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回眸

2010-01-03徐卫国任端军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现代性马克思维度

徐卫国 任端军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回眸

徐卫国1任端军1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现代性是当前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子课题。通过对学界关于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的相关性、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当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丰硕研究成果,同时也察觉到了研究中存在的缺憾,为学界下一步研究明确了方向。

马克思;现代性;研究回眸

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课题中,现代性算是最炙手可热的课题之一。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都有做现代性相关研究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回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如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现代性问题开始凸现。而马克思是现代性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大学者。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深入研究马克思有关现代性的思想更是相当重要。这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地面对当前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恰当处理现代性的困境。笔者从现代性及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的相关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几个方面对近几年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成果作一个简要综述,供学界参考。

一、作为问题核心的现代性

在马克思的原著里,并没有“现代性”一词,所以在回答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与现代性相联系前,就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何谓现代性;二是现代性的困境是什么。对现代性实质的揭示,解决的是马克思与现代性相关何以可能;对现代性困境的阐释回答的是马克思有关现代性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作了不同的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看法:

1、厘清现代性

汪民安指出,按照姚斯的考证,现代(modernus)一词在公元五世纪就出现了,这个词旨在将刚刚确定地位的基督教同异教的罗马社会区别开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一词就意味着现在和过去的时间断裂。现在通常说的“现代”,在时间断裂的意义上,只是针对中世纪。[1]周广文也对这一看法认同。谢立中对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作了总结,如表一所示。[2]谢教授的这一总结学界比较认可,2009年尤西林教授撰文对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现代化也作了类似的总结。他认为,“现代性”是指现代(含现代化的过程与结果)条件下人的精神心态与性格气质,或者说文化心理及其结构。[3]

表一

刘永富借鉴语言学转向以后的哲学研究视角,对现代性作了几点元思考。他认为,如果用A来代表任何被说明者,“对于我们已经有所知的A的说明”应该从我们实际上知道的A出发、依据对A的实际的所知来进行。他将现代性分为固化的与流动的、形式化的与非形式化。流动的、形式化的现代性是仅仅从字面儿上去理解的现代性,与当代性或现在性等同。现在所讲的现代性大多是这种意义上的。固化的、非形式化的现代性具有“与特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的特定内容。“后现代”中的“现代”就是这种意义上的。[4]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衣俊卿的观点,他认为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他还概括了现代性的几个基本维度。他认为,“现代性的维度”不是所谓的“多种现代性”或“多元现代性”,而是现代性具有本质关联的各个方面,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作为文化精神与内在机理无所不在地渗透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个体生存的所有方面。他将现代性的维度分为了精神性的维度和制度性的维度。[5]

表二

2、当代人遭遇的现代性困境

江文富质疑现代人究竟遭遇到了什么问题?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认为,首先是主体的膨胀。主体性的无限发展将人与自然分离,使人与自然成为彼此外在的关系,导致人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开发和掠夺,从而产生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是人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理性的牢笼",人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活动,人失去了自由。在这个牢笼中,人的基本人性遭到否定,他的自我受限制、感情受控制、精神受压制。在这个牢笼里,人不能像人一样地自由行动,人被非人化了。[6]

漆思是近年来研究现代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命运》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现代性看法,其中谈到了现代性的困境。后来他与赵玟合作的论文中将书中的主要看法总结了一下,他认为,现代性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启蒙理性精神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西方现代化模式与多元现代性选择的矛盾 (一元与多元的矛盾),民族国家传统与其现代化革新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全球化的普遍要求与本土化的独特要求的矛盾(普遍与特殊的矛盾)。[7]

2009年出版了由吴晓明、邹诗鹏主编的现代性研究论著《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问题》,其中孙承叔认为,人类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人们不仅看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看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人们还同时感到了现代社会的深刻危机:两极分化、霸权主义、恐怖袭击、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精神缺失。[8](P149)

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成果的综述,我们发现虽然学者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仍有分歧,但基本可以勾勒出现代性的大致形态。一般意义上来说,现代性指称启蒙运动以来的新时代的社会特质,这些社会特质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政治上体现为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经济上表现为资本扩张的需求与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上,从对上帝的崇拜转向“我思故我在”,理性与主体精神是现代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也正是马克思谈论的现代性实质所在。“他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9](P276)诚如学者们痛陈的种种现代性困境,这正是研究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相关理论的原因所在。鉴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立场,学界将其相关理论概括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二、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相关性

国内学术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对现代性的研究。其中探讨马克思有关于现代性思想的研究,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截止于200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200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论坛的召开、国内知名哲学家论文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出版以及罗骞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著作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的发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成就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话语的确立。关于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相关性,笔者将学界的观点粗略的分类如下:

1、理论本质说

即认为现代性本身是现代社会的特质,而马克思理论是现代社会下产生的社会理论,它所关注的焦点即是现代社会,所以它在理论本质上也是现代性的研究成果。丰子义、贺来、欧阳康等学者持这种看法。

丰子义认为,马克思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考察,具体地阐发了有关现代性的重要思想,并对现代性作出了新的实质性的理解。关于现代性理论的阐发是同对现代社会的研究紧紧联在一起的。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问题。[10]

贺来提出,马克思与他之前的哲学家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他思考的中心已不再是思辩的形而上学问题,相反,他完成了“形而上学的颠倒”。“现代性的命运”构成了全部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关怀,马克思在现代性课题上所持的“多元一体”的辩证立场,使他的哲学思考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辩证的智慧。这种“多元一体”的辩证立场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产儿及其追随者、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叛逆和批判者、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重建者。[11]

欧阳康也持同样的立场,在马克思的时代,社会问题与价值问题内在交织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相应地也是一种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在对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密切关注中产生的,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作为现代性的一种产物而得以诞生的,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表现。在宽泛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包含着自己的现代性理论。[12]

2、资本主义批判说

这一学说认为,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的具体形式就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性,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展现出来的。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所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3](P8)代表人物有俞吾金、邹文广、任平、雷龙乾等。

俞吾金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是从特殊的路径出发的,这一路径就是经济哲学的路径。马克思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蕴含着对现代性的间接的诊断。资本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和动力,也构成各种现代性现象的核心和灵魂。他说,商品分析是马克思现代性诊断的起点,资本分析则是其现代性诊断的核心。[14]他此后还专门撰文《资本诠释学》讨论资本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邹广文引用利奥塔的话说:“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反思,具体地历史地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作为资本主义的最为激烈、最为深刻的批判者,也同样是现代性观念的最为科学的阐释者。作为一个彻底的辩证论者,马克思在历史地肯定了现代性为世界历史的展开、为人的本质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指出了它所造成的罪恶的殖民统治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15]

3、范式转换说

这一学说认为,马克思思想中没有出现 “现代性”一词,甚至马克思自己也没有现代性的意识。现代性为主题的研究兴起之后,学界才将现代性的范式引入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以期进一步挖掘马克思深邃的思想。这一学说持有人比较少,但是很有创新性。

笔者以罗骞为例作简要介绍。罗骞认为现代性批判视角的引入对于马克思思想阐释具有阅读范式转换的基本意义。以“现代性批判”为基本的阐释视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体系结构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其思想的论域、重心、性质、意义,其思想内部的要素、概念、结构,以及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同一、差异、继承、断裂等等都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他说,现代性批判这一视角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能够展现出一个新的马克思思想肖像,有利于结合当代的思想和实践辩证地揭示马克思理论的重要意义:首先,明确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是现代性批判,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划分就突破了两种标准,即不再单纯以专业哲学内部的性质变化来划界,也不再以马克思是否形成完善的经济学批判体系来划界。再次,以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揭示马克思各个学科领域研究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把它看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化和并置。最后,从现代性批判出发阐释马克思思想,有利于有效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意义和作为革命理论的实践品性。[16]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相关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上述的看法分歧并不影响学界展开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研究。这三种观点背后展现的是三种深入研究的路径。即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整体解读、资本与现代性的研究以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其他现代性思想的比较研究。当然,这样的分类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它仅仅表明深入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的三种路径,具体到某个学者,他在研究中可能所有的研究路径都会用到。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面展开

2006年至今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正在进行中。通过上一阶段的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话语确立起来之后,这一阶段从各个方面深入了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与上一阶段相比,很多年轻的学者也参与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中来,笔者简要综述如下:

1、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多维度性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多维的批判,既有意识形态的批判又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其相互间是相互联系,不能偏废某一方而空谈另一方的。

吴晓明就持这一观点。他认为,那种以为马克思全然放弃哲学高度的批判而归附于经济学立场的观点,不仅仅误解和错估了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性质,而且已经先行服从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定向。[17](P142)他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仅是对现代资本的批判,而且是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支柱。[17](P138)在马克思那里,对于资本及其世界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决定性批判直接地并且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17](P143)

漆思则提出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不仅从意识形态批判维度揭示了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蒙蔽与内在矛盾,而且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制度困境与人的异化,并超越了现代与后现代在对待现代性问题上的两极对立思维,开启了是扬弃现代性的辩证批判维度。[18]

2、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

有学者不赞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多重维度的说法,他们认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最本质、最核心的是马克思的现代性资本批判。“资本”才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的核心概念。

俞吾金认为,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著称于世。[19](P450)他创造性的提出了“资本诠释学”的概念来诠释马克思思想的独特性。资本诠释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他把资本理解为现代社会一切现象的起因、动力和内在灵魂。[19](P452)他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诠释学表明,资本不仅是现代经济学的谜底,也是主体形而上学,尤其是意志形而上学的谜底。换言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正是资本形而上学主宰着现代社会的全部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时,他们才有可能对现代社会作出真正有分量的批判性的考察。[19](P455)

张雪魁认为,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赋予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独树一帜的理论品质。他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直接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切入点的,并且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的主线。[20]马克思不仅深刻地阐述了现代性生成的历史唯物主义资本原理,而且深刻地阐述了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资本原理:资本的内在限制性和资本的外在限制性。[21]

3、超越现代性

也有的学者认识到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并非局限于批判,马克思也积极的探索超越现代性的道路。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超越的统一。

邹诗鹏认为,马克思通过对他所发现的现代性社会展开实践批判,同时也实现了对现代性社会的重构。对西欧社会尤其是英国社会的典型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五阶段论,由此把现代性社会的批判与重构,把握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瓦解及其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发现,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解放以及人类解放的实践及理论建构,都是服务于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建构的。[22]

史巍、韩秋红认为,马克思从现代性批判的现实性维度和人类精神的形而上追求的维度指引了现代性批判与人类形而上精神内在契合之路,实现现代性批判理论双重维度的内在统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最终指向的是政治解放基础上的人类解放。马克思从事的诸如宗教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针对现代性问题的现代性批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同时,他们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批判的层面上,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寻求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途径。

纵观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展开了积极有意义的剖析。既看到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多维性,即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也包括某些学者所主张的扬弃现代性的辩证批判,也看到了资本批判视域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又不拘泥于批判本身,还发现了批判现代性与超越现代性的内在关系。这充分展现了这些年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的成果。但笔者也同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这正是学界下一步仍需努力的方向。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深入马克思原著的解读,不能脱离原著空谈现代性批判;第二,进一步明晰现代性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共产主义等基本理论的关系;第三,注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其他学者现代性批判的比较研究;第三,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积极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来。

[1] 汪民安.现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6,(12):60-61.

[2]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25-31.

[3] 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09,(5):81-83.

[4] 刘永富.“现代性”批判——关于现代性的几点元思考[J].河北学刊,2009,(7):18-23.

[5]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6] 江文富.关于现代性研究的一些思考[J].哲学研究,2007,(7):118-121.

[7] 漆思,赵玫.现代性矛盾与现代化历史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37-41.

[8]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问题[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4):53-62.

[11]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24-28.

[12] 欧阳康.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6,(1):32-38.

[1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15] 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59-65.

[16] 罗骞.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重构马克思思想的阐释[J].东南学术,2007,(1):97-104.

[17] 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A].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问题[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8] 漆思.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48-51.

[19] 俞吾金.资本诠释学[A].传统重估与思想位移[C].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0] 张雪魁.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上).人文杂志,2009,(5):1-8.

[21] 张雪魁.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下).人文杂志,2009,(6):1-9.

[22] 邹诗鹏.马克思对现代性社会的发现、批判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9,(4):4-14.

[23] 史巍,韩秋红.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94-101.

Review of research on Marx's critical idea of modernity

XU Wei-guo REN Duan-jun
(school of Marxism,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 430073)

Research about modernity is so h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c,and Marx's critical idea of modernity is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subtopic in this research area.Scholars discuss and express their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connotation and plight of modernity,whether Marx studied modernity or not and how did Marx expand his theory of modernity.After sorting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bout these issues,we can find the achievement about this research subject of Marx's critical idea of modernity,and we also find some scarcity and shortage which helps the academic make their next research plan.

Marx,modernity,review

A81

A

1672-4445(2010)08-0013-05

2010-05-06

徐卫国(1952-),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任端军(1985-),贵州安顺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洋生]

猜你喜欢

现代性马克思维度
马克思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浅空间的现代性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