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7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0-01-12郑南红周明琴
郑南红 周明琴
甲型H1N1流感是由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引起的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内地于2009年5月11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之后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宁波市也于7月上旬出现疫情。我院2009年7月—12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102例,其中72例确诊为重症患者,为能让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能够及时对症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2009年7月—12月收治的7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
1.2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确诊标准。
1.3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为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标本采集后置于密封的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塑料袋密封,由运输箱冷藏(4℃)24 h内送检。宁波市CDC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1.4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2.1.1地区分布72例患者中,宁波地区户籍患者63例,占87.5%,外地户籍9例,占12.5%;居住在城市人口为主的老三区患者45例,占62.50%,鄞州区患者11例,占15.28%,其它县区16例,占22.22%。
2.1.2人群分布所有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10个月,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26.14±20.24)岁。发病以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主,占44.44%(32/72),18~40岁青壮年亦较多,占34.72%(25/72)。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学生占发病总数的27.78%(20/72),公务员及公司员工占31.94%(23/72),退休老年人15.28%(11/72)。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男37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06:1。
2.2临床特征
2.2.1发热72例患者均有发热(100.00%)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增高,其中低热(37.2~37.9℃)6例,占8.33%,中度發热(38.O~38.9℃)12例,占16.67%,高热(39℃以上)54例,占75.0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54例(75%)。发热持续时间1~12 d,平均(5.8±4.1)d。
2.2.2咳嗽、咳痰为本病突出及特征性表现,72例患者中均出现咳嗽(100.00%),其中65例(90.28%)为首发症状。
2.2.3乏力、流涕、胃纳功能减退72例患者中64例(88.89%)出现乏力,12例(16.67%)出现流涕,35例(48.61%)出现胃纳功能减退。
2.2.4咽痛及咽部充血72例患者中14例(19.44%)出现咽痛,71例(98.61%)出现咽部充血,2例(2.78%)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
2.2.5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前或入院当日行咽试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结果显示:72例(100.00%)患者咽试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白细胞(WBC)降低者21例(29.17%),WBC偏高者9例(1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22例(30.56%),肌酸激酶(CK)偏高者30例(41.67%),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偏高者4例(5.56%),乳酸脱氢酶(LDH)偏高者28例(38.89%),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18例(25.00%)。
2.2.6并发症72例患者均并发肺炎(100.00%),并发心肌酶谱异常者39例(54.17%),并发肝功能异常者18例(25.00%)。
2.2.7治疗与转归全部患者住院后(除1例10个月患儿外)均予奥司他韦胶囊或颗粒治疗,疗程5 d,成人剂量75 mg,2次/d,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剂量加倍,儿童患者根据体重给药。同时以能量针补充营养。合并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高热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咳嗽咳痰严重者加用急支糖浆、祛痰口服液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51±4.21)d。
3讨论
2009年3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疫情爆发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11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容易在人群聚集地区引起爆发,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乏力等。大多预后较好,但少数病例病情重,尤其是并发肺炎的重症患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我院收治的7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资料显示,本次流感流行有以下特征:①主要集中在18~40岁中青年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两者共57例,占79.17%,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特殊病史,与季节性流感多发生于体弱者不同,说明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②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06:1;③职业分布以学生及公务员、公司员工为主。但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小,病例来源随意性大,这一流行病学特征代表性有限,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本组患者均急性起病,病程中多有发热,其中大多为高热,热程为平均(5.8±4.1)d;患者多出现典型的流感样症状,咳嗽、咳痰出现于大多数患者;预后好,虽部分患者并发心肌酶谱异常及肝功能异常,但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
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在心肌酶谱异常,占54.17%,说明该病有嗜心倾向,病毒感染一般表现为外周血WBC计数正常或偏低,本组患者血WBC计数降低者2l例,占29.17%,WBC偏高者9例(12.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者22例,占30.56%,与并发细菌感染有关。72例患者胸片检查出现异常,为支气管肺炎或肺炎表现。
甲型H1N1流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但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有研究报道,奥司他韦能缩短发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故甲型H1N1流感患者确诊后应尽早应用,尽管有报道可能存在耐奥司他韦病毒株,但该病毒株对扎那米韦敏感,提示甲型H1N1流感是可以有效治疗的。本组71例在服用奥司他韦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药安全可靠。
尽管本组患者的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出现,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该组患者多为未成年人及中青年人群,无严重基础疾病存在;②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在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处理;③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且病情较重者剂量加倍。
既往国外不断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伴随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口基数亦大,一旦这一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将增大。因而须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诊治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重视高危人群,及早识别重症患者;②重症患者症状重,病程长,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尤其对高热、呕吐、头痛等症状,及时处理;③及早使用奥司他韦胶囊,必要时剂量加倍并延长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