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以商州市丹江公园为例
2010-01-05毛静
毛 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
——以商州市丹江公园为例
毛 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文中探讨了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类型、树种的选择及布局、用植物营造空间等问题,并以商州市丹江公园的植物造景项目为例,介绍了不同植物造景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丹江公园
1.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特色的城市绿地[1]。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植物造景是指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供人们观赏的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2]。在公园景观中,只有植物景观是由有生命的活体观赏植物组成的景观。园林观赏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色彩、优美姿态、生长发育,不但具有美感效应的观赏作用,而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基础。合理的植物配置、优美的植物造景在创建城市综合性公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植物造景在综合性公园中的应用
2.1 植物造景类型
公园的植物造景是按照公园的性质和规划要求,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而综合性公园常采用的是自然式和混合式。
规则式植物造景多为几何图案形式,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中轴线,景物呈对称布置,园地划分大都为几何形。树木配置多用绿篱、“绿墙”等规则形式。花卉布置以图案式模纹花坛群为主。
而自然式植物造景为不规则风景林式,植物配置力求反映自然植物群落中高低错落的自然之美,树木栽植成行列不等距,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等自然式种植为主。
混合式植物造景为规则式和自然式植物造景交错组合,多以局部为规则式,大部分为自然式植物配置。这种植物造景形式规划灵活,形式有变化,园林景观丰富多彩,是目前综合性城市公园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布局形式。
2.2 植物选择与布局
城市综合性公园一般面积较大,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分区及活动项目较多,所以选择植物时既要结合公园的特殊性,又要考虑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一般而言,植物选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因为乡土树种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外来植物要充分论证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环境差异,尽可能选用已在当地引种成功的植物。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一般污染较为严重,要视城市具体情况,对常见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氯及氯化氢、光化学烟尘等污染物质和烟尘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植物的抗性进行选择。如银杏、朴树、小叶榕、油茶等对二氧化硫抗性极强;榆、紫荆、紫藤、槐等抗氯及氯化氢;对光化学烟雾抗性极强的有银杏、樟树、海桐、夹竹桃、悬铃木、冬青等等。
一座公园中规划树种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骨干树种多以常绿或落叶乔木为主,如栾树、银杏、杨树等。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园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另外,在种植方式或树种搭配上,应以混交林为主,这样既能显示四季的景观变化,又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保证整个公园植物群落的长期稳定,使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乔、灌、藤、花、草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也是构成不同层次、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韵律节奏、比拟联想等不同构图方式的重要组成材料。合理布局不同花期且花期较长的灌木树种是对主要树种和景观的补充。藤本植物是软化生硬建筑面的极好材料,不少藤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草本花卉、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具有品种繁多、花形花色艳丽的特性,极具渲染特点,在城市公园中占有重要位置,常常较大面积的布置,或做成各种造型,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层次园林景观。
2.3 植物景观营造空间
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作者诺曼 K.布思将植物材料作为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提出,“植物在景观中能充当众多的角色,而并非仅是装饰物。虽然植物的观赏特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也应该了解其他可以利用的功能作用,以便在室外环境布局中能充分利用植物。”[3]利用植物材料可以构成景观中不同的空间类型。
利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形成“开敞空间”。这种空间在城市公园中非常常见,如草坪、开阔水面等,其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容易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空间的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此为“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来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人处在四周用植物材料封闭、遮挡的区域内时,其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形成“封闭空间”。一般小庭院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比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公园绿地中,这种私密性较强的空间适合人们独处或安静休憩。
3.商州市丹江公园植物造景实例分析
3.1 丹江公园概况
下面以笔者参与设计的丹江公园实践项目为例进行分析。丹江公园位于商州古城市区,处在江滨大道两侧,是南北自然山水风貌的中心地带,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园林绿地多,古迹文物精,南面紧邻丹江水系,北面遥望山峦,风光宜人。基地处于进入商州市入口处,与商鞅广场相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基地地形呈南北带状,总长 900余米,北边最宽处 96米,南边最宽处47米。基地内地形较平坦,中间则有若干小面积微地形。建成后的丹江公园将是一个体现城市入口形象,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见图 3-1)。
图 3-1 丹江公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3.2 丹江公园植物造景总体规划原则
3.2.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3.2.2 重视生态效益——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3.2.3 强调植物造景——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各种观赏特性及意境来创造园林景观;
3.2.4 经济实用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
3.3 丹江公园植物造景总体设计构思
作为一个综合性生态园,丹江公园的植物配置力求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彰显文化品位。尽量保留园中现有树种,并利用园林植物的形、色、声、香、意等特性,使公园成为三季有化、四季常绿、层次明晰、错落自然的风景区。另外,利用园林植物的形态、生态特点来形成生态景观,如用高大的乔木 (落叶的和常绿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及草坪可以形成茂密的“城市森林“和开阔的“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景观。
3.4 公园各区植物造景分析
3.4.1 大门入口区:
丹江公园的大门设计颇具文化气息,是根据“神龟背书出洛水授仓诘造字”的历史典故而来,一座大门就像一本翻开的书,上面刻有仓诘所造的 27个字。由于大门面向城市主干道,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也考虑了丰富街景的需要,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进行高低错落的搭配,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其间点缀一些大叶黄杨球和紫叶李,在女贞、侧柏等背景树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柔美的曲线布置,像波浪一般层层叠叠,象征着洛河之水 (见图 3-2)。
图 3-2 大门入口区绿化施工图
3.4.2 文化娱乐区
通过大门就进入到园中了,此处设计了若干历史遗迹或民间传说等景点,如“茶寿晨钟”、“三清暮鼓”等,所以在此处的植物造景上必须充分体现景点的意境,使人们能产生丰富的联想。竹是古人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苏轼有“不可居无竹”之说,阮籍、嵇康等“七贤”在竹林中才能肆意酣畅,竹给贤者以灵气。此处结合“古洞生烟”景点丛植大片的观音竹,不仅起到“障景”的作用,还有给人一种“竹径通幽”的情趣。另外,在园路两边有微地形的高起处,自由布置若干红枫林和紫叶李,在秋季到来时,火红的秋叶能给人以一种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景观意象 (见图 3-3)。
图 3-3 儿童游戏区绿化施工图
3.4.3 儿童游戏区
图 3-4 儿童游戏区绿化施工图
儿童是城市公园的常客,通常占游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儿童游戏区有“牡丹园”、“阳虚鸟迹”、“乐舞广场”等景点,为了满足儿童活泼好奇的天性,在牡丹园内,配置了色彩鲜艳的各类花卉,如牡丹、月季、芍药、鸢尾、美人蕉等,形成花境。另外,还留出了一定面积的耐践踏的草坪,供儿童嬉戏。在此区域内,尽量避免了有毒、有刺、有臭味、飞絮多的植物,如夹竹桃、构骨、玫瑰、漆树、垂柳等 (见图 3-4)。
3.4.4 安静休憩区
安静休息区是专供游人宁静休息、晨读、散步、欣赏自然风景的区域。在丹江公园的植物配置中,我们有意识地打造了几片植物群落,以形成不同色彩的森林群落景象。由西向东依次为:合欢林、雪松林、红枫林,而整个园子的背景树则是以大叶女贞和国槐为主。这些天然的森林大“氧吧”将成为老年人和各阶层人士休闲和换脑的首选场所,再加上点缀其中的亭、榭、溪流等景观,就创造出了比其他区域更为清新宁静的园林气氛。
3.4.5 服务管理区
在丹江公园中有相应的配套公建用地,包括综合管理办公室等,这些区域的植物主要以姿态优美的庭荫树为主,如法国梧桐、国槐等,在周围栽植了一些应季花卉来丰富景观效果,从而使该区形成一个非常自然的园林空间。
4.结语
总之,丹江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是在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原则下,根据商州市的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来规划的。该项目现已进入施工阶段,总体效果令人满意。通过此次规划设计,使丹江公园在现有的基础上,园林植物、园林空间、园林景观更加丰富,从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可赏、可憩、可闻、可嗅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注释]
[1]刘骏,蒲蔚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7.
[2]苏雪痕 .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4.
[3]诺曼 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鲲译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69.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4.
[2]王玉晶,杨绍福等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J06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136(2010)01-0139-03
2010-01-25
毛 静 (1983-),男,湖北武汉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