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无穷魅力
2010-01-04李冬梅
李冬梅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至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长智慧,又长能力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一、创设情境,展示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从事活动的内部动机。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有理数》的引入。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调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号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推广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和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
二、鼓励参与,培养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说了这样一段开场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同学们平时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图标,如各种交通标志等,但是,你们知道这些图标所表达的意义吗?下面就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来的图标,先与本组成员交流各自所表达的意义。大约1分钟后,再请各组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来讲述,看谁说得较好。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有的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印有某品牌商标的商品包装袋,有的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印有“中国人寿保险”图标的保险单,还有的把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的标志也画了下来……小组交流后,大家都争着发言,仿佛成了小小解说员。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探索活动。
当然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我们也不能总把自己当作“导游”,而应当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使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应当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和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只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大胆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开发创新潜能,授之以渔,给之以渔场,就可让学生在广阔的渔场中用“渔”去捕捉更多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