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以台州学院留学生教学为案例
2010-01-12蔡海燕
蔡海燕
(台州学院 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地方性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
——以台州学院留学生教学为案例
蔡海燕
(台州学院 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地方性院校台州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了符合地方实际、富有成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特点:(一)区分起点、分层教学、重视应试;(二)语言融于文化、强化实践环节;(三)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对一”结对联谊。
地方性;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
地方性院校通常存在交通不便、城市知名度不高、办学条件薄弱、学术竞争力不强等区位劣势,在招收来华留学生上同样难以与具有区位优势的名牌院校相比。如何将自身的弱势转化为优势,建立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富于成效的教学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是地方性院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
台州学院于2002年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资格。2004年,开始接受首批外国留学生,正式启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至今,已累计招收韩国、越南、伊朗、巴基斯坦等留学生78人次。基本情况如下:
2004年-2009年台州学院留学生数据统计
上述统计,可清晰地勾勒出台州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脉络,显现了台州学院留学生教育的几大表征:一是生源国别的递增,从最初的仅有韩国扩展到越南、伊朗、巴基斯坦等数国;二是学生数的变化,呈U形态势;三是学习层次和班级设置从单一趋于多元。
六年来,台州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克服了区位劣势、师资不足、条件薄弱等诸多困难,一直努力探索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富于成效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三大特点:一是区分起点、分层教学、重视应试,二是语言融于文化、强化实践环节,三是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对一”的结对联谊,从而构成了教学与应试、理论与实践、文化影响与情感联络相蕴互动的立体化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留学生的普遍认可,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区分起点、分层教学、重视应试
台州学院接收的留学生,大部分是校际交流生,由韩国草堂大学、越南胡志明市师范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等友好学校派送。这些学生来华前往往接受过一至二年或数个月的汉语学习或汉语培训。此外,台州学院也接收过通过其他渠道而来的零起点汉语学习生。面对学生的不同语言面貌,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分层教学。
2004至2008年,来自草堂大学的五批学生入学初汉语水平较为划一,能够识读汉字拼音,能够模拟书写汉字,掌握了若干汉语常用词句。这种状况使教学得以进入直接用汉语施教的环节,绕开了汉语零起点阶段的交流障碍,汉字识写、词汇积累、语法学习等各项教学顺利开展,拼音教学则以纠错巩固的方式随机贯穿于其他教学之中。对于这几批学生,我们的阶段性目标大致有三:1、两个月左右,通过课堂内听说读写的集中训练,通过目的语环境中语言的生活化实践,养成良好的汉语交际语感;2、两个月之后,继续实施第一阶段目标,同时结合学生普遍有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要求,拉快学习节奏,强调词汇积累,加强听读训练,力争在应考前疏通常见句型;3、应试前数月,继续实施一二阶段目标,同时增加听力、语法、阅读、填空等专项训练,侧重辅导薄弱环节,以期汉语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2009年秋,11名来自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的学生已在越南学习了两年汉语,通过入学考察表明,她们在汉语单字发音上问题较少,但音节连读和句子语调较为生硬;基本词汇、常用句法掌握得比较扎实,阅读相对轻松,但是听、说、写明显滞后;遣词用句易犯拖沓杂糅语病;对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感知力不够,特别是口语交际项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给这批学生规划了中级汉语课程。教学中首先加强了听说和读写训练,听说中切入轻重、停连、抑扬等音变语调指导,说写中结合句子结构的分析,强调句身简洁、不犯堆砌语病,并鼓励学生在与中国学生的交往中体会汉语口语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给中级班开设了中国文学、中国书法、中国概况、汉语知识、越汉翻译等数门课程,将教学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台州学院接收的几名初级班学生汉语起点明显低于以往学生,特别是来自巴基斯坦的同学,之前一点汉语底子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需要综合采用图片、实物、动作、表情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指令和教学内容。比如综合课第一课的导入环节,展示“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指令,PPT可做如下设计:
在循序播放图片、拼音、英文注释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缓发音依次发音数遍,并模拟相关肢体动作,将拼音的视觉、听觉刺激结合语义理解综合投射于学生,以期迅速建立概念和形音义的联系。
随后进入的关于“汉字”、“拼音”概念的导出中,四个指令就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如:
节奏可以这样控制:
手指眼睛发出指令“看”→出示“Nǐhǎo”→手指耳朵发出指令“听”→教师指着“Nǐhǎo”示范发音数遍→手指嘴巴发出指令“说”→以手势示意学生依次就“Nǐhǎo”发音→若学生发音不好、教师再次示范、让其模仿;
指令“看”→出示“你好”→指令“听”→教师指着“你好”发音数遍→指令“说”→指着“你好”让学生轮流发音;
出示“Hànzì”→教师指着“Hànzì”发音数遍→指令“shuō”→指着“Hànzì”让学生轮流发音;
……
之后的教学同样可以照此拓展。总之,面对零起点语言生,教师对前后语言点要有总体把握,对不同语言点的出现顺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方法、学生模拟操练的有效程式都要做充分设计。这样的教学大约持续两个月左右,才能过渡到上面所讲的有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学。
在区分起点、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比较重视HSK(汉语水平考试)应试教学,将HSK辅导纳入为教学重心之一,以此作为改善教学秩序、推动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HSK为“汉语水平考试”的拼音缩写,是我国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考试,号称“中国托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商贸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汉语热日益升温。韩国、越南、日本等中国周边的国家,跟中国文化接近,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少年轻人已把学习汉语当作了一个谋生手段。从2004年以来,来自韩国的每一批学生都曾告诉我们,他们回国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能够持有一张理想的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在找工作时非常有利。
为此,我们将HSK的应试准备与辅导融入听说读写各门课程之中。上面说到,初级班教学,我们通常在开班两个月后增加HSK辅导。辅导内容就听力、阅读、语法、综合填空四项分项展开(实战前再将各项内容综合一起演练),辅导任务分别落实给承担听说、读写、综合教学的几位教师。辅导教师需查找资料,钻研常见题型,把握重点难点,还要了解命题走向,然后设计辅导方式、安排训练进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HSK训练强度较大。举词汇教学为例,台州学院每周设4节综合课,平均4课时完成1课生词和句型的教学,1课生词以20个计,1学年所学生词不会超过1000个;而HSK初中等大纲要求掌握的甲级词(常用词)、乙级词(次常用词)分别超过1000和2000条,丙级词还有2000多条。按照常规教学积累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词汇量贫乏,语言识别就会受阻,听、读和选择、填空各项测试都很难深入。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识记20至30个生词 (结合用词练习),通过数月自学,至少完成甲级、乙级词的学习。其他环节的辅导,比如语法学习、听力训练、阅读训练等,各有各的强化方式。通过这种强化学习,学生汉语面貌的改变异常明显。举2004至2007年我校韩籍学生取得的HSK成绩为例:
2004年—2007年台州学院韩国留学生HSK成绩数据表
其中8级为HSK初中等最高级别,6级是进入中国本科院校选修文科专业的汉语要求,3级为进入中国本科院校选修其他专业的要求。学生能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只会说简单的“你好”“谢谢”到取得6级以上46.2%、3级以上96.2%的成绩,着实令人振奋。2006年获得6级的那名学生特别值得一提,她在回国后继续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回国半年即获得HSK高等10级成绩,就业相当理想,她的案例对后续学生极具鼓舞作用。
我校越南学生获得的HSK成绩整体非常出色:
2007年—2009年台州学院越南留学生HSK成绩数据表
其中,2007年学生在1年不到的时间里获得6级,顺利转入中国美院进修绘画。2008年学生获得5级后,转至中国外地高校攻读专业。2009年学生应考准备时间最短 (入学4个月就组织参加了考试),创下的成绩也最好,这跟她们的汉语起点较高分不开,也跟我们的应试推动教学理念、跟我们教师积累的辅导经验分不开。比如针对学生汉语起点较高的实际,辅导教师商定了新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期备战初中等考试,第二学期备战高等考试;比如针对学生语法基础较好、词汇积累不够、听力和综合填空较为薄弱的实际,教学加强了词汇积累和听力训练。国家汉办派驻越南河内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的赵雨泉老师曾高度评价:通过这么短时间的教学、集体组织学生参加HSK、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他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学生持有了8级汉语水平证书,如果申请继续来中国攻读硕士或是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都会十分管用。
(二)语言融于文化、强化实践环节
程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一书指出:“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基础与依托的关系”,“外语教学是研究某个国家、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基础学科”,而“离开文学和文化的背景,外语专业也就失去了其依托,也就无从学起”。[1]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该相辅相成。
台州学院在留学生教学中实施了“语言文化相融”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实施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设专门的汉语文化课。尽管学生普遍汉语起点不高、在我校学习时间较短,又有汉语学习和HSK应试的繁重任务,我们还是为历届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书法、中国民乐、中国武术、乒乓球等文化课程。
二是将课堂搬出教室,引导学生在留学生活的大课堂中感知中国的景物、建筑、特产、历史、民俗、人情特点等。开学初,我们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所在地——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登上临海古长城,我们会告诉学生江南长城和北京长城的渊源关系;驻足长城之上的戚继光纪念馆和郑广文祠,我们告诉学生发生在古长城上的戚继光抗倭故事,以及唐代名儒郑虔与台州文化的关系;进出于“瓮形城墙”,我们让学生记住了成语“瓮中捉鳖”。在紫阳古街上徜徉,学生领略了临海的古民居建筑,品尝了特色小吃麦虾、麦油脂、蛋清羊尾等,并摄下临海民间艺人的词调说唱、剪纸泥塑各种镜头。春秋之际,我们带领学生赶往山野,采摘殷红的杨梅、金黄的桔果。每逢传统节日,中国同学约同留学生一起包饺子、吃汤圆,中国老师给留学生带来青团、粽子,学校还会为每一个留学生准备月饼……这些活动,一一化作了留学生的汉语和汉文化学习素材。2007年,越南学生陈氏河玲结合留学生活感受,描绘了一幅反映江南风情的山水画《江南秋色》,通过我校美术教师指点,投稿参加浙江省留学生“梦行浙江”首届才艺大赛,荣获二等奖。
除此之外,结合台州经济特色,我们还安排了一系列走访台州经济新区、了解台州与韩越经济文化往来的实践活动。台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股份制经济发源地,民间资本雄厚,微型家用轿车、摩托车、缝纫机、模具、阀门、塑料制品、医药、工艺礼品等制造业迅猛崛起,人均收入已跃居中国城市前三和长三角经济区首位。台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据台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统计和规划:台州有2000多种产品,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香港、美国、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6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在台州兴办了17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规划中的温台产业带台州核心区块就在城市东南面,不久将发展成为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国际投资聚集区。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逐渐成为我校留学生招生宣传和教学活动的良好背景。几年来,我们带领学生观摩了椒江经济新区,考察了路桥电器市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批发市场;并与台州的一些外向型企业和来华企业取得联系,先后带领学生参观了椒江飞跃集团、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天台祥和集团(生产电子材料、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天台茗元茶叶公司(韩商投资企业)等,参观过程中,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汉语了解企业情况、或是充当起翻译角色,有效地锻炼了汉语能力。赵雨泉老师告诉我们,近年去越南经商的台州籍老板越来越多,急需越汉翻译,所以他鼓励学生在台州学院不光要学好普通话,还要了解一点台州方言以及台州经济和台州人的思维。这番话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例如之前我们认为校园外强势的方言环境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颇为不利,现在看来,不利因素也能转化为有利因素;例如我校留学生层次尚驻足于汉语进修层面,未有学历层面的突破,如果我校能建设若干结合地方制造业、结合地方外向型经济的特色专业,或许能打开留学生教育的这一瓶颈;例如,面对外向经济如此红火、外企外商日益密集的现状,可以推想,台州对外汉语培训的市场同样将会日益广阔,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汉语培训项目,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三)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对一”结对联谊
在台州学院的留学生教学事业中,不仅相关教师倾注了许多心血,而且一批批中国同学奉献了无私的热情。
每一批外国学生到来前,我们会在人文学院的学生中征选一批热心负责、汉语面貌较好的学生骨干,准备与留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生活和学习伙伴。韩国、越南学生初来乍到,我们会带着懂韩语或英语基础较好的中国同学,一起前往上海接机。留学生抵达学校的头几天,中国结对同学会帮助他们搬运行李、安置寝室,带领他们熟悉校园里的食堂、超市、银行、邮局、教室和操场,陪伴他们去市区购置生活必需品、购买手机、办理中国银行卡等等。就是这么几天的结伴活动,已使留学生在跟结对朋友的交往交流中获得了操练汉语日常用语的大量机会。2009年来自巴基斯坦的新同学由于一点汉语基础都没有,我们特地为她多物色了一个英语比较出色的中国朋友,以“多对一”的方式帮助她尽快适应来中国后的生活和学习。
汉语课堂教学开展之后,新来的外国学生普遍会感觉吃力。任课教师会鼓励他们课外多跟中国同学接触、多向中国同学请教。对于结对的中国同学,教师也进行了汉语的正音、正字以及规范语句等教学方式的辅导,以期同学间的辅导取得较好效果。这类课堂外的汉语辅导,在每一批留学生开学的头几个月进行得最为频繁,结对双方几乎每天都会约定一块时间,就课堂内容展开复习、练习、预习。通过课堂内外的紧密配合和相互促进,通常教学持续一二个月之后,每一位留学生的汉语面貌都会产生较大改变,会由入学初的听不懂、不会说顺利过渡到此时的日常听说无大碍、交流趋向主动、学习进度加快的良好状况。
而当语言交流日益变得顺畅之时,中国同学对留学生的学习辅导会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比如中外学生会一起举办各种联欢会,联欢之前各国学生的节目商讨与脚本撰写、主持人的推选与合作、节目的练习到彩排、以及联欢会的场景布置等,主要是在中国结对同学的辅助下合作完成。比如2009年四名越南同学参加了台州学院新生普通话大赛,赛前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解比赛要求与形式、组织比赛材料、纠正语音、提高流畅度等,中国同学对参赛朋友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有效辅导。
这种“一对一”(进而会拓展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中外学生结对方式,除了为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外,还为中外学生的文化情感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生活互助和学习辅导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以外,中外学生会共同参与中国书法、中国武术等文化课的学习,会共同驰骋于绿茵球场或挥拍于乒乓球馆,会举行中外美食交流活动,会相约走出校园踏春赏花、品秋觅月……一批批留学生学成离校之时,他们和中国朋友一幕幕的相拥和泪水的定格,便是感情和友谊的真实见证,随着时间的流驶,这些见证将会更加清晰。
[1]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55.
A Study on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Local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aizhoiu University
Cai Haiyan
(School of Humaniti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Taizhou University makes great effor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ld for teaching Chinese for foreign students and gradually forms effectiv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with three main features.First,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students’ different levels with test-orientation.Second,linking th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hird, uniting Chinese students and foreign students with “one to one”mold.
localization;university;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mode;study
H195.3
A
1672-3708(2010)02-0034-05
2010-04-07
蔡海燕(1969- ),女,浙江温岭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