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2010-01-06陈立军何国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体系

陈立军,何国清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4)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陈立军,何国清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4)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况能动地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的整体化运作过程,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此应给予重视。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央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支持政策。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突出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校及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高度评价,喜欢甚至盼望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人满为患。与此相反的另一番景象是,相当部分学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时学生缺课现象严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敷衍应付了事,学习效果不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在环境、学生、课程、教材、课时等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笔者认为,问题症结在于授课教师能否善于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能否善于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现出的另一非均衡性是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近10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较大者主要来自原来的中专学校或技校,这部分教师虽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往往习惯于采取中专及中学“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知识读本进行传授,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高职院校年轻教师主要来自本科院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及学术科研能力,但缺乏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状况缺乏了解,对国家统编教材的宗旨理解不全面,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部分年轻教师照搬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的授课方式,偏重于从学术和理论进行讲解和探讨,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另一部分年轻教师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严重脱离教材,视教材为参考书,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发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由此拉开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序幕,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的相关问题。本课题组通过CKN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湖南省图书馆等渠道查阅搜集到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共15篇,其中姚小玲、卢黎歌、陈秉公、胡菊华、柴秀波等学者对此领域进行的研究较具前沿性和代表性。

由于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此领域文献资料并不充足,部分学者对此虽然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往往仅作为附属问题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课题中有所涉及,主要停留于实际操作层面,学术理论高度有限;二是只从某一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未能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作出整体回应;三是将此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多为综合性重点大学本科院校专家学者,所针对的往往是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未能或少能反映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四是研究视野拘泥于国内,对于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实践情况与研究状况知之甚少,借鉴机制的缺乏及外文资料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破的瓶颈。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涵分析

教材体系指由中宣部、教育部按照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的在高职院校统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内部的章节目结构框架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所形成的载体系统。教学体系指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制度与管理等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而统一运作的有机系统。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与主要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实现课程设置目标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1.阶段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前后一贯的连续教育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完成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其中包括三个转化阶段:

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步骤1与步骤2之间所进行的是课程学术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步骤2与步骤4之间发生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步骤4与步骤5之间所发生的是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能力的转化。政治理论课教师最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阶段,教师在此阶段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翻译”及教材编写组的“学术翻译”双重角色,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2.创造性

课程实施过程的三次转化是对课程的三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由参与教材编写的群体进行的;第二次创造是由更为广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第三次创造由学生自身完成。第一次创造决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第二次创造则决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能否被学生接受,能否顺利进入第三次创造。可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再创造。

3.协同性

教材体系转化是一个由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组成的整体化运作过程。教材是教学之本,新教材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急需,但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尽快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

4.差异性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理性状态是教师对于教材所有内容能够完全吃透,做到精准无误。但由于教材与教师处于不同对象层面,教师消化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客观对象主观化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必然与教材内容产生差距。可能高于教材水平,可能等于教材水平,也可能低于教材水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水平还会随着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发生变化。因此,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很难达到完全的等同。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功能价值

1.有利于协调政治理论课教材统一性与教学多样性冲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具有理论水平高、政策性强、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特点,是教师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强化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统编教材的普遍性很难适应各类学校的特殊性实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反映对于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处理和把握难度很大,教师困惑聚焦在如何实现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上。

2.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开发,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由于教材主要以文字方式进行静态表述,在知识和理论传播方面障碍程度并不明显,但就实践教学而言,教材就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教材体系处于相对静态而实践教学具备明显动态性,二者之间矛盾的协调必须通过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加以解决,由任课教师通过实践课程设计将教材体系中的内容和理论转化为实践项目加以实施,从而突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条式授课方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

教学掌控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素及教学流程的掌握和控制能力,是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首先体现他对该课程教学的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教社科[2008]5号文件所要求的“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无疑就是指具有这种掌控能力所达到的一种驾轻就熟的高水平教学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4.有利于适应高职特色教育

高职院校与本科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但在办学宗旨、办学条件、生源结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贴近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满足高职院校实际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同一教材,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照搬本科教学模式,而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高职学生的现实需要做好教材体系的转化工作。在总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知识体系及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降低教材难度,确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抽象理论更是望而生畏,再加上在校授课时间短,实习实训时间多,若要圆满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并取得理想成效,更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索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1]李万鹏,种海峰.从思想到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三个转化”[J].前沿,2008,(3).

[2]姚小玲.“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

[3]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

[5]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

[6]柴秀波.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创新性研究——从教学方法创新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7]昝西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G642

A

1008-469X(2010)06-0067-03

2010-08-14

注: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批文:湘哲社领[2010]10号,项目编号:10B26)的研究成果之一;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B1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陈立军(1970-),男,湖南武冈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