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成果

2010-01-08

航天器工程 2010年3期
关键词:望远镜空间站太空

中星22 号稳定运行10 周年 刷新我国卫星在轨运行记录

据中国航天网2010年1月29日报道,中星22号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十周年,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卫星,树立了我国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典范。在中星22 号卫星在轨运行十周年庆典上,总结成功经验有4 点启示:一是型号技术方案的优化,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 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二是要狠抓可靠性设计与验证,在方案初样阶段就把系统和产品的可靠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吃透技术,把握规律,充分验证;三是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四是要形成在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进行在轨运行监测和异常情况下的快速处理。

航天四院复合材料产品进军探月工程

据科技日报2010年2月22日报道,由航天四院43 所研发中心研制的月基光学望远镜C/C 承力筒成功突破了高强度低膨胀系数预制体成型、组件高精度组粘等关键技术,首件试验件在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成功通过正弦、脉冲振动、动力冲击、真空出气性、光反射等一系列试验考核,获得用户5 套产品订货,标志着该所研制生产的C/C制品进军探月工程新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国际空间站”新闻发布会关注微重力植物生长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0年2月9日报道,NASA 于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2月5日,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电视直播了“国际空间站”新闻发布会。2010年2月8日发射的航天飞机将继续组装“国际空间站”,使“国际空间站”可以继续作为美国国家实验室和跨国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国际空间站”上微重力植物生长实验有助于准备未来的长期太空飞行。利用在黑暗中发光的微型绿色荧光蛋白和相关的小型成像系统,也许能用于监测地球上的作物情况。

NASA 让互联网登上“国际空间站”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0年1月25日报道,NASA 于22日发表新闻公报称,“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最近获得了一个特别的软件升级,因此他们第一次能够以个人名义通过被称为“终极无线连接”的系统来访问互联网。该系统将为宇航员提供直接的私人通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消除在封闭生活环境中的孤独感。NASA 将这种新的网络访问称为“机组人员支持局域网”。该系统依托“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现存的通信系统,供宇航员浏览并使用网络。除了网络冲浪,宇航员将继续使用官方电子邮件、因特网协议电话和受限的电视会议等能力。

IRIS太空路由器通过了在轨验证

据防务新闻网2010年1月18日报道,由国际通信卫星-14(Intelsat-14)商业通信卫星搭载飞行的首个IP 路由器成功通过了在轨验证。“太空因特网路由器”(IRIS)技术可以在一个步骤中向多个地面接收器发送数据, 消除了传送所要求的“双跳”(double-hop),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转发器的利用率。路由器和调制解调软件可以在轨升级,提高了灵活性并降低了成本。IRIS 是一个为卫星及相关航天器建造耐辐射IP 路由器的计划,它是美国国防部联合能力技术验证(JC TD)项目的一部分,IRIS计划由Cisco 公司和Intelsat 公司管理。其支撑技术综合了Cisco 公司的“因特网运行系统”(IOS)网络软件和耐辐射IP 路由器,可以支持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IRIS 演示是朝向实现太空因特网路由的第一步,可以提高Intelsat 系统利用宽带的效率。2010年4月JCTD 项目完成测试之后,IRIS 将商业化。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将全面负责协调技术验证和在政府用户中进行应用开发。

科学家找到登陆火星面临灰尘干扰的解决方法

据腾讯网2010年1月22日报道,灰尘是人类在火星和月球上建立基地最大的困扰,灰尘微粒不仅会导致探测器灵敏度降低,还会使宇航服产生磨损,因此去除灰尘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日前,科学家表示,使用立体声扬声器震动消除表面灰尘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未来人类在火星和月球上建立基地奠定基础。高音扩音器在管道中释放声调较高的噪音,所形成的声波能够形成足够大的压力将外星球上令人烦恼的灰尘清除。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1月份出版的《美国声学协会》期刊上。声悬浮装置价格低廉,很容易制造,但是该系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压力波,因此地球上和月球上的实验效果并不会完全相同,很可能在火星稀薄的低压大气层环境中,声悬浮装置无法产生足够的作用力抵消灰尘的吸附力。

科学家称一种特殊的声悬浮装置震动可消除外星球上的灰尘

世界最大且最轻的卫星燃料箱通过鉴定

据德国OHB 公司网站2010年1月16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和阿尔法卫星平台(Alphabus)联合项目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上最大且最轻的卫星燃料箱的鉴定评审,该燃料箱为新一代双组元推进剂燃料箱。这种碳纤维包装的燃料箱,由德国M T宇航公司根据与阿斯特留姆航天运输公司签署的合同开发建造。该燃料箱的容积达到1 925 L,净重不超过85 kg 。首套样机飞行燃料箱已经在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成功完成与新的欧洲A lphabus卫星平台化学推进系统的整合。这对阿斯特留姆公司领导的Alphabus 化学推进剂系统5年开发Alphabus 工业联合项目团队来说是一个关键里程碑。该燃料箱由薄的钛衬层、包裹在外面的高强度碳纤维和集成的平状附件裙体组成。表面张力推进剂操纵装置使得推进剂残留量非常少。与传统的全金属燃料箱相比,它的性能提高且质量减少。该双组元推进剂燃料箱能够与M M H 燃料和M ON 氧化剂兼容,是航天市场中通过鉴定的最大的钛材料燃料箱,它的使用寿命可达18年。

NASA 改装波音747 飞机用于观测太空

改装的波音747SP 型飞机是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的组成部分,在机身上的大洞位于飞机尾部附近放置了一架2.5m 红外线望远镜,其观测能力堪比“哈勃”太空望远镜

据中华网2010年1月14日报道,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通过设在地面的天文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宇宙深空的景象得以展现在人们眼前。但是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受到地球大气的限制,而太空望远镜虽然“眼睛”锐利,但是后勤补给、维修保养等非常不便。NASA 想出了一个弥补两者缺点的方法:改装一架波音747SP 型飞机用于太空观测。

NASA 在加州西南的莫哈韦沙漠对改装的波音747SP 型飞机进行了首次开门试飞。NASA 发言人阿兰·布朗说:“最大的改动是我们在机身一侧开了一个大洞。大约有15 英尺(4.5 米)长。”据了解,这架改装波音747SP 型飞机是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SOFIA)的组成部分。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是NASA 和德国的合作项目。它的望远镜是由德国制造、德国宇航中心(DLR)管理的。SOFIA的观测能力将能与“哈勃”(Hubble)太空望远镜之类的大型观测设备媲美,可提供可见光、红外线及亚毫米光谱范围内的观测,以中红外到亚毫米范围内的性能最佳。

预计这架改装波音747SP 型飞机将会在2011年进行首次科学观测飞行。在随后的20年间,NASA 希望能在世界各地机场起飞SOFIA,来获取遥远星系和恒星的最新照片。

揭秘美热核研究设施Z 机:可产生35 亿度高温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月报道,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里放置着一个名为“Z机”(Z Machine)的装置,或许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答案,这个装置一旦用少量的电引燃,便可以产生290TW 的电量,这相当于全球发电总量的80 倍。

“Z 机”(Z Machine)或许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答案

“Z 机”装置一旦用少量的电引燃,便可以产生290TW 的电量

现在,这股电力仅能在持续七百亿分之一秒的脉冲中释放,但这仅仅是个开始。“Z 机”主要用以研究热核反应,例如,氢弹爆炸中心发生的情况,现在它有了更具前景的应用:寻找合并重水原子以产生聚变能量的途径。核聚变称得上是电力工业的“圣杯”,它清洁、低廉、安全,而且没有限量。

不利方面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热核反应难以控制。一旦机器启动,36 根电缆(每根有马的身体那么粗)同时发光。电缆向棉线轴一般大小的目标喷射50 万亿瓦的脉冲。目标内是一个装满比发丝还要细的金属丝的罐子。金属丝蒸发,会产生高达35 亿摄氏度的高温,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高温度。

欧洲航天局利用太空技术改进汽车装配

据红轨道网站2010年1月20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商业孵化中心发明了一套新的系统,可以将太空技术应用于自动生产。这个系统利用太空技术控制汽车装配线,建立在物体识别与追踪原理基础之上,该原理曾用于欧洲航天局自动转移飞行器(A TV)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系统可以利用类似于对接的技术把仪表板镶嵌到汽车中。此系统2009年安装到了葡萄牙堡梅拉(Palmela)工厂,目前进入评估阶段。

实验发现少数地球生物能在宇宙真空中生存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10年2月2日报道,欧洲航天局日前通过太空实验发现,一些生命力超强的地球生物在宇宙真空中可以生存。专家在对初步结果进行检验时发现,大多数生物都无法忍受宇宙间严酷的生存环境,但也有极少数生物存活了下来,比如水熊、卤虫和一种多足摇蚊的幼虫,其中适应能力最强的是地衣植物丽石黄衣。

美国广域红外探测器首次探测到近地小行星

红色亮点是广域红外探测器发现的2010 AB78 小行星

据美国科学日报2010年2月2日报道,NASA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首次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被命名为2010 AB78,预计未来该探测器在太空红外观测下将发现更多的近地小行星。经分析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并不会对地球产生碰撞影响。

猜你喜欢

望远镜空间站太空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上太空,安个“家”
望远镜的发明
超级望远镜头
“赶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等7则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