

朱策:“十二五”期间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坚持改革开放,突出创新引领,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示范带动”为指导方针,坚持创新主导,狠抓“三条主线”,实现“创新双倍增”目标,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努力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谋划,以国际化的标杆来规划和设计定位合肥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突出发展平板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信息家电等千亿级以上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安全、新材料、知识型服务业等一批500亿级以上产业。继续深化与央企及长三角等地区的战略对接,加快京东方六代线、彩虹玻璃基板、江汽新能源汽车、熔盛工程机械、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步伐,使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二是努力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全力加快示范核心区及“一中心、三基地”平台建设,主体建筑力争年内交付使用,动漫基地、大学科技园、公共安全产业基地、中试科研孵化基地建设等确保在年内完成。以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实现自主创新、承接转移与技术升级的有机统一,大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100家核心企业,培育500家雏鹰企业,孵化发展2000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继续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鼓励企业申报专利、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借鉴先进模式,创新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等平台运作机制,强化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办好第十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三是努力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出台合肥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企业服务、专利服务、提升能力等各项专业培训,建设人才库、项目库等信息平台,强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引进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等活动,新建一批院士、博士后工作站。

四是努力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加快编制《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围绕自主创新的重点和难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精心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推进部门与县区的协调和联动。继续调整优化鼓励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加强资金使用的评估和绩效考核,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抓紧谋划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领域。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合肥市朝霞小学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生态合肥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